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兼谈陕西科技自主创新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2期 2006年4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ll Institute of Finance nd Ecaonomics V01.19 No.2 Apr.2006 浅谈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 ——兼谈陕西科技自主创新 刘总理,余秀丽 (西安财经学院会计系,陕西西安摘710061) 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和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不利 因素。面对各国科技自主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要改变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努力 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本文所提出的对策是:增强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加强科技成 果的转化;强化政府的作用;落实相关科技政策措施;重视科技自主创新人才等。 关键词:科技自主创新;现状分析;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Fo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06)02—0085—04 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作为我国科 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20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提 出了“技术立国”,强调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九十年 代又提出“科技立国”就是在走科技自主创新的路。 对于科技自主创新,在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同的 认识,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国内搞研发,成本高于 国外,技术和资金一样可以流动,关键技术也可以通 过引进获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以引进为 主。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主要应抓好劳动力 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先改善产业要素禀赋而不是攻 克关键技术,等资金和人才积累多了,才有条件强调 自主创新。经济学家从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出发,强 调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对当前经济的重要性是有一定 道理的。但是,这只是考虑当前的比较优势,按照梯 度转移战略,按部就班的承接国外转移的技术。按 照这种思路,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进El劳动密集 型产品,出El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处于分工的高 层,获得较大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处于贸易 分工的底层,获得较少利润。这样发展中国家只会 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不可能跨越式发展赶上或者 超过发达国家。这是不符合当前很多后进国家发展 技自主创新的指导方针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技术 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 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政方针。我国 目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刻不容缓。 在这种背景下,加快提高我国和地区科技自主创新 能力,是彻底改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和 地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需 要,对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科技自主创新的认识 科技自主创新既不是完全依靠自己从零开始, 从无到有的创新,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发明。 自主创新,首先是一种原始性创新,是建立在科学发 现基础上的技术发明;其次,科技自主创新是在国外 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的再创新;第三,科技自 主创新是集成创新,是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 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具有市 收稿日期:2005—02—28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5DGS313081);西安财经学院院级招标课题(2005zB08)。 作者简介:刘总理(1963一),男,陕西礼泉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余秀丽(1974一),女,湖北英山人,西安财经 学院会计系讲师。 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需要的。 实际上,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利用动态比较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并加强自主 创新,从而改变在分工和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如战后 日本经济的“起飞”,亚洲“四小龙”和巴西、阿根廷等 新兴工业国的崛起等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 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优势地位的失落,如英国的纺 织业在日本、印度纺织业的冲击下衰退;日本纺织业 又在香港、韩国和东亚国家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美 国钢铁、汽车业在日本产品冲击下节节败退等等。 如果只是全盘移植承接国外先进技术,不进行 自主创新,后进国家就会很难赶超先进国家,同时会 增加对他们的依赖性。“四小龙”在工业化初期,很 多产业技术完全是引进的,脱离本国的国情,并没有 发挥本国的资源禀赋,对当地产业的关联效应有限。 这样他们的技术、资本等投入市场依赖于日本,产出 市场依赖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过分依赖海外 市场,却使本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不均衡的变动,阻 塞了国内产业链的自然延伸,从而为发展的可持续 性埋下了巨大隐患,东亚金融风暴就是深刻的教训。 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不难看出,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能够高起点发展本国经济,同时也增 加了对外依赖性,有可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 种状况,在有选择的引进技术的同时,要加强自主创 新,这样后进国家和地区才能赶上或者超过发达国 家和地区。这是我们国家跨越式发展战略,也是西 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 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尽管在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方面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也较快的提高了我国工 业技术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总体而 言,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尤其在关键技术 与核心技术方面,基本上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 术上尚处于受制于人的境地,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 式,却使我国使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消耗大量的能 源和承受巨大污染。 据有关资料和专家分析,我国产业发展的对外 技术依赖程度很高。在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 的核心专利上,基本受制于人;不仅一些关键技术要 依赖进口,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如航空设 86 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 高附加值产品,甚至涉及国家安全的一些重大武器 装备和急需的关键元器件也要依赖进口。国家发展 战略面临着科技支撑能力弱化的危险。 200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507万辆,在各项技术 中90%是“舶来品”,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 术仅占10%;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 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 依赖进口;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 76%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 造装备为国外产品所占领。再如,在高新技术产业, 外国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占有绝对优势;在通讯、半 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行业,外国公司获得授 权的专利数也占到60%至90% 。一个典型的例 证就是,我们的DVD产量虽然占全球70%以上,但 是却没有掌握核心专利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使我国现阶段充其量只是 个制造大国,而非创:造大国;是个贸易大国而非贸易 强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科技自主创新。没有科技 的自主创新,就很难创出自己的品牌,而“没有自己 的品牌,造多少车也是别人的辉煌”;我国很多老品 牌产品已不复存在就是由于缺乏科技自主创新;我 国在许多领域处于产业链低端,在这些领域,利益的 大头被别人拿去了,我们的低成本成就了别人的竞 争力。例如,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产量占其全球总产 量的3%,而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却占到25%。缺乏 科技的自主创新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来 发展加工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原材 料、交通运输等基础:行业的供给紧张状况。 在地域上,全国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 力极度不平衡,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要落后得 多。东部主要发展轻纺、耐用消费品等加工工业,产 品技术含量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中西部主要发 展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自 主创新能力较弱。 以陕西而论,现代技术、中间技术和较低层次的 技术大体是“金字塔”型分布,大约40%的技术设备 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35%是七、八十年代 形成的;其余25%是九十年代以后形成的。由于缺 乏自主创新,缺乏名牌产品是陕西的突出问题。就 是在改革初期形成的一些名牌产品,如“黄河”、“海 燕”、“如意”牌彩色电视机也已销声匿迹。自主开发 能力弱,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大多数核心技术依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总理,余秀丽:浅谈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 于从发达国家或者东部发达地区引进,出现了“落后 ——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局面。 实际上陕西在计划经济时期,设备技术水平以及自 主创新能力都在全国前列,尤其在“一五”、“二五”、 “三线建设”时期,陕西研制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和 民用装备,创造了许多“国内第一”,有些产品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这时期,知识工作岗位和创新能力居 全国第五,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总从业人员比重居全 国第四【引。而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使大批高 素质人才流向沿海,近年来,陕西军工系统高级人才 的流出与流入比例为12:1以上,中级人才的流出与 流入比例为8:1_5]。高级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流失 所出现的“断层”“断档”很不适应高技术化的需要, 使得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下降。 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将放宽对我国出IZl高 新技术的限制,这有利于陕西扩大引进高新技术和 先进适用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 的改造,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 家鼓励外资投资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等基础设 施和资源开发领域,而且国家明确向西部特色高新 技术产业倾斜,这为陕西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强自 主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增强科技自主创新意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在我国,国家对科技自主创新非常重视,强调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中心 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 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 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 的路子。 就陕西而言,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落后、缺少资 金,就放弃自主创新。实际上,陕西具有雄厚的教育 优势和科技优势,特别是在机电类方面有一定的实 力和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仅此次于北京和上海,排 列第三位,在军工科技方面实力更强。2002年全省 有普通高等院校52所,成人高校26所,其中9所为 国家重点院校,6所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52所 院校中理工科院校达1 5所,工学重点学科数量在全 国名列前茅,全省有培养研究生单位48个,博导 1043人。陕西技能教育很发达,有技工学校129 所。全省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万人,其中 自然科技人员超过55万人,共有48个博士后流动 站,有两院院士24名。陕西各类科研院所1067个,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含省部工程技术中心13 个。技术创新机构929个,其中高等学校科研机构 和科研院所28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研创新机 构23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4.48万人,科学家和 工程师8.53万人。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14.11万 人,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事科研活动的6.21万人,合 计约有3000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问世,综合科技 实力全国第三【引。陕西既要有对高科技进行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又要具备用高新技术和 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的能力。陕西就要增强 科技自主创新的意识,把科技自主创新放在重要的 位置。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影响陕西科技技术创新能 力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陕西科技成果转 化率、产业化率不到20%,这就严重影响了可持续 的科技自主创新。因为没有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 业化,科技自主创新就失去了资金的支持。为此,只 有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切实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 济增长模式转变,陕西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 达到科技成果迅速的商品化、产业化,这就需要积极 支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新形式,尤其 是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 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企业之 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 转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 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加快科技成 果产业化步伐。 (二)强化政府作用,落实科技政策措施 在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中,政府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 支持。虽说创新的主体和核心力量是企业,但对于 基础性、共性等方面的创新,企业不愿也无力承担。 这就需要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负担起基础、 引导、保障等方面工作的责任。如对基础研究进行 投资,为商业创新创造适宜的金融、劳动力和商品市 场环境,帮助人们获取教育和技能以适应高度发展 的技术进步,落实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帮助改进公 司、大学、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等构成的创新系统 等。事实上,科技自主创新比较活跃的国家,政府都 承担起了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 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的责任。因此,在我国要 R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政府、 队工作能力,较高的领导艺术,对各种民族文化背景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 的理解能力以及勇于终身学习的充分心理准备的软 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 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全国和陕西的科技自主创新。 制。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全球化竞 对于陕西来说,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陕西总体 争只会加剧,不会舒缓,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 规划和国家政策,制定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充分 施,依靠科技的自主创新赶超发达国家。陕西必须 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功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 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距 新资源,统筹规划落实各种相关科技政策,落实组织 离。 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促 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积极探索、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 [1]彭纪生,刘春林.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J]. 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 科学管理研究,2003(12). 动的投入。 [2]谷国锋,腾福星.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重视科技的创新人才 [J].经济纵横,200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拥有高素质的创 [3]李建民.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动因分析[J].中国科 新人才。新形势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适应全球化、 技论坛,2004(3). 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环境,而且还应具备应对不断出 [4]傅家骥.技术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潘连生.坚持引进技术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技术创 现的新挑战的能力;要求人才应集多种知识和品质 新力度[J].化工设计,20o3(6). 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应具有深厚的跨学科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N].经济日 专业技术知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以及面对问 报,2005—03~13. 题的系统化思维方式的硬技能、善于沟通、协调的团 Discussion of Our Scientific and Technic Innovation in our Hands ——D 卵 fD,z on Shaanxi Scientific and Technic Inita.rive innovation LIU Zong-li.YU 一li (Xi’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rt 710061,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ic innovation iS the bottleneck of r ̄tricting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of affecting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t is of gr ̄mt urgency to raise our cs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y to change the condition of ocnfining our key techniques to othe:rs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oth. er scientific and techniacl initiative innovation.Our measures are to strengthen 1 ̄nowled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 miacl innovation;to improve tran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to increase govermental role; fulfi1 relate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tiative scientists and techni— cians.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iacl initiative innovation;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measures (责任编辑、校对:夏绘秦)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