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2年 第4期 第34卷总第214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l STI CS ENGl NEERI NG AND MANAGEMENT 应急物流 doi:10.3969/j.i ssn 1674—4993.2012.04.041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口孙静霞 ,张(1.兰州交通大学,甘肃诤 兰州 730070) 兰州 730070;2.甘肃省委党校,甘肃【摘要】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文中通过对国外 应急物流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整合,列出了国外对于应急物流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研究方法,得出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是研究应急物流的有效方法的结论。 【关键词】应急物流;突发事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93(2012)04~0093—03 Summary on Emergency Logistics in Foreign Countries 口SUN Jing-xia',ZHANG Zheng (1.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2.Gansu provincial Party School,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Emergency logistics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by its eficifent operation in reducing the harms caused by emergency.The thesis listed some major methods and directions that were used by foreigners in researching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s more eficientf in he research t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 other countries. 【Key words 1 emergency logistics;emergency;summary 1引言 事件或安全事件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 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机构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 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 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 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 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普 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 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美国在救助灾害的 过程中,比较优秀的是运用人道主义救助理念,最大程度的降 低了人员伤亡以及灾害所引发的后期效果。在应急物流的运作 中,美国对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对有效信息的处理也是出 于相当领先的地位。基于对信息的分析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够 准确的预测出所需各类物资的紧急程度,能够将物资进行分类 处理,准确的制定出所需配送中心的位置和数量,保证救助配 送网络的畅通,又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的降 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灾害的响应时间。 主要的研究内容涉及:Akkihal,A.R.(2006)研究了基 于人道主义物流配送进程中的库存优化与路线定位模式,主 要结合应急物流的特点,研究了随机需求模式下,库存对定 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 来完成其效益的实现。 在全球化、区域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突发性事件所产 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诸如环境问题、气候灾 变、疾病、国际恐怖主义等引发的突发性灾难的全球性风险正 日益增加。因此,对于研究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以及应该采取 怎样的措施来减缓和预防灾害的发生已经迫在眉睫。在国外, 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国家或地方政府协调机制,并做了大量的立 法工作,以应对突发性的事件,而我国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 较晚,在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安全 位和路线选择的影响。G.Ozda—mar,L.&Cevik.A(2002) 在自然灾害救助系统下,运用交互式的方法对物流的运输工 具做了层次分析,主要分析了直升机在应急救助中的运用。 Balcik,B.&Beam-on,B.M.(2oo8)研究了在人道主义救 助中,物流救援设施的定位问题。Vidal&Goetschalckx {2001)给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全局供应网络设计,他们提出了 一事件等问题上相对滞后,在灾害应对处置以及社会保障领域还 有很多的空自地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主要国家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2.1美国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美国是研究应急物流起步较早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 具有比较完善的应急物流组织结构体系。它的主要应急管理模 式体现为中央协调,地方负责的特征。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 【收稿日期】2012—03—22 种在综合考虑了供应商可靠性下的选择厂址的大规模MIP 方法。Angelis,V.D.,Mecoli,M.,Nikoi,C.&Storchi,G. (2007)运用多阶段整合路径规划问题对应急物流中的食品配 【作者简介】孙静霞(1987一),女,甘肃庆阳人,硕士,兰州交通大学,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94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4卷 送问题进行了研究。Ekinci D&Kucukyazici B.(2004)研 究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物流体系的规划和设计问题。 Holmberg K.(1999)考虑了非线性运输费用的选址问题,并 用分枝定界法进行了求解。Owen&Daskin(1998)研究了 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设施定位问题。Balcik,B.,Beamon, B.M.&Smilowitz,K.(2008)继续研究了在人道主义救助物 流系统中,接近灾害区域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路径及配送方 式问题。Clark,A.&Culkin,B.(2007)设计了一个网络转 运模型,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制定人道主义救助计划的 辅助模型。Ukkusuri,S.V.&Yushimoto(2008)研究了在 人道主义救助中,物流配送路径的选择和优化问题。Beamon, B.M.&Kotleba,S.A.,分析了在困难比较大的应急事件救 助中,运用人道主义救助理念对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将救 灾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难民急需的救命物资进行优先配 送,最大限度的提供人性化救助。Ozbay,K.&E.E. Ozguven(2007)设计了一个随机的库存模型,主要运用与预 警灾害的计划制定中。Linet,Ediz&Beste(2004)建立了一 个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决策支持系统,陈述了一个有时 间间隔的动态交通问题:由于自然灾害造成路线的破坏,货 车的分发变得更加缓慢,更加耗费时间;在不同于传统的车 辆路径网络流问题和车辆路径问题的环境中,模型被分为两 个多物品网络流问题,第一个是线性(即与传统相符合)问 题,第二个为专用于车辆流动的整数问题,并用一个例子证 明了算法的可信性。Schmeidl,S.&J.C.Jenkins(1998) 研究了人道主义救助中的在早期预警系统,主要分析了早期 预警系统时应注意的诸多问题。Haghani&Ohorcah(1 996)提 出了多种商品在有时间窗约束的单目标线性时空网络流模 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线路规划模型,给出了多种物品运送 规划和每种交通网络的计划决策。总体目标是在周期时间达 到最小的货车运送成本、货物流通成本、搬运装卸成本等。 2.2日本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会遭受地 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所以日本政府对于应急物流的管 理非常重视,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 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 式。日本各地区都制订有本地区的防灾计划,详细规划了防灾 组织体系和紧急运输、重要救援物资储备以及避难所的设置 等,并定期举行各种救灾演习(包括每年度的大规模地震演 习),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 (因海运和空运受震灾影响小,所以多利用这些资源)。 主要涉及的研究成果有:Meisiang(2006)提出应站在 政府的角度来对待不确定性情况下的洪灾带来的应急物流问 题,主要针对城市地区灾后的救援配送和组织救援小队等问 题,并通过运用ANP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 得出营救小队的分布以及物资运送的临时配送中心。 Zdamar(2004)指出应急物流计划涉及到应急救援从分发 中心的分发,如药品、特殊的营救设备、救援小组深入一线 的问题,并指出在操作上要尽可能加快速度以达到最好的救 援效果。Wei,Y.&w.Xu(2002)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洪 水灾害进行了预测。Yi,W.&L.Zdamar(2007)主要运用 动态物流协作模型对应急物流中所涉及的所有相应的疏散性 活动和支持性活动进行评估。Jiuh—Bring Sheu(2007)认 为在应急物流中的快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了一种混 合模糊聚类方法应对应急物流中的物资配送问题,在三层应 急物流配送框架基础之上,构建了两种回归机制:物资的配 送以及灾区送达物资的发放。Song mingan(2OO5J涉及了一 个框架模型,主要运用于应急营救物流中的配送体系。 Santoso(2OO5)提出一种求解随机成本需求和容量问题下的 整合供应网络设计问题,通过决策何处建立应急设施以及每 处设施需要何种机械从而最小化整体成本,考虑到满足现实 需求的容量不足,短缺的罚金也被包括在整体成本里。 Gwo—Hshiung Tzeng,Hsin—Jung Cheng&Tsung Dow Huang(2007)运用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和算法来设计应急物 流救助中的物资调运系统。Taniguchi(1999)采用双层 规划求解了高速公路交叉口附近运输网络中公共物流转运站 点的选址,上层规划目标是运输车辆数量、选址费用最小, 下层规划考虑路网状况,遵循用户平衡条件对车辆进行平衡 配送。Graef J.R.&Karsai,J.(1999)研究了在多样化人口 规模条件下,运用流体动态规划算法建立了应急系统的预测 模型。Chang M S,Tseng Y L,Chen Jing-wen.(2007) 涉及了一个框架规划方法,主要用于在不确定的环境影响下, 洪水灾害发生时的准备工作计划。 2.3德国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 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 作,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 邦内政部。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 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 其职、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德国根据可能发生 的不同灾情,对各类救灾物资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依此建 立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的应急救援物资库,这些应急救援物 资库平时储放应急物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由专业的物 流公司迅速从应急救援物资库提取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 害发生后,社会采购或捐赠的救灾物资需要汇集至应急救援 物资库,在应急救援物资库分类拣选后统一配送至灾区。 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有:Gutierrez(1996)提出了在不 确定状况优化的网络设计框架,这种方法寻求在参数变化场 景下最优化的一种网络配置。Fiedich(2OO0)提出一个动态的 组合最优模型及用于强烈地震后救援物资分发最优化的启发 式算法,其主要目标是求得在整个救援期内启用最少的设施。 Moe,T.L.&P.Patrha—narakul{2006}运用整合的方法对 自然灾害的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公共项目管理和危机 解救困难因素分析。Ozdarmar(2004)指出应急物流能通过 分别来解决动态时间依赖交通问题而得解,应急物流计划涉 及到在考虑时间计划情况下货物的分拣和货车运送计划以及 在这些路线上最优分拣和运送的数量,并当新的需求出现或 第4期 孙静霞等: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者在计划时间区间内新的供应商和交通模式可用时这些计划 还需要重新修订,其客观目标是为了最小化在计划水平上所 有不能满足需求的货物。Shameur.Rahman, David.K.Smith(2000}运用定位分配模型研究了应急物流中 医疗服务系统的规划设施问题。J.Bramel,D.Simchi-Levi (1995)设计了启发式基础定位模型对应急物资配送过程中的 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K.Altinkemer,B.Gavish(2000) 运用启发式算法研究了在灾害物流路径选择中,运输条件错 误的情况下路径变换问题。N.Secomandi(2000)研究了基于 应急事件的动态需求环境下,运用神经动态规划算法来选择 车辆路径问题。Jennifer Wilsona&Arthur Oyola-Yemaielb (200 1)对应急事件的管理和发展演化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建 设性的意见。 2.4荷兰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荷兰的应急物流管理也是主要由政府进行控制和协调, 在具体的灾害发生时,荷兰政府会专门成立相应的组织委员 会,结合当地政府,专门就此灾害进行具体的指挥和调度。 由建立的组织委员会分配具体的工作分工,设立怎样的信息 系统以及需要哪些应急设备。 荷兰的应急物流运作体系,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于制定 的细节,对于一个具体的灾害,荷兰应急组织委员会会制定 出最详细的实施方案,首先它会预测灾害发生的时刻、气候 条件以及受害区域,分析灾害区的可接近程度以及道路畅通 情况,并且预测和分类受灾地区所需物资;结合外部资源,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能够高效准确的获得物资和资源,协调 代理商对物资的运送进行决策;能够根据预测选择出最紧急 的物资,确定灾区所需的仓库位置和个数,根据库存水平进 行各个备选仓库的配送;最后做出配送计划,选择和培训救 灾人员,对备选资源做出计划和安排,协调各个代理商和救 灾组织进行最快的灾后反应。并且对于各个步骤的细节问题, 都规定的特别详细,代理商、救灾组织、国家、当地政府各 负责什么模块,都有明确的分工,当灾害发生时,各部门各 司其职,并且相互配合,以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Ahrens,J.&P.M.Rudolph(2006) 论述了在自然灾害的管理和危机缓和过程中管理方法的重要 性。Alexander,D.(2005)研究了在应对应急事件时,制定应 急规划中应注意的标准化问题,列举了很多非常必要的标准 化制度。Eldessouki W M.(1998)分析了应用于应急事件管 理过程中的运输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方法,并 比较各自的优劣点,提出运用的建议.Sheu J.B.(2007)研究 了应急事件发生时,对于应急物资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一 个应急物资分配方案。Barbarosoglu,G.&Arda,Y.(2004) 设计了一个两阶段动态规划框架模型,主要运用于营救物资 配送的整体规划设计中。Haghani,A.&Oh,S.C.(1996) 设计了一个多层次、多框架的网络流模型,主要用于灾害救 助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方法优化活动。Viswanath,K.& Peeta,S.【2003)研究了在地震灾害的救灾物资运输问题上, 运用多层次覆盖网络设计方法,对运输的路径进行了智能的 选择和优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国对于应急救灾,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他们都具有完善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和稳 定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高效和权威的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 构,专业和健全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整合以及及时准确的应急 物流运作能力和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由于各国国 情的不同,所以对应急物流决策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从总 体来看,国外对应急物流具体的战略研究很少,而更侧重于 对其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hmed,S.and Shapiro,A.The Sample Average Approximation Method for Stochastic Programs with Integer Recourse,SIAM Journal of Optimization,(2002). 【2】Akkihal,A.R.Inventory pre—positioning for humanitarian operations,Master's thesis,MIT(2006). 【3】Barbarosoglu,G.and Arda,Y.A tV ̄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framework for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disaster response,J.Oper.Res.Soc.(2004). [4】Barbarosoglu,G.,Ozdamar,L.and Cevik,A.An interactive approach for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helicopter logistics in 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 【5】Balcik,B.and Beamon,B.M.Facility location in humanitarian relief,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8). 【6】Balcik,B.,Beamon,B.M.and Smilowitz,KLast Mile Distribution in Humanitarian Relief,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08). 【7]Chang,m.S,Tseng,Y.L.and Chen,J.w.A scenario planning approach for the flood emergency logistics preparation problem under uncertaint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7). 【8】Clark,A.and Culkin,B.A Network Transshipment Model for Planning Humanitarian Relief Operations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presented at EURO XXII一22n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Operational Research,Prague(2007). [9】Duran, S., Gutierrez, M. A. and Keskinocak,P Pre——Positioning of Emergency Items Worldwide for CARE International,(2009). 【10】EM—DAT:The OFDA/CRED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Universit∈Cathohque de Louvain—Brussels Belgium(2009). [1 1]Ghanmi A.and Shaw,R.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Canadian Forces strategic lift and pre—positioning options,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07). 【12】GPO,Hurricane Katrina:A Nation Stil Unprepared,U.S. Senate Report(2007). (下转第1 40页) 140 物流工程与管理 展。 第34卷 中的障碍,使绩效沟通能够顺畅进行。 3.5事业单位要创建和谐的事业单位沟通氛围 著名的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优秀 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和制定考核指标及标准的过程中, 各管理层之间以及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必须进行大量的沟通, 的事业单位文化在成功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沟通氛围,是实现事业单 位目标的根本保证,主要表现为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互相理解, 互相支持;上下同心同德,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事业单位中 只有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的意见及想法,才可能 找到可行的方案,最大程度减小绩效计划实施的阻力。 在绩效考评执行过程中及考评结束后,考评者与被考评 者也要进行深入的绩效沟通,确认绩效目标的完成状况,传 和谐沟通氛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当管理者和员 工真正理解绩效沟通制度并自觉遵守时,沟通制度才能渐变 成一种沟通文化,沟通的氛围才能形成。从长期来看,营造 递和反馈绩效信息,以实现既定目标并不断改进绩效。 3.7绩效沟通要强调沟通的双向性 事业单位绩效沟通应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但在实践 中,往往是主管人员对下属下达指示、命令的时候多,而下 属人员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少。主管人员应该在发布命令、 沟通文化才是完善事业单位绩效沟通机制的根本,有了良好 的沟通文化,事业单位的绩效沟通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事业单位应注重沟通文化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以便能够更好 地推动自身的持续绩效改进。例如,加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指示之前,应该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持沟通的双 向性。 能够科学整合事业单位生产要素,引导事业单位形成共同价 值观,增强事业单位凝聚力,构建和谐事业单位,使事业单 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事业单位的绩效 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具备先进的沟通理念和意识,主动 主管人员要善于倾听,掌握一些倾听的技巧,如保持目 光的接触,并不时地用点头等动作或语气词来表示对对方语 言的接纳。好的倾听要做到不带任何偏见,同时又能听出弦 外之音。另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表达的技巧。有些下属可 能比较害羞或不敢说话,只是在主管人员问话时才一问一答, 倡导积极的沟通文化,在绩效管理中拓宽沟通的层面,针对 绩效问题与员工展开更多的交流,并能在沟通中包容不同的 意见,同时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沟通。员工自身也要转变沟 通观念,在绩效沟通中应更加主动、积极,通过沟通寻求帮 助,以便不断提升工作绩效。 3 6绩效沟通应该贯穿到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这时主管人员先要通过信赖的气氛打破僵局,然后尽量问一 些开放性而不是用“是”或“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 样的提问既能调动下属的主动性、排除员工的戒备心理,又 容易拉近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容易从员工那里获得比 较多的信息。只有在正确认识所需要的信息情况下,沟通才 会是有效的,在绩效沟通中究竟需要那些信息,这取决于管 理者和员工关注什么。所以绩效沟通不能忽视沟通的双向性。 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有主动与部属沟通的胸怀;作为部属 也应该积极与管理者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彼此 绩效管理是在管理者和员工的沟通中完成的,可以说是 绩效沟通决定了绩效管理的进程,决定了绩效管理是朝良性 还是恶性方向发展。没有沟通与对话,绩效管理就不能称其 为绩效管理,也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因此,要做好绩效 管理,就必须树立持续绩效沟通的理念,把绩效沟通贯穿到 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真诚地沟通,双方密切配合,绩效沟通才有效果。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I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8,04. 在事业单位制定绩效计划和确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通 过有效的绩效沟通,既能使绩效计划更有可行性,又能使员 工更加认同和理解绩效目标,有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 (上接第95页) I1 3I Iakovou,E,lp,C M.,Douligeris,C and Korde,A Optimal location and capacity of emergency cleanup equipment for oil 【2】韩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I1.科技信息,2007,04 Springer—Verlag,Berlin(2003) 【1 8J Shapiro,A.Monte Carlo Sampling Methods,in Raszczynski &Shapiro(eds),Stochastic Programming,Handbooks in spill response,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6). 【1 4]Jia,H,Ordonez,F.and Dessouky,M.A modeling ramework ffor faciliy locattion of medical services for OR-MS 10,Elsevier,Amsterdam(2003). 【1 91 Tzeng,G.H.,Cheng,H.J.and Huang,T.D.Multi—objective optimal planning for designing relief delivery systems, Transpor七ation Research Part E,(2007). large—scale emergencies,IIE Transactions(2()07) 【20】Ukkusuri,S.V.and Yushimoto,W.F.Location Routing Approach for the Humanitarian Prepositioning Problem, I1 51 Mete,H.O.and Zabinsky,Z.B.Preparing for Disasters: Medical Supply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2009). 116J Endsley,M.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Situation Awareness:A Critica1 Review,in Endsley&Garland. journal of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g). [21】Van Wassenhove,L.N.,Blackett memorial lecture— humanitarian aid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hig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Mahwah,NJ.,(2000) 【1 7 Schneeweiss,c.Distributed Decision Making,2nd ed., gear,Journal of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f)(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