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一、填空:
1、 用来测量时间 的工具(钟表、日晷) 2、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自转)。 3、“地心说”的提出者(托勒密), 4、“日心说”的提出者(哥白尼)。 5、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 这一现象编排出的测量时间的工具:(花钟), 6、 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7、一天中 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8、我们看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 9、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
10、每个月十五即使满月,又叫做(望)
二、选择:
1、夜间活动的动物有(B. )
A、蜜蜂。 B、蝙蝠 。 C、蜻蜓 。 D、公鸡 2、新月是指天空中(C)
A、出现月牙 。 B、 出现满月。 C、不出现月亮。 3、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 B、托勒蜜。C、 牛顿。
4、2012年伦敦的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当地时间7月27日晚上21点,中国
收看实况转播的时间是(C)
A、28日下午16点 B、27日上午8点 C、28日凌晨4点 D、27日晚上2点
5、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6、唐代诗人张继曾著有《枫桥夜泊》,诗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所描述的夜景是 (B)
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初八 。 C、农历十五
D、农历二十二
7、一天中你们学校教学大楼影子最最短的时候是(B)
A、早上8:00 。.B、正午12:00。 C、下午18:00。 D、无法判断
8、下列月相随时间变化规律正确的是(C)
A、满月——上弦月——新月——下弦月。
B、上弦月 ——新月——下弦月——满月。 C、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 D上弦月——下弦月——月满——新月。
9、B、娥眉月
1页
10、宋代诗人欧阳修曾著有《生查子》,诗中写到“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
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描述的时间是(C) A、农历初一 。 B、农历初七、八 。 C、农历 十五。 D、农历 二十二。
四、实验探究:
1、实验名称: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一) 光照的方 向与影子 变化 关系 光照方向 前 后 左 右 与影子变化关系 后 前 右 左 我的发现: 影子方向 我的发现: 影子的方向和光照的方向相反。 实验(二)光照角度改变请根据你观察的实验现象, 影子长短的变化与光照将图中4个电筒产生的影的角度有关系。光照角度子 越大,影子越短,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长。 从长到短排列 一次是(4)( 3)( 2)(1)
2、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
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
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五、现象分析
1、当出现下弦月月相时,月球运行到(D)位置。
2、A处月相名称是(新月),农历日期为( 初一 )
3、望的月相是( C、满月 ),约为农历每月的( 十五 )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一、 填空: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3、凸透镜的作用(放大、 聚光 、 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5、光在同一种物质中的传播路线(直线)。
6、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科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形成的原因(光
沿直线传播)“倒影如镜”形成的原因(反射)。
7、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 潜望镜的镜片是(平面镜)。 8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是(黑色)。 9、 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10、 八世纪初,曾经做过“太阳光是七色光”实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
二、 选择:
1、 下列三种情况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C)。
A、海市蜃楼。 B、 水面折枝。 C、 手影。
2、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3、 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水中的手指”变粗。 B、金环日食。 C、 大桥在江面的倒影。 D、 地面上树的影子。
4、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
A、上衣呈红色,裙子成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成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5、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
是(B)。
6 水中的鱼,实际上所 在的位置要比我们看到的要(A)。
A、深一些。 B、浅一些。 C、位置一样。
7人们能够从地球上看到月亮的原因是(D)。
A、月亮表面发光 。
B、星光照月亮表面,然后被月亮反射到地球上 。
C、月亮在白天吸收光线 ,并在夜间发出光。
D、太阳照到月亮表面,然后被月亮反射到地球上。 8下面现象不会出现“七色光”现象的是(A)。
A、用平面镜反射阳光到墙壁上。 B、雨后在空中挂着一道彩虹。
C、用三棱镜将阳光折射到墙壁。 D、晴天无风时背对着太阳用喷雾水。
四、 实验探究
1、证明光的直线传播
蜡烛燃烧的光会穿过小孔(黑点代表小孔),蜡烛火焰的影像会落在对面的墙壁上,请你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在方框内画出墙壁上出现的蜡烛火焰的影像。 这是什么科学现象?其原理是什么?
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是直线传播的。
2、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凭上就出现红色 。 五 、数据分析
1、 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7:50 。这个实验说明:镜中的影像和实际物体左右相反,
2、 将两面平面镜之间的夹角进行改变,记录你看到的像的个数,你会有什么发现? 将两面平面镜的夹角 30° 60° 90° 120° 180°
镜中像的个数 6 4 3 2 1 我的发现 两面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成的像越多.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1.根据物体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 导体 绝缘体 2.电线外面的胶皮是绝缘体 3. 电线内的金属丝是导体
4.简单电路的组成:开关 导线 电池 小电珠 5.电池的两极:正极 负极 6.磁铁的两级:南极 北极
7、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改变电池数量 改变线圈匝数. 8.司南的制作材料:天然磁石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 1.要是手电筒能正常工作,手电筒内两节干电池安装正确的是( B ) A、图甲。 B、 图乙。 C、 图丙。 D、 都不是。
2.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条形铁条a.b.如图甲,用手拿住b,a掉不下来;如图乙,用手拿住a,会掉下来,这个现象说明(B )。
A、 a 、b均是磁铁。 B、 b是磁铁、a不是。 C、 b是磁铁、a不是。 D、a、b均不是磁铁。
3.下列物品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B ) A、 透明胶布。 B、 磁带。 C、 塑料贴片。
4.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B、 C )
A、 铜、石墨、纯净水。 B、盐水、石墨、稀硫酸。C、大地、人体、不纯净的水。D、铝、陶瓷、硅。
5.电磁铁的优点是(A、D ) A、它的磁性非常强。 B、 它能长时间保持磁性。 C、他不需要消耗电能。
D、它的磁性有无,强弱和磁极的方向都可以改变。
6.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B)吸的铁钉多,(A)吸的少。 A、中间。 B、两端。
7.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B 、D)
A、湿毛巾。 B、塑料剪刀。 C、人体。 D、陶瓷。 8.给电磁铁通电时(B)磁力,切断电流后磁力(A)。 A、消失。 B、产生。 四、实验探究
1打开手电筒来看一看它的构造,了解电池、灯泡、开关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再试着画出图中手电筒的电路图。
2、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完成下表: 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流的大小 线圈的匝数 线圈的匝数 电流的大小 电流的大小 线圈的匝数 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电池的节数 线圈的匝数 电池的节数 电池的节数越多磁性越强 我的探究结果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池的节数(或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线圈的匝数一定,电池的节数越多(或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电池的节数(或电流)一定,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的因素 我的假设 电磁铁的磁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系 实验操作 a、改变电池的极性,用指南针测电磁铁的磁极,发现南北极会改变; b.改变导线的缠绕方向,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也会改变。 五、现象分析:
1、小明有两块磁铁,一块有明确的磁极标志,另一块没有,请你只利用这两块磁铁,确定另一块磁铁的磁极。(可以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你的想法)
把两块磁铁吸在一起,根据异极相吸,确定出另一块磁铁的磁极来。
2、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用电磁铁吸大头针,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电池数量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枚) 50匝的电磁铁 1 2 5 2 3 8 3 4 10 100匝的电磁铁 4 2 10 5 3 16 6 4 25 实验结论 电磁铁与磁体一样,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两极方向能根据电池的极性和线圈的缠绕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保持不变的量 改变的量 探究结果 1、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线圈的匝数) 相同时,(电池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2、分析第1、4次或2、5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_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池的数量或者线圈的匝数)有关。
五年级科学上册四、五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
1、 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 血管)。 2、 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 3、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跳)。
4、 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总量(肺活量)。 5、 上接咽喉,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的器官(气管)。 6、 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 7、 图形、公式都属于(模型)。
8、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做出的说明(解释)。 二、
1、呼吸器官是有(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2、呼吸器官有(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3、血液循环器官有(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4、血液循环器官体内物质的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二氧化碳)。 三、选择:
1、下列不属于呼吸器官的是(A BD)。 A鼻。 B咽喉。 C食道。 D气管。 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3、下列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A),属于解释的是(B)。 A苹果表皮渗出了水,且有了异味。 B苹果表面细菌在繁殖。
4、下列属于模型的是(ABC)。A数学公式。 B图形。 C地球仪。 D 温度计。 5、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是(C)。A氧气。 B养料。C二氧化碳何其它废气物。 6、我们手上的青筋是(A)。 A静脉、 B动脉。 7、一位同学参加200米赛跑后,他的心跳次数会(B)。 A和正常心跳差不多。 B心跳加快。 C心跳减慢。 8、 血液能在人体全身流动,是因为(D)。
A脉搏的跳动。 B血管的收缩。 C肌肉的收缩和舒张。D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9、 人在安静的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约(D)左右。 A10次B50次C120次D80次
10下列哪一项不影响肺活量的大小(D)。 A呼吸肌强弱。 B体力。 C胸廓弹性。 D身高。 四、实验探究
1、下图是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A (气管)。B(肺)。
(2)、当用手拉下橡皮膜D时,小气球鼓起表示(吸气)过程。向上顶橡皮膜D时,小气球(),这表示()的过程。
(3)、在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一次是 鼻腔、 咽喉 、气管、 (支气管)、肺。 (4)、在保护呼吸器官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扫地前洒水(4)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5)不要吸烟 2、探究人所呼出气体的成分: 我的操作 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 我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 ( 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 我的发现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点燃一支火柴,让它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火焰的变化;再点燃一支火柴,把它伸入另一个盛满人呼出气体的容器里,观察火焰的变化。 两根火柴的燃烧时不同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火柴的火焰是(燃烧一会儿,然后熄灭 ),在呼出气体中燃烧的火柴的火焰是( 马上熄灭 )。 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二氧化碳 ) 五、数据分析
下面的数据是100克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中各种气体成分含量,请对比各项数据,你会有什么发现? 成分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合计 吸入气体 20.96 0.04 79.00 100 呼出气体 16.40 4.10 79.50 100 分析数据,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人体呼出的空气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变多,而氧气含量变少。
原因:人体通过呼吸吸收了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同时向呼出的空气中排出了人体进行生理活动产
生的二氧化碳。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对号入座:
1、反光效果越好的物体表面越(光滑)。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3、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5、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6、光在同一种物质中的传播路线:(直线)。
7、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科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形成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8、“倒影如镜” 形成的原因是:(反射)。 9 、近视镜是:(凹透镜)。 10、老花镜是:(凸透镜)。 11、放大镜是:(凸透镜)。 12、潜望镜是:(平面镜)。
13、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改变电池的数量、改变线圈的匝数)。 14、指南针战国时候称为:(司南)。 15、磁铁的同极:(相斥)。
16、信条就是心脏:(收缩舒张一次)。 17、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血管)。 18、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 19、运动需要消耗:(氧气、养料)。 20、呼吸时吸进的主要是:(氧气)。 21、呼吸时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 22、心脏的形状像桃子,位置在:(左胸部)。
2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分为:(导体、绝缘体)。 24、简单电路的组成:(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 25、电池的两极:(正极、负极)。 26、磁铁的两级:(南极、北极)。 27、磁铁的异极:(相吸)。 28指南针制作材料:(天然磁石)。 29凸透镜的作用:(成像、聚光、放大)。 30、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二、科学实验:
(一)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用电磁铁吸大头针,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电池数量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 50匝的电磁铁 1 2 5 2 3 8 3 4 10 100匝的电磁铁 4 2 10 5 3 16 6 4 25 1、实验中小丽是通过电磁铁(吸打头阵的多少)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线圈的匝数) 相同时,(电池数量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分析第1、4次或2、5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_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 在做1、2、3次试验时,保持不变的是(线圈的匝数),需要改变的是(电池数量(电流越大)) (二)下图是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A (气管)。B(肺)。 (2)、当用手拉下橡皮膜D时,小气球鼓起表示(吸气)过程。
(3)、再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一次是(鼻→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三)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一手电筒作太阳光源, 接住地球仪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写出你的实验猜想、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实验猜想: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吗?
实验过程: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作太阳,照射地球仪,用手转动地球仪,地球以上明暗交替出现,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012---2013学年度科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对号入座:
1、长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自转)。
2、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根据这一现象,可以编写出:(花钟)。
3、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片叫:(凸透镜)。
4、十八世纪初,曾经做过“太阳光是七色光”实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 5、线绳吊起一块条形磁铁的中间部位,等静止后,磁铁的两端分别朝向:(南北 )。 6、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的次数是:(80)。
7、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血管)。
8、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做出的说明:(解释)。 9、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 10、电池的两极是:(正极、负极)。 11、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12、一天种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13、磁铁的同极:(相斥)。 二、火眼金睛:
1、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A)。 A、右边。 B、左边。 C、后边。
2、在阳光下,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B、C)。 A、形状相同。 B、长短相同。 C、方向相同。 3、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4、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B、C)。
A、铜、石墨、纯水; B、盐水、石墨、稀硫酸; C、人体、大地、不纯的净水; D、铝、陶瓷、硅。 5、下列属于模型的是(A、B、D).
A数学公式。 B图形。 C桃花。 D、三球仪。 6、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A )。 A、越多。 B、越小。 C、一样多。 7、下列属于呼吸器官的是(A、B、D)。 A、鼻。 B、咽喉。 C、嘴。 D、气管。
8水中的鱼所在的实际位置要比我们看到的位置(B)。 A、浅一些。 B、深一些。 C、一样。
9、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B)吸的铁钉多,(A)吸的少 。
A、中间。 B、两端
四、动手探究:
1、要想看到这朵花,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在下面的潜望镜中填画境片。
2、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使电珠亮起来。 3、探究人所呼出气体的成分 我的操作 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 点燃一支火柴,让它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火焰的变化;再点燃一支火柴,把它伸入另一个盛满人呼出气体的容器里,观察火焰的变化。 五、数据分析
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用电磁铁吸大头针,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电池数量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枚) 1 2 5 50匝的电磁铁 2 3 8 3 4 10 100匝的电磁铁 4 2 10 5 3 16 6 4 25 我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两根火柴的燃烧时不同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火柴(马上熄灭)。在呼出气中燃烧的火柴(燃烧一会熄灭) 我的发现 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1、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线圈的匝数) 相同时,(电池数量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2、分析第1、4次或2、5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电池数量)相同时,(_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池的数量或者线圈的匝数)有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