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若干思考

来源:画鸵萌宠网
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近几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多年来教学发现,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发展空间比较狭窄,条件局限性大,打击了一批学生的上进心,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反而会加快两极分化,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学极为不利,因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于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使之相互适应,从而推进教学过程有效展开。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这里的分层,非拘限于对学生静态学习状态的划分,而是蕴含着如上述诠释的发展生成过程;而“尝试教学”: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即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讲生练”学习方式,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突出过程与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课内”。这里的尝试,是从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入手,进而引发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所任的两个班级进行了试验,并对一个班级实行尝试分层教学的方法,便于比较、总结、改进。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师生关系。要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和睦相处的学习环境,尝试分层教学并非是降低教学要求,放弃差生的基础教学,而是有意识的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但在班 级中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又受到乡村环境以及家庭中家长的读书无大用意识的影响。个性明显,性格倔强,对老师的善意的劝告起逆反心理,甚至

少数学生听之任之,对学习不抱任何希望,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因而不愿接受低层次教学,甚至产生心理上的抵触。为了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不利心理因素,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启发学生的觉悟,要让他们争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注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要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一些知识。积极创设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民主教学的作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 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很用功,但成绩不甚理想的同学,不要采取当场批评、挖苦,而是十分尊重他们,帮助寻找解 决办法,使之有事半功倍的感觉。

2.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尝分层教学一般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或个别辅导为次的组织形式,在分配小组成员时,不严格划分哪些是高层次的,哪些是低层次的 ,以免挫伤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影响师生关系,而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优势和学习需求不同,将学生划分为成几个小组,而组长并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兼顾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每次考核成绩为分层依据,或以学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个性较强成绩又不理想的男生,鼓励他们积极学习,或及时同家长取得联系。对胆怯的女生,采取三两人或个别找一个优雅环境进行面教面批,这些人由她们自由组合.对基础较好兴趣较高的学生,适当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来充实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分层教学时刻注意师生感情,避免给差生带来冷漠和压抑,所以在每次教学过程中,都要充满热情和必胜的信心。

3.在教学中的对习题进行分层

由于尝试分层教学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次的教学方针,因此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尝试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每节课时的习题设计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要对每课时的习题作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尽量做到每道习题都向着能实现教学的具体目标。习题的具体安排,原则是根据课标要求,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课堂练习、习题、复习题,进行适当的安排和充实,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习题的层次作如下设计:

第一层次习题: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掌握其基本解法。

⑴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①+1<0;② a>3y+1;③ x(x-3)≥1;④ 5(m-2)≤3+m

解一元一次方程:

①6x+8=4x+7;② 3-2(a+3)=5(a-3)

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把上面三道题改成不等式;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过程,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利用不等式性质)

第二层次习题:在基本熟悉解题步骤的同时,加深巩固以前的知识(数轴上表示,整数解)

⑵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① 5 x - 4 ≤ 6 x - 2 ; ②1-4(x+2)<5(x+2)+1;③文字题:求代数式x-2不大于2x最小整数x;

第三层次习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

⑶设计方案:某厂用原料3600千克,想制造甲、乙两种元件共100件,已知制造甲件总数不少于60件,甲种元件每件需9千克,乙种元件每件需4千克,请设计方案;分析:设制造甲件总数为x件,则制造乙件总数为(100-x)件;这样制造甲、乙两种元件使用掉的原料分别为9x千克,4(100-x)千克;且必须知道原料不一定使用完,故列出:

x≥30

9x+4(100-x)≤3600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中、低层次学生的辅导。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4.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

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几年来实施分层的班级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稳固在75分以上、60%左右及90%以上,远远高于没有实施的班级,事实证明,课堂尝试分层教学的效

果是非常明显的。实施尝试分层教学的班级的学生之间学习无明显差别,从不感到自己一时落伍了而自卑,反而不断寻找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个个通过动手动脑,人人争先恐后想成为学习上的发现者、创造者,故学习激情高涨,人人争先。所以分层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对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观念得到转变,充分认识到要搞好数学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与此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也才能真正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也才能真正设计成探究性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