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优秀3篇)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优秀3篇)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一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有掌握大、小月的记法。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时分秒知识和既有的生活经验上,学习年月日方面的有关知识。因此教材选取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在课的一开始,出示谜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对通过学生观察、小组合作探索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现年历卡上的知识、并能找到有效的方法记住大月、小月。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指导作用体现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老师出示年历卡,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未知道的知识。一节课,我抛开了自己原来设计的思路,顺着学生的思路整理板书,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拉学生一把,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有机会得到最佳的展示。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光和空间,让他们自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年月日》的教学反思 篇二 《年月日》这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的时间单位之后,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也有生活经验。在杭州参加“千人万课”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时,全国名师刘德武上了这样一堂课。听了这课,我感触很多,于是我想尝试着学习刘老师这样,上了这一节《年月日》。

教学这课时,我采用了课前让学生先自己学习例题,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因此,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堂上,我先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把已懂的知识提出问题。如:1年=12月,可以提问“1年=()个月?”,也可以提问“12个月=()年?”接着,同桌相互提问考对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每个同学觉得考别人,很有成功感,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最后,四人小组学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的环节很有必要,孩子们也提出了很多好问题。如:为什么要分大月和小月?为什么每4年有一个闰年,3个平年呢?直到下课,老师没有给出问题的答案,只是告诉了寻找答案的方法。

当我上完这节课,我们组的老师也很震撼。虽然老师在课堂上没怎么讲授,但学习效果很好,学生十分投入,学得主动。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有些出乎意料。从这节课的教学来说,老师没有知识的讲解,只教给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有所思考后才能提出问题,学习必须主动,才能提出问题,才能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没有老师枯燥的反复讲解,面对这么多的知识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想方设法地考同桌,孩子们很有成功感和幸福感,他们也喜欢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对我个人来说,通过去模仿名师上这样一节课,让我明白:名师的这一堂课,主要是传递一种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要考虑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老师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讲解,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乃至终身学习都有一定作用;让孩子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一、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大家能在今年的年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吗?(能)

教学意图:从找自己的生日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抛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揭示课题

年月日和以前学过的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

(三)分组探究

1、课件出示大量不同年份的年历

(1)出示大量的年历,讨论得出只要抽取部分年历来研究分析。

(2)讨论:从10张不同年份的年历,取怎样的5个年份来研究?

2、请组长负责选出5个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年份。

3、从这5张年历中,能很快找到有关年月日的规律性知识吗?

4、观察表格,完成这张表格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老师希望你们每个小组通过分工能快速地完成这张表格。

5、学生分组探索,完成表格。教师巡视引导,及时了解小组研究情况。

6、汇报,交流,统一意见,适时板书:

1年有12个月;

1、3、5、7、8、10、12每月有31天——大月;

4、6、9、11每月有30天——小月;

2月有些年份是28天,有些年份是29天。

7、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从资料回到连续12个年份2月天数与平闰年规律的表格。

提问:根据四年一闰这一规律,请你推断出下一个闰年是哪个年份?

如果随意告诉你一个年份,比如1949年,除了查年历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提问: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生:闰年)有不同意见吗?从除以4的方法看是闰年,我们来看这年的2月份,唉!只有28天,应该是平年。为什么这个除以4的方法对判断1900年不灵验了呢?再来看一段科学资料。(同时板书: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8、参照板书,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教学意图:“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时应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者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了该环节,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概括、判断、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创造,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四)应用练习

1、下面哪一个与众不同?

(1)3月、5月、7月、9月;

(2)2006年2月、2007年2月、2008年2月、2009年2月;

(3)1900年、2000年、2100年、2200年。

2、是真是假?

教学意图: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原则。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流等方法掌握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及时组织具有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深化新知,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意图:总结知识,通过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寻找自己在这节课上的闪光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课后反思

“年月日”是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法的选择不能是呈现现成的知识,而要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脑思去探索新知,学会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让学生经历抽样观察、分析推理、简单归纳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在体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主动质疑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的现状,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在教学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结论的获得,教师要尽可能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流、表达。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在课堂上,要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师生在认知、沟通、互动的交往中缩小了彼此的距离,也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第三,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

感受和体验。这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学生有能力自己知道的,无需教师再费口舌;学生有能力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无需教师的提醒和暗示。在该课中,我们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对于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正如有人说:“学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学到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