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考试样卷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南昌大学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细胞融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现象。 2. 粒溶作用: 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过剩的分泌颗粒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以消化降解胞内过多分泌颗粒的现象。
3.细胞凋亡: 一种有次序的、受控制的并按某种预定程序发展的生理的自然死亡过程。
4. cell differentiation: 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性方面稳定转变成另外一种类型细胞的过程。
5. cell cycle: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有序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具有踏车现象的细胞骨架成分是____ 微管 ___和_____微丝__ __。 2.人类生殖细胞减数分裂I和II的中期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46_和23条。 3.锚定连接的典型代表有__桥粒_和_中间连接_两种重要形式,它们所涉及的两种不同的细胞骨架成分分别是__中间纤维_和_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4.正常女性核型中,C组染色体含有___ 7 _____对染色体。
5.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动力工厂,核仁是细胞内核糖体亚基的合成场所。 6.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是____连接子_ ______。
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实验中,为了显示巨噬细胞,我们向小鼠腹腔注射含有_____台盼兰_ ___的淀粉肉汤。
8.膜蛋白以____镶嵌蛋白_ ___和______外周_ ____方式与膜脂结合。 9.MTOC包括___中心体 _____、_____基体 ______和______着丝点 ______结构。
10.核仁是由___核仁染色质__ _、____纤维成分_____、_颗粒成分__和核仁基质共同构成的非膜性结构。
11. 膜脂主要有__ 磷脂 __、_糖脂___、_ 胆固醇__三种成分,其中___磷脂 __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12.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特征性酶分别是 单胺氧化酶_和__琥珀酸脱氢酶_。
13.如果一条多肽链含有N个肽键,则该多肽链有__ N +1____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14.Feulgan反应中要使用____Schiff 试剂来呈显色反应,该试剂能与暴露的 醛基__基团起红色反应。
三、选择题 (每空 1分,共 15分,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不填者无分)
1.同功受体tRNA是由于密码子的哪个特点所决定的:(B)
A 方向性 B 简并性 C 兼职性 D通用性 2、下列哪个因素可以降低细胞膜流动性:(B)
A 升高温度 B 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 C 胆固醇含量减少 D 卵磷脂/鞘磷脂比例升高 3、核纤层蛋白属于哪种细胞骨架成分:(C)
A 微管 B 微丝 C 中间纤维 C 细胞外基质 4、下列哪些结构不含有核糖体:(D)
A 核外膜 B 核仁 C 粗面内质网 D 病毒
5、下列哪种显微镜主要用来观察细胞内有序的、规则的、晶体状的结构。(C)
A 相差显微镜 B 暗视野显微镜
C 偏光显微镜 D 荧光显微镜 6、下列哪个分子不可以作为第二信使:(A)
A ATP B cAMP C Ca D DAG 7、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链延长阶段直接供能的物质是:(B)
A ATP B GTP C cAMP D cGMP
8、细胞间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与下列哪项的多样性有关:(D)
A、脂类 B、蛋白质 C、核酸 D、糖类 9、卵磷脂和脑磷脂分别指的是:(B)
A 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 C 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碱 D 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 10、下列哪种磷脂分子在线粒体内膜上含量最为丰富: (C)
A 卵磷脂 B 脑磷脂 C 心磷脂 D 鞘磷脂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胞吞反应和胞吐反应不需要消耗能量。
B 线粒体是细胞内具有两层单位膜的细胞器,所以属于内膜系统的重
要成分。(C)
C Na-K泵主动运输过程中每水解一个ATP,可以运输3个Na离子和2
个K离子。
D 真核细胞及原核细胞密码子与病毒密码子是不通用的。 12、下列哪种疾病的致病机理与其他三种不同:(D)
A脂质沉积病 B糖原贮积病 C粘多糖沉积病 D石棉沉积症 13、下列结构中不具有ATP酶活性的是:(B)
A 动力蛋白 B 肌球蛋白 C 基粒 D 肌动蛋白
14、粗面型内质网参与糖基化过程中,寡糖链的活化涉及下列哪种分子:(B)
A 胆固醇 B 多萜醇 C 甘露醇 D 甘油(丙三醇) 15、人类正常核型中,含有核仁组织者区的染色体的数目总共是:(C)
A 5条 B 6 条 C 10 条 D 15条
四、配伍题(每题1分,共5分)
请把分别选出下列假说或者模型所对应阐述的内容:
model ( E ) A. 纤毛运动的机制
2+
mosaic model ( B ) B.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hypothesis ( D ) C. 附着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hypothesis ( C ) D.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hypothesis ( A ) E. 染色体如何构筑高级结构 五、简答题(共18分)
1.简述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4分)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位置 核中央 核边缘 颜色 浅 深 螺旋程度 低 高,异固缩 功能 活跃,有转录活性 不活跃,无转录活性 2.简述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过程。(5分)
(一)氨基酰-tRNA的合成 1、 2、
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酰-tRNA的生成
(二)肽链合成的起始“IF” 1、三元复合物的形成 形成IF3-mRNA-30S三元复合物。 2、30S前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IF2-30S-mRNA-fMet-tRNAf 3、70S起始复合物形成 30S-mRNA-50S-fMet-tRNAf
(三)肽链的延长
1、氨基酰-tRNA进入A位 1、 2、
肽键的形成 移位
(四)、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RF” 3.细胞氧化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并指出这些步骤发生的场所。(5分)
1、 2、
酵解 (细胞质) 乙酰辅酶A的生成 (线粒
体内膜) 3、
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基
质) 4、
电子传递和偶联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内膜和基粒)
4、简述着丝粒和着丝点的区别。(4分)
着丝点又称动原粒,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外表面在初缢痕(着丝粒)两侧的特殊盘状附加结构,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成分而不是DNA,在中期,它与纺锤体微管相连,是染色体运动中心,也是微管组织中心。着丝粒又称为初缢痕,它在初缢痕处连接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主要成分是高度重复DNA。 六、综述题(10分)
绘图并详述溶酶体的形成。
溶酶体的发生: 绘图(4分)详述(6分)
1、初级溶酶体的酶是由RER的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腔,其肽链上有丰富的甘露糖。 (1)
2、RER以出芽脱落形成,将肽链包装成运输小泡→送到.形成面膜囊,在这里由于各种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使肽链末端的甘露糖形成M-6-P,又称配体(分选信号) (1)
3、当到达.成熟面时,其膜上有相应受体,M-6-P与受体结合,(在膜内侧),并以出芽形式脱落,形成特殊的运输小泡。运输小泡的膜将来构成溶酶体膜主要部分。 (1)
4、细胞常常发生内吞作用,有些内吞物质与上述运输小泡融合,形成前溶酶体。 (1)
5、实验发现,前溶酶体膜上的质子泵发生作用,导致其内部的PH降低,当PH降到6±时,M-6-P与受体分离,磷酸基团也从甘露糖脱落,前溶酶体也以出芽,运输小泡方式将M-6-P受体送回. (1)
6、前溶酶体内的PH继续下降到5左右,这时才成为成熟的溶酶性。 (1)
七、实验题(共7分)
1、细胞骨架实验中,为什么用到戊二醛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作用:固定.
原因:为了让细胞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死亡,使细胞各部分结构维持在生前状态,而不发生死后现象。
2、试述蝗虫减数分裂的双线期或者终变期会有什么特征性图像,说明产生的理由。(4分)
特征性图案:0 8 x á 原因:双线期或者终变期染色体螺旋程度趋于最大化
同源染色体趋向于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发生了端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