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选择题考前专项训练天体运动

来源:画鸵萌宠网
选择题考前专项训练: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一、开普勒三定律

1.2007年10月26日33分,嫦娥一号实施了第一次近地点火变轨控制,卫星进入了24

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运动,此时卫星的近地点约为200km,则卫星的远地点大约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3km,近地环绕卫星周期约为1.5h):

A. 4.8×105km B . 3.6×104km C. 7.0×104km D.1.2×105km

2.某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

的1/3,则此人造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在( B )

A.1~4天之间 B.4~8天之间 C.8~16天之间 D.16~20天之间

二、万有引力与重力

3.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万有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传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M为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

R33R313A.T=2π B.T=2π C.T= D.T=

GMGMGG4.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假设某星球密度是地球的2倍,半径和地球的相同,则该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C

A.4v B.2v C.2v D.v

5.某天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密度是地球的P倍,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

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

P2KKA.2倍 B. 倍 C.KP倍 D.倍

KPP三、天体运动中基本参量的求解及比较

6.2008年9月25日21时10年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

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9月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了太空行走,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离地球表面h高处的轨道上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和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在该轨道上,神舟七号航天飞船( A )

GM2(Rh)A.线速度大小为 B.向心加速度大小

(Rh)TC.线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D.翟志刚太空行走时速度很小,可认为没有加速度

7.如图,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为在同一平面内的同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火星轨道半径r1=2.3×1011m,地球轨道半径为r1 11

r2 r2=1.5×10m,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和天文知识,估算火星与地球相 邻两次相距最近的最短时间间隔约为(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

8.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csc581”运行的行星“Gl-581c”却很值得

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0℃到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csc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

2倍 313C.该行星与“Glicsc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倍

365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2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四、天体质量与密度的计算

9.已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500s,地球半径约为6.4106m,地球公转角速度

约为2107rad/s,根据上述数据以及日常天文知识,可以估算太阳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 B )

A.3.3103 B.3.3105 C.3.3107 D.3.3109

10.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地、地球的半径R地,地球的质量M地,某飞船飞到火星上测

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火星的半径R火、由此可得火星的质量为( )

A.

2g火R火2g地R地M地

B.

2g地R地2g火R火M地C.

2g火R火2g地R地M地D.

g火R火g地R地M地

五、人造卫星

(一)发射

11.我国已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

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80,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B ) A.0.4km/s B.1.8km/s C.11km/s D.36km/s

12.我国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已知月球半径与地球半径的比值约为6 :25,月球

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1/6,那么在月球上工作的宇航员要想坐飞船脱离月球,飞船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为多少?(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2与第

一宇宙速度1的关系是221。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不计其它星球的影响。)( C )

A.7.9km/s B.11.2km/s C.2.2km/s D.1.6km/s

(二)运行

13.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为ω1、ω2和v1、v2,如果

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1:22:2

(B)ω1:ω2=2:1

2

(C)v1:v22:1

(D)v1:v21:2

14.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

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的M和远地点的N的高度分别为439km和2384km,则 A.卫星在M点的势能大于N点的势能 B.卫星在M点的角速度大于N点的角速度 C.卫星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N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N点的速度大于7.9km/s

(三)轨道 (1)同步轨道

15.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颖北斗导航卫

星, 与先期发射的七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卫星导航能力.已知这颗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则该卫星 A.不可能从我国上空经过

B.运行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 C.向心加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D.运行周期等于近地卫星周期

16.2012年10月25日,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GPS

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卫星含有中地球轨道卫星、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位于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其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则以下关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的轨道髙度比位于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低 B.它的运行速度比位于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

C.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和位于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该卫星始终位于地球表面某个点的正上方

(2)变轨

17.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很多太空垃圾绕地球运动,可视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每到

太阳活动期,由于受太阳的影响,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增加,从而使得某些太空垃圾进入稀薄大气层,运动轨道半径开始逐渐变小,但仍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若在这个过程中某块太空垃圾质量能保持不变,则这块太空垃圾的( D ) A.线速度逐渐变小 B.加速度逐渐变小 C.运动周期逐渐变大 D.机械能逐渐变小 18.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地球发射

的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如图所示.假设此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下列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

3

A.它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B.它经过近日点时的线速度大于经过远日点时的线速度 C.它经过近日点时的加速度大于经过远日点时的加速度

D.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六、双星(或多星)系统

19.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

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形式之一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则(C )

A.环绕星运动的线速度为GMR

B.环绕星运动的线速度为2GM R

20.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

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 =5∶2,则可知( C )

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5∶2 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5∶2

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27C.环绕星运动的周期为T4R35GMD.环绕星运动的周期为T2R3 GML L

27练习组1

1.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

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已知

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 R星:R地1:4,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设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则( D )

A.g:g=5:1 B.g:g=5:2 C.M星:M地1:20 D.M星:M地1:80

2.近年来,人类发射的多枚火星探测器已经相继在火星上着陆,正在进行着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究,为我们将来登上火星、开发和利用火星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近地”匀速圆周运动,并测得该运动的周期为T,则火星的平

4

均密度的表达式为(k为某个常数)( D )

A.kk B.kT C.kT2 D.2 TT3.2008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为了观察“神舟七号“的运行和

宇航员仓外活动情况,飞船利用弹射装置发射一颗“伴星”。伴星经调整后,和”神舟七号”一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比“神舟七号”离地面稍高一些,如图所示,那么( A ) A.伴星的运行周期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 B.伴星的运行速度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 C.伴星的运行角速度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 D.伴星的向心加速度比“神舟七号”稍大一些

4.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

用的时间为1200 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 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A)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密度与地球密度之比

5. “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宇宙中的一种特殊天体,研究认为,黑洞可能是由

于超中子星发生塌缩而形成的。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并将它命名为:MCG6-30-15r,假设银河系中心仅此一个黑洞。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根据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估算出该黑洞的质量 A.太阳的质量和运行速度 B.太阳绕黑洞公转的周期和太阳到“MCG6-30-15r”的距离 C.太阳质量和太阳到“MCG6-30-15r”的距离

D.太阳运行速度和“MCG6-30-15r”的半径

6.卫星电话在抢险救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一代、第二代海事卫星只使用地球同步卫

星,不能覆盖地球上的高纬度地区.第三代海事卫星采用地球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结合的方案,它由4颗同步卫星与12颗中轨道卫星构成.中轨道卫星高度为10354千米,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在这个高度上,卫星沿轨道旋转一周的时间为6小时.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 B.中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 C.在中轨道卫星经过地面某点正上方的一天后,该卫星仍在地面该点的正上方

D.如果某一时刻中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的球心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经过6小时它们仍在同一直线上

7.“嫦娥一号卫星”和“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

成功,为我国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关闭动力的航天飞船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并将沿椭圆轨道与空间站在B处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5

A.图中航天飞机正减速飞向B处 B.航天飞机在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加速 C.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D.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8.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

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D

42r1342r2(rr1)2GT2A. B.GT

42r3C.GT2

42r2r12D.GT

练习组2

1.“嫦娥一号”成功实现了绕月飞行。月球表面的环绕速度比地球表面的环绕速度要小,

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而地球的半径是月球半径的4倍,则月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以及月球表面物体的环绕速度与地球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 C )

A.1和

2124 B.

2和6C.2和6 D.2和1 212 3121232.A、B是两颗不同的行星,各有一颗在其表面附近运行的卫星.若两颗卫星分别绕A、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由此可判断 ( D ) A.两颗卫星分别绕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一定相等 B.两颗卫星分别绕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C.行星A、B的质量一定相等 D.行星A、B的平均密度一定相等 3.如图,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同一平面内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三颗

卫星,则(B )

A.b、c的角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角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4.下列几组数据中能算出地球质量的是(万有引力常量G是已知的)( D )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中心离太阳中心的距离r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和地球的半径r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和月球中心离地球中心的距离r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5.2011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入轨后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

动,运行周期为 T,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为 T0 ,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6

A.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B.天宫一号的角速度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之比为 C.天宫一号的线速度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之比为

T0 T33T 2T 20 T T 0 3T6.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并顺利返回地面。假设飞船发射后最初进入的椭圆轨道远地点P距地心的距离为a,近地点Q距地心的距离为b,经过变轨后转移到半径为a的圆轨道,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地球自转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则D

D.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

T 40 4 Q 地球 P A.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周期为2π

a g

B.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速度大于经过近地点的速度 C.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加速度大于经过近地点的加速度 D.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速度小于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 7.如右图,三个质点a、b、c质量分别为m1、m2、M(M>> m1,M>> m2)。在c的万有引

力作用下,a、b在同一平面内绕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a∶Tb=1∶k;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则 ( D ) A.a、b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次 B.a、b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 C.a、b、c共线的次数为2k D.a、b、c共线的次数为2k-2

8.2013年2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

一块陨石从外太空飞向地球,到A点刚好进入大气层,由于受地球引力和大气层空气阻力的作用,轨道半径渐渐变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陨石正减速飞向A处

B.陨石绕地球运转时角速度渐渐变小 C.陨石绕地球运转时速度渐渐变大 D.进入大气层陨石的机械能渐渐变大 A

练习组3

1.2007年4月24日,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

行星Gliese581C。这颗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 ,质量约为地球的

7

5倍,绕红矮星Gliese581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法正确是( C ) A.飞船在Gliese581C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 B.飞船在Gliese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小于7.9km/s C.人在Gliese581C上所受重力比在地球上所受重力大 D.Gliese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2.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要使赤

道上的物体“飘”起来,则地球转动的角速度应为原来的(B )

A.

gagaga B. C. D.

aaag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

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2<r1,以Ek1、E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 C ) A.Ek2<Ek1,T2<T1 B.Ek2<Ek1,T2>T1

C.Ek2>Ek1,T2<T1 D.Ek2>Ek1,T2>T1

4.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

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C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5.对于人造地球卫星,可以判断 ( C )

(A)根据vgR,环绕速度随R的增大而增大 (B)根据v,当R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的角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r1(C)根据FGMm,当R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减小为原来的

4R221mv(D)根据F,当R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减小为原来的 2R6.空间站是科学家进行天文探测和科学实验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假设空间站正在地

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B.空间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10倍

C.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作用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 D.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空间站向西运动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

8

\"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并顺利返回地面。假设飞船发射后最初进入的椭圆轨道远地点P距地心的距离为a,近地点0距地心的距离为b,经过变轨后转移到半径为a的圆轨道,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地球自转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则

πA.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周期为2a gB.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速度大于经过近地点的速度 C.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加速度大于经过近地点的加速度 D.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速度小于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 8.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

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关于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 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2a

a 2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Gm R22a42Gm 练习组4

1.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近期,我国宇航员王跃正与俄罗斯

1宇航员一起进行“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

21地球质量的,自转周期也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王跃在地面上能

9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2A.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万有引力的倍

9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2g 3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 3D.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是

9

3h 22.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今年2月11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首次卫星碰撞事件。碰撞发生的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490英里(约790公里),恰好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270英里(434公里)。这是一个非常用的轨道,是用来远距离探测地球和卫星电话的轨道。则以下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碰撞后的碎片若受到大气层的阻力作用,轨道半径将变小,则有可能与国际空间站相碰撞。

B.在碰撞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的周期小 C.发射一颗到碰撞轨道运行的卫星,则发射速度要大于11.2km/s D.在同步轨道上,若后面的卫星一旦加速,将有可能与前面的卫星相碰撞。

3.近代引力理论预言,在宇宙空间有一种特殊的天体--黑洞.1990年发射升空的哈勃太

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支持黑洞理论.理论计算表明,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速度等于

其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即v

2GM,由此可知 ( A ) rA.天体质量越大,半径越小,其表面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 B.天体质量越小,半径越大,其表面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 C.哈勃太空望远镜是通过观测从黑洞内发出的光来证明黑洞是存在的

D.如果黑洞确实存在,则爱因斯坦相对论中\"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的论断就是错误的

4.某太空站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的三分之

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关于该太空站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B.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3倍

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可观测到它向东运动

D.在该太空站内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作用而处于悬浮状态。 5.2007年10月3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近地点600km处通过发动机短时点火,实施

变轨。变轨后卫星从远地点高度12万余公里的椭圆轨道进入远地点高度37万余公里的椭圆轨道,直接奔向月球。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面重力加速度取9.8m/s2,试估算卫星在近地点变轨后的加速度约为( C ) A.6m/s2 B.7m/s2 C.8m/s2 D.9m/s2 6.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作为我国探月

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研究。如图所示,嫦娥二号卫星的工作轨道是l00公里环月圆轨道I,为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图中B点正下方》进行精细成像,嫦娥二号在A点将轨道变为椭圆轨道II,使其近月点在虹湾地区正上方B点,距月面大约15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0

A.嫦娥二号卫星在A点的势能大于在B点的势能 B.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I上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C.嫦娥二号卫星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D.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Ⅱ上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I上的加速度

7.两棵靠得很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都绕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

于由于万有引力而吸引到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与其质量成正比 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正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

8.一圆柱形飞船的横截面半径为r,使这飞船绕中心轴O自转,从而给飞船内的物体提

供了“人工重力”。若飞船绕中心轴O自转的角速度为ω,那么“人工重力”中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与离开转轴O的距离L的关系是(其中k为比例系数)( B )

A.gkL B.g=kL C.gkk D.g LL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