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No.25,2021SumNo.541
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钱
中图分类号:G633.55
晨任才张云峰
江苏·盐城
224007)
DOI:10.16871/j.cnki.kjwha.2021.09.044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强调过程性的评价,它能及时评价teachingtodevelopstudents’coreliteracyofgeography.Keywordsperformanceevaluation;coreliteracy;concretenessdesign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学习思维能力。为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该文在表现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提供设计思路,以目标、任务、评分规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内容设计,并结合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现状,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目的是优化评价体系,使之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核心素养;具体设计
DesignofthePerformanceAppraisalBasedonHighSchoolGeographyCurriculumStandards//QIANChen,RENCai,ZHANGYunfeng
AbstractTheperformanceappraisal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processappraisal,whichcantimelyappraisestudents’learningstatusinthelearningprocess,abilityofsolvingprob‐lems,andthinkingabilityingeographylearning.Asaresult,toimplementordinaryhighschoolgeographycurriculumstan‐dards,thispaperwillnotonlyofferlayoutprocedurebasedontheconnotationofperformanceappraisal,butalsoprovidespe‐cificcontentdesignfromthreebasicessentialsforperformanceappraisal,thatis,goals,tasks,andscoringrules.Combinedwiththecurrentapplicationstatusofperformanceevaluation,thispaperputsforwardthemattersneedingattention.Thepurposeistooptimizetheevaluationsystemsothatitcanbebetterusedin
表现性评价的思想在西方国家最早被应用于心理学领域。表现性评价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由结果取向到过程表现评价的教育改革,逐渐发展成为教育评价的方式之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关注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强调过程的评价,它能有效检验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后的地理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在区域认知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思维能力。鉴于表现性评价的这一特点,将其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功能
1.1内涵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过程中完成某项任务或系列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1]。表现性评价的关键在于它强调真实性评价,真实的评价是检验这一方法是否有效的试金石。学生把自己的内在学习所得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图示演练等媒介表现出来[2],评价者则通过使用评分规则,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提升状况。
基金项目:盐城师范学院教学改革课题(12YCTCJY050;2018YCTUJGY021)。
作者简介:钱晨(200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地理科学(师范类);任才(2000—),男,土家族,贵州铜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地理科学(师范类);张云峰(1980—),男,江苏盐城人,本文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表过程模拟与沉积环境演变、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环境效应与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论,E-mail:张云峰E-mail:zhangyunfeng1980@126.com。
13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基础教育
1.2功能
教学评价可以指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表现性评价注重任务的真实性,这与“我国课程改革中关于突出学科知识的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一致[3]。1.2.1有利于优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受制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师的主观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评价方式“内容比较片面、主体比较单一或方法比较单调”等,教师就很难有效评价学生的真实情况。而表现性评价是开放性的,会随着特定情况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能衔接各个评价方式反馈信息。综合目前各种评价体系的优点,弥补各评价方式的缺陷,使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过程动态化。1.2.2有利于培养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将学生的外在表现转化为内在素养,教师必须综合结果取向和过程取向的评价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可察觉学生的学习表现,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1.2.3有利于整合“教—学—评”
核心素养下的表现性评价,最重要的价值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最大化[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表现性评价的目标、表现任务、评分规则的内在一致性,从而优化教学方法,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得到提高,教师在评价时也有迹可循。
图1表现性评价与地理核心素养
具体如图2所示。2.1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
将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索养确定为表现性评价的目标,需要以《新课标》为依据[5]。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具有情境化、层次化、可观测与可测量的表现性评价目标,通过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能力层次。
案例1:《新课标》在对地理2的内容要求中提到,学生应学会结合具体实例解释城乡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出发,分析城乡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造成城乡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将单一、零散的知识点逐渐串联成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分析如何合理布局城乡空间”能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而将表现性目标确定为:
(1)运用地图或城区规划图,简述某地区城镇和乡村空间布局特点(区域认知)。
(2)通过分析各个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某地区城市
2表现性评价的具体设计
表现性评价一般从表现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作为设计脉络主线去完善具体的评价内容,从而体现表现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致性关系,
图2高中地理表现性评价设计思路
13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基础教育
和乡村布局的影响,理解各地理要素对城乡分布的影响,进而阐述城乡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综合思维)。
(3)通过社会调研或查阅相关书籍等途径,收集与选择的城乡相关的数据和资料,针对城乡布局规划提出自己的建议(地理实践力)。
(4)根据小组调查报告说明影响城乡布局变化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产活动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2.2设计表现任务
任务设定时须紧扣所选择的课题,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推动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断深入探索。创设真实的情境时,指明学生所要完成的具体课题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在地理课堂的主观能动性[2]。
案例2:针对“如何合理布局城乡空间”这一内容,传统的纸笔测验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展现学生的客观学习成果。但对于相对高层次的“核心素养——针对某
表1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
项目目的角色听众情境
内容
考察某地区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向与会人员展示考察过程,提出专业建议政府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省规划厅负责官员以及市民
作为城市规划部的一员,在考察城区规划之前,需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城乡布局的原因,从专业角度提出规划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
表现:撰写切实可行的考察规划,包括确定考察地点的过程、如何搜集考察信息、采用何种方式搜集信息以及调查信息如何
表现与成果整合等;
成果:汇总调查结果,形成该城区城乡空间分布现状报告,对该地区的整体规划、招商引资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评价内容
(1)能否对考察进行合理规划,能否进行有用信息的筛选,小组组员能否相互配合,团队组建是否合理;(2)能否根据地区就城乡空间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表2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分析量规举例
维度
素养目标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力
行动前,在教师帮助下制行动前,小组整体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行动前,小组整体有明确的目标和工定和规划行动目标
简单设想过活动方案
作设想,小组成员分工精准
能够进行粗略观察和调能够进行细微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
实践品质
查,处理简单信息,但缺少查,处理较复杂信息,初步判断信息的自己的判断
价值
能够进行分类观察,能处理综合信息,迅速判断信息的价值区域分析定位
能够确定城乡空间调查的
区域认知
区域分析定位具体地区,并能阐述选择
该地区的原因
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
综合思维
小组合作能力
能够利用地图对城乡空间进行定位,联系具体实际阐述影响城乡布局的因素
运用地图、AcGIS等软件对地区进行定位,分析影响城乡布局的因素
能够简单分析影响城乡布能够有条理地分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能够综合分析影响城乡布局的因素,局的因素
对城乡布局的综合作用
运用地理术语阐述其布局的合理性
团队之间沟通较少,小组团队分工明确,团队沟通正常,调查成果团队分工明确,团队沟通正常,调查分工不明确
较完善
成果完整,报告撰写逻辑性强
城乡空间结构
人地协调观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简述地理环境对城乡空间结构的影响
能考虑到地理环境与城乡结构相互影响,合理评价地理环境与城乡空间的相适性
多层次、多角度评价城乡空间结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3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基础教育
表3表现性评价的成长档案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语
本次调查行动中我最满意的表现;本次调查行动学到的知识;本次调查行动不足
与上次活动相比的进步;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
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能力的运用;不足和改进措施
地区城乡空间演变过程进行社会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城乡空间分布因素”的要求,则需要使用表现性评价。在具体考查时,可以选取如下课题——针对某地区城乡空间规划合理性的实际访查,如表1所示。2.3设计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应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评分规则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完善,从实践力、综合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综合评价,以符合表现性评价的要求。如表2所示,合理使用评价反馈是加工处理学生表现成果的必由之路,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表现[6]。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如表3所示的成长档案袋,记载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结语
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纸笔评价,重在引导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表现性评价有助于科学评价学生综合水平,有助于完善原有评价体系。教师需要研读教学目标,加强自身地理学科素养建设,克服评价的片面性,注重评价反馈的时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表现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表现性评价在地理教学评价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评价方式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3.1主体多元,评价及时
早先的表现性评价大多为宏观概括性判断,评价者的主观感受在评价中影响较大[6]。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表现性评价的主体不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成了评价主体的一部分。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具体优势与不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2教学相长,目标统领
表现性评价不一定适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每个知识板块,教师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进行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7]。比如表现性评价的课题情境设计环节,需要地理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刻分析,综合使用各种学习渠道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表现性评价的目标,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21.
[2]程菊,王万燕.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
准(2017年版)》评价方式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7):7-10.
[3]任存宝.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湖北教育(科学
课),2020(5):93-95.
[4]NewHampshireDepartmentofEducation.Movingfrom
goodtogreatinNewHampshire:Performanceassess‐mentofcompetencyeducation(PACE)[EB/OL].(2016-04-08).http://education.nh.gov/assessmentsystems/documents/overview.pdf.
[5]王思源.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以
“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的发展探索”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2):86-91.
[6]黄雯君,林惠花.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J].地理教学,2019(20):36-38,27.
[7]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20.
编辑李前锋
13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