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召开建设与发展专家座谈会 2016-g--l0月30日,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建设与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中国青 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玉林和青少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先后主持会议,全国期刊界知名专 家学者以及编委代表林江、谭祖谊、柴宝勇等出席会议。陆玉林首先致辞,欢迎并感谢专家们为期刊的 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与咨询。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主编周晓燕简要总结了201 6年办刊情况和改刊以来 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未来的工作设想。 与会专家围绕期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在充分肯定转型后取得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建设 性的意见和建议。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强调,青少年研究很重要,要重点关注青少年培养 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潘国琪教授提出,编辑应弘扬“大国 工匠”精神 在编校上精益求精。原《新华文摘》总编张耀铭教授提出,编辑要多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 活动,强化互联网思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总编姚申教授 总结了期刊改革大背景下本刊近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强调进一步提升主编意识和主编主体性的重要性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清华大学学报》主编仲伟民教授建议,要提前主动-q学 术“大咖”们约稿,多刊发有份量的厚重文章,向有关读者或作者精准推送期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 冗会副理事长、 《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教授通过数据分析,肯定了本刊改刊后的成绩,并提出应更 加重视作者定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驯将本刊与《中国青年研究》进行简单对比 在肯定 两年来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强调刊物应有自己的准确定位。此外,各位专家都非常关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 期刊的发展趋势 建议积极利用新技术,明确自身定位,培养更优秀和稳定的作者队伍.在同质化的时 代里争取异质化发展。 陆士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办刊要有学科意识,重视论、史、法的研究,同时她代表学校感谢并希 望得到与会专家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周晓燕主编表示,转型道路并不平坦,动力与压力并存,希望在 大家的支持下努力把本刊办成一流的学术期刊,迎接新的挑战。座谈会在专家们持续热烈的讨论中圆 满结束 (文、图: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