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藻镇中家长满意学校事迹材料
江藻镇中,建校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有18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50余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倡导“科学施教,真情育人”的办学基调,实现“办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并走向成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近几年来,我校已先后获得:浙江省师范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诸暨市办学水平一级学校诸暨市课改示范学校、诸暨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诸暨市绿色学校、绍兴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诸暨市平安校园等30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学校形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让家长满意,首先要求学校规范管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1、诱人的教学质量,带给家长放心、高兴。教学质量在家长心
目中分量依然很重,也是评价一个学校的主要标志之一,一直以来,江藻镇中的教学质量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市内多家媒体曾作相关报道,教科研部门曾多次调研总结推广,“江藻教育”成为江藻镇响当当的品牌。2010年,全校227名考生参加中考,普高(不含三都中学,下同)上并轨线人数达122人,总平均分列全市37所初中第四位;2011年,全校252名考生,普高上并轨线人数达147人,总平
均分仍位居第四;2012年,全校252名学生,普高上并轨线人数达162人,而总平均分依然排在第四位。难怪每年秋季开学,四邻八舍总是有许多学生慕名而来。换一个角度考虑,高的升学率给江藻的百姓省下了钱,带来了实惠。
2、良好的育人环境,带给家长安心、称心。
我校之所以得到社会、老百姓的一致信任和满意,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关注的是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是每位老师的行动指南。多年来,我们不分快慢班,没有实验班与普通班之分,连班主任手里的学生名册,排序也是按姓氏笔画来的。相反,我们对那些“学困生”、“贫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怀。
(1)学校有非常到位的值周值夜制度。尤其是值夜,每天都有男女老师在男生女生宿舍楼,学生非常有安全感。老师是苦了,但家长安心了,说是比睡在家里还放心。
(2)建立问题学生(心理、家庭)档案袋,当今社会离婚率高,夫妻一方是外地的较多,单亲家庭自然多,这些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需要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也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到爱就在身边。
(3)建立“学困生”帮教结对制度,学校下发“江藻镇中帮教结对记录”,要求每位老师至少结对一名“学困生”。重视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寻找学习方法。学校把教师的“个别辅导”列入期末教师考核细则,进行定期检查,通过种种努力,提高了学困生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成绩也提高了。在全市
中考成绩统计中,连续三年后30%学生的总平均分都位列前五位。
(4)开展“爱心”工程,防止贫困生失学。我校是农村初中,许多家庭主要经济收入靠种植业,有的学生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为此,学校每年都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对生活确实困难的学生发放“免费午餐券”,还利用家庭访问的机会,把“爱心救助款”送到贫困生家长的手上。正是由于学校的关爱与帮助,这么多年来,没有因为学生因经济上的压力而辍学。
二、活跃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办学成效。
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平台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水平的发展提高,使今日的中学生较之以往在知识面、信息量及思想、心理水平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变化,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深感力不从心。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组织家长订阅《家庭教育》杂志。
学校为了开拓家长的视野和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以更科学的方法关心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做孩子的朋友,每年组织学生订阅《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示范作用,使家长认识到学生除了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
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积极开展家长评校、评教活动。几年来,我校每年都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开放课堂等形式开展家长评校、评教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连续几年,我校的家长满意率处于第一位,这是对我校办学谁水平的认可与信任。印发家校联系卡,开通电信家校通,密切家校联系,向学生家长公布孩子所在班级的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以便家长向老师反映情况,获取信息。
4、组织教师全面家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
家庭访问是我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我们工作中的“亮点”。许多学校“家访”如蜻蜓点水,只家访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多年来,我们都组织全体教师(上至校长,下至文印人员)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特殊生(心理、身体、家庭)更是访问的重点。学校制定了《江藻镇中教师家庭访问条例》,我们把全镇分成七条“家访路线”,又按年段分成若干小组,组长负责,每个学生都有“家访情况反馈表”,反馈表一定要有家长签名,教师的家访表现,纳入期末考评内容。难怪兄弟学校的老师称之为“地毯式”家访。
5、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献计献策。
近几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家长会的作用,而且我校的家长会与传统形式的家长会不同。传统的家长会常在考试后召开,模式也一成不变:往往是汇报一下学生的成绩,提一些学习上和管理上的要求,班主任说完任课老师接着“点评”,除了要求就是任务甚至告状,家长会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讲话一结束,家长会就划上了句号。我校
探讨与实践了当今社会教育环境下家长会的模式。
(1) 转变角色,体现民主化。
学校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给家长和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角,这样家长们可以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转变对孩子关注的角度,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学经验与困惑,还可以有机会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班级或学习的教育工作。
(2) 因人制宜,形式多元化。
家长会的表达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汇报会,说教会。近几年来,我校家长会形式尝试了以下几种模式:互动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汇报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感觉效果不错,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欢迎。
(3)分层教学,连续指导,教学内容系列化。我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班主任家访等形式,收集和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家长最为关心和感到棘手的问题,确定家长学校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我们采取按学生所在年级分三个层次对家长开设有关课程:例如对八年级学生家长,教学侧重于让家长了解该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防止孩子在思想、行为、学习上出现较大的偏差,防止两极化。
(4)几年来,学校不定期的邀请省市专家来校作指导,2010年10月邀请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徐小明给家长作“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的讲座;去年上半年,邀请省家教讲团成员、马寅初中书记张建平来校作青春期教育专题报告;去年下半年,邀请市科协史济君部
长来校作“让科学走近生活,让我们学会创造”的科普知识讲座;邀请石奎永老师来校作“构建和谐教育与完成时代使命”的报告;今年上半年,邀请了省少年管教所研究室主任徐文鹤警官来校作“学法、守法,做阳光学生”的报告。另外,经常邀请当地派出所、市关工委、消防大队等单位派员做专题报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三管齐下创新路。
1、特色办学入人心。学校积极深化“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目标,并通过校刊、网站、宣传窗等形式宣传学校办学特色,让家长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办学,并为学校献计献策。同时建立健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特别是“学困生”档案,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榜样教育亮风采。学校党支部创设载体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实施“四个一”:开学初,要求党员向组织作出一份承诺,向学生送一份关爱,为学生办一件实事,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学期中,要求党员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教育心得,带一名团员教师,结一个学生对子;常规工作中,要求党员精通一门学科教学,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负责一块学校工作,传告一项工作佳绩。
3、师德考核促规范。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代会通过的“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并落实到教室每月考核中,实行师德评估在教室奖惩、晋级、职务评审和聘任时的“一票否决”制,以切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多年来,全体教师没有发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也没有出现有偿家教的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