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机器人教育推广的宗旨和推广意义
根据教育部科学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 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针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立与之相应的教育机器人创意项目课程,使学生通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掌握机械、电子结构、信息技术、电 脑应用等综合知识,让他们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实践中,结合所学的综合知识, 运用科学创新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创意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小树立他们 的团队意识、社会意识、科学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 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机器人创意项目组合为载体,以机器人器材为工具,为孩子设立相应 的机器人创意项目课程,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习并掌握机械、电 子结构、信息技术、电脑应用等综合知识,使他们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实践中, 成为小发明家、小工程师,让孩子体会白身价值,实现未来的梦想。同时,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机器人工作室的功能
1、 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增加学校的品牌科技教学特色,成为学校的 亮点。
2、 丰富学校的科技活动项目,建立起学校机器人教育活动基地 ,成为学 生学习、活动的乐园,学校开设特色课程,成为教学亮点;
3、 展示学校教育成果与形象,进行更多教育研究探索;
4、 辅助多种基础课程教学,如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 综合实践课等;
5、 学校开展科技小组活动、机器人竞赛
6、 个人学习软件编程、电子技术、单片机设计、机械工程设计等 ,增加 学生接触高科技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程序编 程方法。
三、 机器人教学内容的参考组成 (一)
教学原则
1、 激发兴趣。让学生求知、求发展,同时经历挫折与享受成功的喜悦。 2、 坚持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引 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并白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直至问 题解决。
(二)
教学内容的四大安排
1、 机器人的概述:认识机器人的由来、发展、应用等; 2、 机器人的硬件:主控板、马达、传感器等硬件组成体系; 3、 机器人的软件:计算机编程; 4、 机器人的应用项目。 (三)
几种教学方法
1、 集中讲授法:机器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
2、 任务驱动法:机器人编程的教学,可结合具体项目进行
3、 直观演示法:教师设计好机器人项目,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项目 4、 小组竞赛指导法与白主探索法:机器人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四、 工作室开展活动项目
•机器人活动培训课程,辅助多种基础课程教学,如信息技术、研究性学 习、综合实践课等
•科技老师机器人培训讲座 •电脑机器人竞赛。
•机器人主题活动周(月),科技小组活动 五、 机器人工作室竞赛活动的开展
开展机器人教学、培训,选拔优秀选手,参与各项机器人竞赛,各比赛 项目如下:
•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协) 六、 工作室管理 (一)综合管理
将工作室分设:搭建区、软件区、陈列区、比赛区,要有配套的展板、 学生活动照片、作品等宣传资料。
搭建区-学生组装、搭建机器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专区。 软件区-进行软件编程和程序下载
陈列区-学生动手搭建的机器人展示及曾参加比赛的机器人 比赛区-完成搭建后,学生间进行对抗比赛与游戏等。 工作室的管理人员要职责明确且相对固定。 工作室管理明细则要公示在显著位置。 (二) 器材管理
器材应当分类管理,把不同的零部件存放在不同的塑料袋里以便长期使 用; 器材使用后要将盒盖盖好注意防尘。零部件严禁加入任何润滑剂、润滑 油等。除非特别需要,禁止用任何胶类物质粘贴器材。
编程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固定目录中且每小组只能在指定位置建立一 个保存白己程序的文件夹,不得在工作室的计算机上做与编程无关的事。
(三) 学生管理
对学生应进行分组管理与活动,每组由男女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的成员要轮流承担:组长、软件工程、硬件工程师的工作。组 其负责与其他组或老师沟通、、内部协调工作,器材检查等;软件工程师负 责程序编写;硬件工程师负责硬件设计与搭建。
在学生搭建前,科技老师应当向学生演示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禁止对 器材的野蛮操作,如摔打器材等。
规定座位便于检查零部件是否安全,上课前学生首先检查器材,活动后 及时整理器材以备下组学生使用,如由质量问题可按座位组查询。
一般不允许随便拿取别组的活动器材,如需要用后一定归还原组。 严禁将课堂内的同类器材带出工作室,也不提倡将同类器材带入工作室 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七、汇报形式
精彩文档
任务机器人角色表演,讲述机器人任务执行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