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海闵行七宝秋季高中高考补习班高一秋季班-章W-教学计划

来源:画鸵萌宠网


高一化学秋季七宝新王牌班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考的要求,结合学校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特制订高一化学秋季班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处理新信息能力。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在高一学生在校学习化学的基础上,端正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化学科目的成绩。

二、教学思考和策略:

针对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最新高考形势,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本和教学说明为依托,以专题考点知识梳理和专题训练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对课本内容中的新知识的强化是主体内容之一。

1、抓“纲”靠“本”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才能领会教学目的,把握教学方向,掌握学习要点,提高学习效果。现在的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为此,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引导学生寻找课本的落脚点及内在联系,使教学内容既全面又深刻、透彻。

2、夯实双基

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运用,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教学过程时,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应注重抓好知识点过关,反复锤炼双基。

3、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

教学过程并不是把平时学过的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要对所学知识与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作仔细的研究后,按逻辑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从而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建构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整体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构建的方法是:梳理、联想与总结,对比、归纳与运用等。

三、高一化学秋季班教学进度计划

春季班共计19次课,预计安排高一第一学期教材内容,并与高三拓展性教材相结合,将高三相关知识下放至高一,以同步拓展、加深提高为主。具体计划如下:

高一化学: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次: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过程及相关实验,明确它对现代化学发展的影响。2.了解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确立的过程。3.初步体会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奥秘中的科学方法(模型方法和实验方法)的价值,增强科学素养,积累间接经验。

第二次: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原子各粒子质量大小、电性和电荷量、数量关系;2.掌握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3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4.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第三、四次: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1.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表示1-20号元素的原子核简单李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进一步体会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电子重视优先进入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中。3.能从离子的广泛应用中巩固离子的概念。掌握离子的带电状况与得失电子的关系。

第二章 开发海水中卤素资源

第五次:2.1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1.初步学会电解饱和实验水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检验相关的实验产物,写出正确的方程式;2.知道电离方程式的含义;3.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

第六、七次:2.2 海水中的氯: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水溶性和毒性;2.通过相关实验,理解氯气与铁、氢气、氢氧化钠的反应;3.通过对氯气与铁、氢气、氢氧化钠反应的条件、现象和产物的比较,理解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4.理解氯气跟水的反应。5.理解氯水漂白和杀菌原理及氯水的不稳定性。5.理解氯气跟碱的反应,知道漂粉精的制法和消毒原理。

第八次:1.在初中化学学习物质的量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从微观角度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学习,经历数据筛选、信息加工等科学方法。4.感受“假设——验证”这一科学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九次:2.3从海水中提溴和碘:1.学习单质溴、碘。总结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掌握溴、碘在不同溶剂:水、苯、汽油、四氯化炭、酒精中的溶解性及溶液颜色。2.了解从海水中分离溴、碘。所采用的原理、方法、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3.从原子结构入手,预测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再通过探究性实验找出氯、溴、碘化学活泼性及递变规律;

第十次:4.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

“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5、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的含义。6.掌握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讨论在离子检验时如何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提高学生检验物质的实验技能。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十一次:7.加深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8.学会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9.学会过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第十二次:期中复习,回顾整理学习过的内容,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探究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

第十三次: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1.理解一些常见晶体材料;2.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3.了解材料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意义。

第十四次:3.2 离子键: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概念,并理解离子键是化学键的一种形式。2.通过对具体物质的剖析和作图,理解离子键形成的原理,以及典型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归纳其形成条件。4.理解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学会判断一般离子化合物的方法。5.理解离子化合物的一些特征,如熔点、导电性、溶解性等,理解某些物理性质与结构的简单联系。

第十五次:3.3 共价键: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通过对具体物质的拟人描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原理。2.理解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互相结合,学会一些常见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结构式书写。3.理解有关共价分子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会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和用化学用语表达。4.理解常见晶体及性质,并学会解释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第十六次: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1认识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溶解的两个过程和溶解过程的热现象,探索放热和吸热的原因,提高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3理解结晶溶解平衡的概念;4理解溶解、结晶水、结晶水合物的概念;5理解风化、潮解的概念。

第十七、十八次: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掌握吸热、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反应热的含义。2、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热化学方程式。 3、应用反应热的数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能量变化及化合物反应中生成物的热稳定性。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2 学会写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第十九次:期终复习,全面复习本学期的内容,积极迎接期终考试。

以上计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进行适当变动,请谅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