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8.8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闻实践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蔡柳楠

(闽南日报社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精准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战略扶贫的具体形式。精准扶贫不是某一单位或者某一个人的任务,而是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这项战略任务中来,这就为精准扶贫的宣传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新时期媒体宣传的特点,探索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新途径,通过宣传报道树典型、扬正气,力争使精准扶贫宣传报道接地气、聚人气,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宣传报道;创新路径

**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概念为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方向。对于社会媒体而言,要紧

新环境下精准扶贫宣传报道力度,促进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拓展精准扶贫的新局面。通过新闻宣传让百姓了解最新的扶贫政策,同时也要让更多人了解贫困地区的现状以及扶贫措施。通过客观、理性的宣传引导,能够更及时地反映贫困地区民众的心声,对当前国情、民情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形成精准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弘扬扶贫精神和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在精准扶贫宣传中,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坚定扶贫干部扎根基层的信心,能够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带领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同时,通过新闻宣传报道,还能够使精准扶贫中的先进经验得以交流传播,在交流、积累、借鉴、完善的过程中促进扶贫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当好“瞭望者”,把准创新方向(一)精准扶贫报道要寻求创新“风口”

**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者要有大局观,能够在新闻宣传报道中将目光放到长远,有全局意识,能够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因势、应势、顺势而动,从而体现出新闻工作的前瞻性特点。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有更高的视角站位,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做一名“瞭望者”。在精准扶贫的宣传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有全局战略视角,能够认识到精准扶贫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经济发展途径,同时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只有展望准确才能找准创新方向,从而把握创新“风口”。以此为指导的新闻报道,必然能够客观真实地体现国家的精准扶贫精神,能够如实反映基层扶贫进展情况,这样的宣传报道必然会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同时还能够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二)充分发挥基层新闻媒体的灵活性

基层新闻媒体扎根在群众中间,宣传形式灵活多样,

跟精准扶贫发展步伐,第一时间宣传报道扶贫动向和成果,宣传实施办法和扶贫典型,这就需要媒体在采访、创造、宣传、报道中突出精准扶贫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传报道,依托传统宣传形式的同时,还要在宣传路径上有所拓展创新,积极引入新的媒体推广技术,扎根基层找素材,以此提高精准扶贫的宣传报道成效。

一、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重要性

**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概念,为国家扶贫建设开拓了新格局。当前,各级政府将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这就需要主流媒体紧跟形势,树立起服务大局理念,对精准扶贫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从既有的媒体宣传报道中可以看到“三多三少”问题仍然存在,即对相关会议的报道多,对政策落实的报道少;对扶贫举措的报道多,但是对于精准扶贫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少;对扶贫活动报道较多,但是对于扶贫过程中的故事却少有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闻报道缺少创新性,在创作理念、题材选择上拘泥于窠臼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传播和引导作用。对于精准扶贫而言,宣传报道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宣传出去、向群众进行报道,才能使群众了解扶贫工作进展,了解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意义和实际成效。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认识到“舆论也是生产力”的意义,切实认识到精准扶贫中宣传报道的重要性,通过新闻宣传鼓舞全民热情,凝聚社会力量,让更多的扶贫经验得到交流,在弘扬扶贫正能量的同时也在传递社会正能量。当前,国家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因此,扶贫新闻宣传报道也要与时俱进,定位新目标、了解新要求,提高

【作者简介】蔡柳楠,闽南日报社记者。

802018.8News新闻传播Dissemination能够实际发现精准扶贫中的典型案例,从而强化宣传成效。在基层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要善于从扶贫实践工作中发掘典型,以真实案例提高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在宣传报道中要精选角度,通过细节报道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优秀事迹和感人事例的宣传,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的社会效应。

(三)夯实任务目标

在精准扶贫宣传中要注重阵地建设,进一步拓展报道载体,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同优势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以此增加社会各界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了解。新闻媒体要夯实宣传目标,并以主体目标为核心策划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划定宣传报道重点,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建立起新闻部门和文化宣传部门协调合作的关系,通过联合举办精准扶贫大型活动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促进精准扶贫宣传报道方向的创新。

三、持续“走转改”,走心才能创新

(一)真正“走基层”,发现更多宣传报道素材“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地区的百姓、扶贫工作者走在一起。只有走到群众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心声,了解贫困地区百姓的生活状态,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提高其社会公信力。在基层采访广大扶贫工作者,能够切实改变新闻报道闭门造车的问题,及时了解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将其反映到相关部门,使问题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

(二)积极“转作风”,扎实有效做宣传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切实“转作风”,以谦虚、谨慎、求实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在新闻采访中不走形式、不摆过场,而是脚踏实地地进行采访报道。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要给予深切的同情,不能带着优越感和高高在上的俯视感开展新闻工作,要想贫困群众所想,急之所急,才能真正为群众着想,通过媒体优势为群众想办法、出点子,在工作中走心,真正转变新闻工作作风。

(三)切实“改文风”,突出精准扶贫宣传特色在精准扶贫宣传报道中,“改文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如实、客观地反映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是一味地唱赞歌,也不是单纯地记录新闻流水账。精准扶贫新闻报道要文风精炼,通过新闻报道使人受到教益,能够积极传递正能量。在语言应用上要深入浅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写作,避免说大话、说空话、说虚话。新闻报道要有时代感,同时也要有生活气息,力争做到雅俗共赏、生动有趣。

四、把自己“摆进去”,有担当才有作为(一)带着感情做好宣传报道

精准扶贫可谓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鸿篇巨制,作为新时

新闻实践

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在新闻宣传报道中渗透自己的深厚情感,能够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诚心诚意地做好精准扶贫的“代言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更富时代价值。在拓展新闻报道广度的同时,一定要深挖宣传报道深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带感情但是不掺杂个人主观情感,保证精准扶贫宣传报道风清气正。

(二)丰富宣传报道形式

新闻工作者要切实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在精准扶贫报道中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不同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深入报道,将最新出台的扶贫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尤其在新闻报道中要避免空洞的理论描述,也不能单纯用数字说话,因为扶贫宣传不是学术论文也不是数据报表,而是广大群众了解扶贫工作的一扇窗口。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进一步丰富宣传报道形式,用群众听得懂、乐于接受的形式宣传扶贫政策,带去更多惠民政策的春风,尤其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广大群众认识更多扶贫工作中的好领导、好干部,获得更多正能量的激励。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也就是将自己置于群众位置上,思考群众想看到、听到、了解到什么。

(三)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精准扶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现象、新问题,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敢于说真话,敢于担当,能够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坚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坚决与精准扶贫中出现的歪风邪气作斗争,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强大的职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做好精准扶贫宣传。

结语

精准扶贫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途径,当前,精准扶贫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媒体单位要积极配合精准扶贫进度,以科学、客观、正面、积极的报道广泛宣传精准扶贫进度、成效和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报道形式、报道途径、宣传模式上不断创新,以战略性眼光看待精准扶贫的报道宣传,以正确的舆论方向为引导,鼓舞人民士气,夯实精准脱贫信心,充分发挥新闻宣传报道的优越性,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宣传报道基础。■参考文献:传播.2016(08)

[1]张卓琳.论扶贫新闻报道的采写思路与创新[J].新闻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袁赣湘.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016(02)[J].国土论导报[3].2016(11)

虞爱华.提高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把握力”[J].理贫”[4][J].张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少利.从“走心舆论(下旬刊”视角).2016(07)

深入理解“精准扶

81“走基层”就是让更多新闻工作者下到基层,真正和贫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