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一样,都是历史范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着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对当代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反思和理论应答,是寻求解决工业文明困境所进行的一种文明建设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受到污染,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口剧增,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等诸多问题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在西方国家,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产生了《行动计划》和《政治宣言》两项重要成果。在中国,1992年,国家级《21世纪议程》提出。1996年,“九五”计划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的两项基本战略,并以这两项战略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02年中共十六大会议上强调:要走“生产发展,生态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将其确定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2012年,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第四,建设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空前壮丽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建设好生态文明。 陆雨倩 工商管理(社区与养老)136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