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及其过程质量控制

来源:画鸵萌宠网
印前技术 馥蕞 § 鹅簿、 藏鞲 静瀚l瀚l黪i赫 §豫添 瓣 一 一 一 一技术专栏 没谈卯吊-T教导化工 作混程 其过程质量控{I;・I 文/徐洁 随 着色彩管理、自动拼大版、数码打样、直接制 理及交换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版等高新技术的应用,PDIa文件格式等新技 数字化流程中,数码打样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打样, 要印刷的数字文件,可直接到打样机中进行输出,从而 术的发展和完善,阻碍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正在 逐步消失,先进的输出技术加上工作流程智能化管理, 观看文字、规格、图像等是否有问题。由于数字化流程 中不再使用胶片,甚至不再使用印版,质量的评价与控 制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数码打样这一环。探讨数字化 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使得数字化印前、印刷的运作更加高效。数字化工作流 程技术从设计、扫描输入、文件处理、数码打样、胶片 输出或直接制版,到印刷乃至印后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处 罅》・《÷赫》・《静专》・《静罅》・《静{》・《爷{》・《}苗》-《}赫》・《静谤》-《静赫》・《静赫》・《静罅》・《静赫》・锵{》・《静赫》・《}{》・《}赫》・《符赫》-《}{》・《静耪》・《静赫》・《}赫》・《静赫》・《鲁谤》・《÷赫》・熊}{》・《鲁 随着时间的推移,GRACOL组织还进一步对标 准测试图进行了完善,由200 5年公布的1 6张测试图 增加到现在的20张。特别是对P2P标准测试图进行 筹的香港地区G7测试于2006年3月份正式展开测试工 作,共有六家香港的印刷企业参与了测试,包括中华商 务、金杯印刷、永经堂、中编印务、星光集团和昌兴印刷。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六家企业 均成为获得G7TM认证的印刷标准化印刷企业。其中, 中华商务(深圳)和星光集团(深圳)两家公司成为目 前大陆地区唯一取得GRACoL组织认证的印刷企业。 G7工艺方法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我们期待能够 在不同机型、油墨和纸张等条件下,同样实现印刷品 了不断的修改,其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如下:P2P1 9 (Ver siopn4)——P2P21——P2P23——P2P23xn—— P2P25——P2P25×(v ersionO1 3),在原有测试图的 基础上逐渐对其列数进行增加,由开始的1 1列变为1 6 列,从而使中性灰平衡的测量变得更加准确。 尽管G7工艺方法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并且在 国外目益受到印刷企业的重视,但GRACoL 7仍然不 的“同貌”复制,并且根据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提 供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印刷要求的具体的操作数据和操作 方法。在简化工艺流程的同时稳定印品质量,并对今后 是商业标准,还未取得国际认可。因此GRACOL组织 一直致力于G7工艺的发展,期望使其成为一个像ISO 1 2647—2一样的国际化标准。由于G7工艺方法还未 能提出一个公认合适的标准公差,因此国际上对于该方 法的使用和研究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在 国 内, 由APTE C(Adv an c ed P ri11ting G7工艺的改进提出借鉴,从而使该方法能够在我国得 到普及应用,进而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国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 责任编辑/欧定军 TechnologY Centre)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组织及统 ●广东印刷201 1.5一 i_ —23 技术专栏 脯 标准化实现印刷机油墨预设的自动化,减少印刷的准备 一、主要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 时间;通过印前流程中产生的PPF印后控制信息对印 后加工设备进行自动参数设置,提高印后加工的效率 等。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具有很高的印 刷生产灵活性,更能适应当前印刷环境的变化及顾客的 需求。 3.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基本思想是以数字化的生产控制 信息和管理信息为基础,对印前、印刷、印后流程及业 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实现业务处理流程与印刷生 产工艺流程的完全集成,使得图文信息、生产控制信息、 业务处理信息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顺畅流动。数字化工 作流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印刷企业更好地适应及塑造内外 部环境,为顾客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提高企业 的关键绩效。 基于PDF+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核心是通过 PDF、PPF、lDF等标准对印刷生产流程与业务处理流 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将它们集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 在流程中畅通的流动。该流程以作业为中心,以客户作 业信息输入为起点,以JDF为标准,实现问询、生产 计划制定与控制、物流配送、应收款回收等活动的流程 根据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现存的印刷技术手 段分为如下4个工作流程。 ①CTF流程:DTP—CTF一传统印刷机一印刷品; ②CTP流程:DTP—CTP(脱机计算机直接制版) 一传统印刷机一印刷品; 化处理。同时,客户与外协企业也成为流程的一个节 点。企业、客户及外协企业间的沟通更快捷、高效。基 ③半数字印刷流程:DTP一半数字印刷机(在机 计算机直接制版)一印刷品; ④全数字印刷流程:DTP一数字印刷机一印刷品。 我们把第一个CTF流程称为传统印刷流程,把后 于PDF+l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三个流程中涵盖活动 最多、再造最彻底的流程。 三、数字化环境下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的方法 1.数据流的传递 面三个称为数字化流程。 数字化生产流程使得实际生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 二、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几个层次 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其涵盖活动的数量和范围上 可分为三个层次:基于PDF的印前工作流程、基于 PDF 4-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及基于PDF+JDF的数 字化工作流程。 1.基于PDF的印前工作流程 变得不像传统流程那样直观了,我们所看见的仅仅是输 入的版面元素、通过显示设备表现的版面信息和最终 输出的彩色数码打样样张及CTP印版。其作业信息都 以数据形式存在,任何小失误或小错误都会造成数据传 递的失败或输出结果异常,也会超出操作人员的控制能 力,很难或根本检查不出问题所在,因此这些变数就成 为了印前操作中的不可控因素。为了保证数据能正确顺 畅地流通,我们就必须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流控制 方法。 基于PDF的印前工作流程是以印前活动的数字化 为基础,从印前流程中关键活动着手,对流程进行重新 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如使用CTP技术缩短流程,以 更优异的PDF文件取代PS文件作为页面描述格式,采 在印刷工业生产中,印刷活件存在着两种信息流, 即“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图文信息流 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控制信息流则解决“如 用自动印前检查方法取代以前完全手工的检查方法,采 用自动拼大版技术取代手工拼版,由一个高素质的员工 完成从图文输入到处理及检查与输出的整个流程等。 2.基于PD 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印前、 印刷与E口后) 何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在数字化流程中,这 两类信息都是数字化的,都是可以由计算机存储记录、 处理和传递的。数字化流程中数据流的控带1J节点为文件 预检、打印输出、PDF规范化数字拼大版、RIP后输出。 2.色彩管理 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工作流程除了对印前流 程进行上述设计之外,还将通过流程间的整合实现印 前、印刷及印后流程的无缝链接。这种链接需要信息化、 自动化的基础,以及管理层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流 程间的整合同样可从关键活动着手,如通过色彩管理及 24 色彩复制是图像复制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数字化印刷流程是开放式的系统,输入、处理以及输出 设备,都可能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商。各种设备对颜色的 ’ 一广东印刷201 1.5_《鬻辩鼹 。 印前技术 萼 罐嫦黪勰舔尊 勰黪 藩糍臻释辣麓鳟鹤器 嚣瑟 — 一 一 一 技术专栏 描述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而同一设备随着使用次数 统一的文件控制,CIP3标准已发展到CIP4,其成员也 制定了新的文件格式JDF。 4.数码打样 的增加,也会发生损耗,对色彩的表现力也会发生差异, 从而增加了色彩复制的难度。并且由于网络的出现和信 息交流的需要,设计好的彩色图像或彩色图像文件不再 随着数码打样的发展,数码打样在数字工作流程中 大有用武之地。数码打样是随着网络技术、CTP技术 及印前数字化发展而产生的“无软片”、数字化打样技 术,是现代印刷工艺数字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 向。 限于在本地出版印刷;经常需要在异地观看或复制。彩 色图像的色彩信息不仅要在不同的设备,例如计算机的 显示器(即便是相同的设备,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显示 色彩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需要在不同的媒体 之间传递。 新一代RIP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打样。“RIP 一这就要求有这样一种系统,它的功能是使得色彩能 次,多次输出”保证了打样与印刷所使用的文件是一 够在所有的媒体之间的传递结果都基本一致,不走样。 即通常所说的“所见即所得”,这种系统被称为彩色管 理系统。国际色彩组织ICC开发了一种描述设备色彩 表现的标准——ICc Profile。使用IcC Profile特性 文件,可以实现跨平台的色彩交流,这样当其它计算机 加入色彩管理功能时,这些文件可被随意转换。色彩管 理正是通过特性文件来进行的,色彩管理系统是一种应 用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测色设备,其 目标是形成一个环境,使支持这个环境的各种设备和材 料在色彩信息传递方面相互匹配,实现不失真传递。 以色彩空间变换为核心的新型色彩控制方法——色 致的。在这一过程中,文件仅RIP解释一次,就可输 出到打印机和制版机上,从而消除了许多重复性的工 作,节省了时间,并能保证样张的一致性。在数字印刷 生产流程中,数码打样是必不可少的。 数码打样既不同于传统打样机圆压平的印刷方式, 也不同于印刷机圆压圆的印刷方式,而是以印刷品颜色 的呈色范围和与印刷内容相同的RIP数据为基础,采 用色域空间较大的彩色打印匹配色域空间较小的印刷方 式来再现印刷色彩,能够满足平、凹、凸、柔、网等各 种印刷方式的要求,并能根据用户的实际印刷状况来制 作样张,解决了打样与后续实际印刷工艺不能匹配,给 印刷带来困难的问题。 5.在线检测技术 彩管理使印刷传播领域的技术工艺开始进入全新的数字 化生产阶段,解决了印刷媒体生产中色彩基准和转换的 诸多难题,新的技术和设备如数码打样、CTP、数字印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用先进的在线测控 印刷技术,常规的测试通常是利用印制的测控条,测试 的结果不能在线反馈到印刷流程中而及时控制印刷流程 和提高印刷质量,仅对下一次印刷流程进行控制;而先 进的在线测控印刷技术在测试的同时,直接反馈控制, 刷和数字化生产流程等不断出现,并向着“所见即所得” 的目标迈进。 3.数据传输与管理 在数字化流程中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数据量呈 几何级数的增加。虽然有快速的网络,也仍然需要优化 数据在网上的传输与管理。为此,印前领域制定了两个 测试不仅可以针对测控条,还可以直接对具体印刷品进 行测试,这种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速 度已经允许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全图分析测试,例如海德 堡的在线质量控制扫描系统以及对印刷油墨量的在线控 制系统。 相关的规范:OPI(Opell Prepre s s[nterface)规范和 DCS(De sktOP CO1Or S。P arati0n)规范。0PI规范 允许拼版时使用低分辨率的代替图像,分色输出时再由 oPI服务器自动替换为相应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减少 在线检测通常是通过CCD摄像镜头,在印刷生产 线上对印刷品进行连续拍摄,将拍摄的影像及时传送给 了网络中文件的传输量。DCS规范是对EPS文件格式 的扩展,可以管理桌面出版系统的整个分色过程,有利 于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对设备的要求。在印刷过程中, 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检测内容可以有:色彩检测、版 面检测、字迹检测、位置套合检测和漏印、糊版、脏版 数据流动在各个环节中。因此保证数据文件在传递过程 中不产生缺失,并保证不同平台对文件的解释一致,是 等等。回 极其重要的。否则,传送到后端的文件会由于数据丢失 而得到错误的输出结果。为了在印刷集成化生产中进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 责任编辑/欧定军 一广东印刷201 1.5一 _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