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过程中,构建符合东北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先导区内产业集群现状,阐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产业集群 发展对策 一、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以“一汽”为主导,以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为生产基地,含括一汽大众、一汽解放等多个主机厂,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多家汽车改装企业,构成了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为一体的汽车制造企业集群,最早和最为成熟的产业集群。 2.石化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是吉林省的第二支柱产业,该集群以吉林化工集团、松原油田为核心,含括石油开采、加工、化肥、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试剂、化工机械及化工仪表等多门类的生产企业,形成了发展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等新产品为产业链的集群格局。 3.农产品加工集群

在长吉图先导区内,形成了以吉粮、裕龙等企业为代表的大豆加工型企业集群;以皓月、德大、华正等企业为代表的畜禽加工型企业集群;以大成、吉粮等企业为代表的玉米加工型企业集群。长春农安、德惠畜产品加工、双阳鹿产品加工,吉林林蛙、黑木耳加

工,延边安图人参、食品加工等企业集群也正在培育之中。 4.医药产业集群

长春是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除了丰厚的药材资源,先导区内还拥有极强的研发优势。 5.其他产业集群

吉林省的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先导区内形成了长春市的汽车游、电影游等多个主题,推动了旅游产业链向深层次的发展。

二、长吉图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 1.产业集群内集聚度较低

在长吉图先导区内的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交换关系与协作关系虽然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但企业间缺乏更进一步的信息交流与更多要素的共享,尤其是技术要素和知识要素,未能在集群内得到应有的扩散。

2.集群创新系统不健全

产业先导区内的大部分企业,自行研发的能力明显不足,生产只是简单模仿,缺乏创新能力,很难创立自己的品牌。未能充分利用先导区内的科研机构、高校。虽然这些机构拥有着众多的科研人才,政府也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但企业却极少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交付这些机构,致使这些机构的科研课题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科研投入无法顺利转化为生产力,集群内资源未能被有效利用,导致创新能力严重受挫。

3.过分依赖资源要素

先导区内的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资源驱动型集群,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都是以大量的初级资源投入为前提的,对资源依赖性大。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下游对资源的深加工水平偏低。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联系又不够紧密,对传统产业集群带动力不足。 4.集群内企业缺乏植根性

长吉图先导区的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未能有效地建立共同的地域文化系统,集群内企业缺乏身份认同,很难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发展观。根植性的缺乏,阻碍着企业间信息的有效沟通,降低了学习效率,增加了交易费用,严重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

三、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及建议 1.建立有效的企业网络

建立三个层级的有效企业产业集群网络。最内层为核心价值层,包括各类企业;中层为支撑层,包括公共服务机构、集群代理机构和集群中介服务机构;外层为推动层,主要指政府机构。这三层网络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市场交易、研发、服务等多方面,各主体分工协作、联系紧密构成产业集群最基础的框架。 2.建立集群创新系统

建立激励机制刺激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通过行业协会建立推广平台,提升企业创新效率;革新区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传统定位,

变单纯的学术机构为企业实验室,并寻求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如培训、知识资本参股、联合研发、科研项目招标等,提升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改善区内集群对资源要素的依赖,使企业从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创新优势,从而使集群的生命期得以延长。

3.构建良好的区域制度与区域文化

在长吉图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对集群文化的建设关注不够,忽略企业间情感和亲密度的确立,而正是这种亲和感,会加速集群内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提高集群成员的学习效率。为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创建交流平台、增设培训机构、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引导集群文化的良性发展。 4.打造区域品牌

采取与区域外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引导区域内企业“求同存异”,分担运营成本,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根植性和竞争力。区域品牌能够提升区域知名度与美誉度,成为区域内产品品质与信誉标志,有效地推动市场的扩张和维护产业集群的持久生命力。长吉图先导区产业集群的品牌已经由核心企业的自有品牌打造而迈出了第一步,如一汽奔腾、皓月牛肉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集群品牌打造也会顺利完成,集群品牌确立将成为集群发展推进器。 参考文献:

[1]王辑慈.《地方产业群战略》中国工业经济 2002年第3期 [2]张明龙.《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3]《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课题组

[4]赵强,孟越,王春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5]王殿举,齐二石等.编著 技术创新导论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