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文章主要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内部审计对促进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作一些简要分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重要作用;问题;内审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
21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带有很大的强制性,而非企业基于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建立起来的,这就形成了“行政规定式”的内审机构。这种模式的内审机构没有真正被企业所接纳,而是将其视为找毛病、挑刺的机构,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很难正常开展工作。21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隶属领导层次上,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者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领导,从而增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是帮助企业完善自身建设、改善经营、科学管理、及时纠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失控,促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要想持续盈利,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四种职能:监督职能是基本职能;控制职能是管理职能;评价鉴证职能是核心职能;服务职能富于既监督、控制、评价职能之中,是宗旨职能。内部审计就是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审查、评价,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向企业最高领导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企业领导宏观管理献计献策。
3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这是最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企业审计方面的要求。可见审计机构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不少国有企业采用内部设置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属总会计师分管并向其负责报告工作。这种内审组织体制使内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
②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内部审计必须以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升经营效率为宗旨,既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又有约束手段、激励的安排;通过审计,首先要能快速诊断出企业所得的病症,然后对症下药,将病症消除,并以此不断提高企业的抗病、免疫能力,以抵御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而实际上我国有不少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纯粹是搞形式主义,项目审计结束后,绞尽脑汁出一份审计报告,泛泛而谈,避重就轻,反映不出实质问题,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共性问题,根本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企业固有管理漏洞依然存在。
③专业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审计工作开展。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不少企业的审计部门的人员全是清一色的财务人员,审计业务也多是停留在财务管理层面,这就在企业职工心中产生一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即只要听说某某审计,就是对财务方面的审计。因此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无从察觉。
④重视监督职能,轻视决策服务职能。在当前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要能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履行监督职责,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企业审计部门年年开展工作,发现的问题重复性极高,审计人员没有去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认真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随时为组织的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用的咨询意见。
4如何搞好企业内部审计
①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的主要领导要理解、重视和支持,这种理解不仅是领导对内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理解。而且包括对市场经济内涵的深刻理解,只有当企业领导真正认识到市场竞争与内部审计的密切关系时,才能真正意义上出现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局面,也只有此时,内部审计才能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
②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按照独立性原则,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审部门的权威性,内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审计工作越容易开展。
③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包括制度构架的建立,强化信息披露等。建立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多元的监控措施。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内部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部门和岗位。所谓多元的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策略;内部审计部门能独立对各岗位、各
部门各项业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同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最高管理者。
④要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一旦发生,它不但给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的降低,也会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误导资金流向,偏离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出现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的现象。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合理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⑤审计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更新审计理念,树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其次,要加强培训,强化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综合驾驭能力;最后应吸收新鲜血液,优化审计队伍,补充审计力量,建设一支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的审计队伍。
⑥转移审计工作重心。审计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财务审计转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为宏观管理服务。随着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管理与服务多种职能转变,传统的只审查合法性与合规性的财务审计,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把审计的重心要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做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⑦实施审计结果负责制。对项目审计的整个过程,应建立一套自我约束、层层把关的质量控制机制,不能说是审计结束,万事大吉,要按照过错原则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及领导的连带责任,即谁的过错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审计员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负责,主审对整个审计项目负责,并将奖金与荣誉挂钩。
参考文献:
[1] 侯成彬.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 券期货,20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