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有效措施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职业院校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特色职业校园建设。比如可以以学校的建筑、景物布局和道路作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为其命名,体现出传统文化和职业学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墙壁上设置名人名言、古代诗词展板等。
2、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联系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专业领域出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要想做到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就必须从专业岗位中提炼素材,让学生感觉到优秀传统文化是真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教学案例,结合学生今后可能会从事的专业方向,面对工作岗位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引导学生用一种更为成熟的方式去解决。
3、成立各种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校拓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也为学生打造了思想交流的平台。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成立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比如:书法、舞蹈、中国象棋、围棋等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中探知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的目的。
4、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德育语文等相关课程中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职业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且在法律、哲学、语文、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努力给师生提供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此外,也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始终遵循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检验这一原则,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寻找并抓住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结合新形势下的职业院校学生现状,才能真正找到一条适合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