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指导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指导

地理中考备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夯实基础,强化训练固然重要,但把握命题原则,加强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也不容忽视,而且做得好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考命题原则】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为载体,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分析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科特点,试题的呈现方式将体现学生思维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体现生活性、趣味性等新课程理念,注重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出偏题、怪题、不设审题障碍。

【答题技巧指导】随着初中地理学科参加中考届数的增多,中考地理命题开始由知识基础性向知识灵活性转变,由知识单一性向知识综合性转变,由知识显现性向知识隐形性转变……,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更加要求学生思维在考试过程中的敏捷、流畅和独创。

中考地理题型大体有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下面就这两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谈谈看法,仅供参考,欢迎斧正。

(一)、选择题答题指导

选择题这种题型知识覆盖面广,测试功能非常全面。该题型在地理中考中的分值约占47%,所以解答选择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考试成绩以及考生的信心。

一是了解题型结构。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它有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几部分。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分为正确项和干扰项。一般而言,一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项(故称单项选择题),其它三个选项起干扰迷惑的作用,迷惑性越强,误选率就越高,难度也越大。下面结合地理中考选择题题型来谈谈答题技巧:

1、正误选择题:题干中往往有 “……是”、“……不是”、 “……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例1、下列地区中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例2、下列河流中,全年不能流入海洋的是( ) A、塔里木河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2、最佳选择题: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例1、有一万吨海盐从天津运到上海,最经济、方便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例2、下列河流最终能够注入印度洋的是( )

A、塔里木河 B、雅鲁藏布江 C、澜沧江 D、珠江

例3、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一批承担心里救助任务的志愿者要从上海迅速赶往成都,他们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航空运输

3、因果选择题: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

例如、当黑龙江省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依然百花盛开。这是因为我国( ) A、跨纬度范围广 B、跨经范围广度 C、海陆差异大 D、垂直差异大

4、组合型选择题: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③有许多侨乡 ④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时空顺序型选择题: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例1、下列各组地理事物能够体现一定排列顺序的是( ) A、松花江、黑龙江、黄河 B、省、县、乡 C、第二级阶梯、成都平原、四川盆地 D、琼、鄂、粤 例2、如果沿着包兰—京包铁路从银川到北京旅行,途中可一次经历( ) A、干旱区-半干旱-湿润区 B、暖温带-寒温带 C、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 D、中温带-暖温带 二是把握解题步骤。

1、最重要的是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地理概念并把知识点落实到相关地图上)

2、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①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②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三是运用科学方法。

(1)、直选法: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例1、下列有关我国在地球上位置的正确叙述( ) 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B、西靠欧亚大陆、东临太平洋 C、西半球、北半球 D、东靠欧亚大陆、 西临太平洋 例2、就半球位置或海陆位置而言,我国位于( ) A、北半球、西半球 B、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东半球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排除法: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并且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例1、在下列行政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 A、河北、江苏 B、北京、天津 C、辽宁、山东 D、吉林、辽宁

例2、下列各省级行政区,既与俄罗斯相邻又与蒙古为邻的是( ) A、新疆、内蒙古 B、甘肃、吉林 C、新疆、甘肃 D、内蒙古、黑龙江 (3)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1、影响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因素(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势因素 D、气候因素 例2、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B、西部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河谷 C、北方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山地

D、南方湿润和半湿润的沿江、沿海湿地

例3、有六位同学想利用暑假结伴从银川乘火车去北京登长城,他们选择的最短路线应是( )

A、包兰线-陇海线-京广线 B、包兰线-京包线

C、包兰线-京包线-陇海线-京广线 D、包兰线-陇海线-京沪线

例4、我国家用电器、服装、儿童玩具等生活用品的主要产地是( ) A、沪宁杭地区 B、京津塘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辽中南地区

(4)图解法:利用图册、及课本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迅速查找图册及课本中的有关示意图,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二)综合题答题指导

综合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资料等形式出现的。同学们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首先,读懂题意。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看清要求。地理学科对地图的考查始终是个重点,在综合题部分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一点:不要忽略题目中一些特殊要求,如审题不细,容易忘做“用……,将……填(涂)在图中适当位置”之类而失题丢分。

再次,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如: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考试题的切入点。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最后,规范答题。在将题目整体浏览一遍之后我们就要下笔了,这时要注意做到:一是要点完整,意思全面,条理清楚(主要的写前边,次要的写后边),表述准确,体现因果关系。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是书写规范、杜绝别字和笔误。

总之在复习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最关键的是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复习时,首先必须严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究中考地理内容和要求,时刻围绕新课标所提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并采取正确的思路与策略才能使复习更加具有实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