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3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Vo1.22.No.3 Sept.20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陈秋芸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目前农村公共产品呈现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机制不合理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政府权责配置不当及农村财政困难等,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展;为此,必须采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农村 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渠道多元化等措施,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2)03—0013—03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 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利设施长年无修、破败不堪,更别提增添多少新建设 施了;农村公路覆盖率低、质量差,没有达到应有的 标准水平;许多行政村还尚未通水、电等等。基础设 施不健全,农民生活状况就无法改善。 “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 该产品消费的减少”。|l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 村私人产品而言的,为农村地区农业、农村或农民生 2.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质量差。一直以来,我国 城市义务教育供给者与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者不同, 产、生活共同所需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的产品或服务。_2 实践证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 给有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产条件的改 善与建设和谐社会。 一前者是国家财政,后者是县财政负责,国家、省财政 予以适当补贴的多级财政方式。县财政负担过重, 缺乏足够资金用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所以,农 村义务教育供给质量差。具体表现为:农村学校的 基础设施建设陈旧不堪、教学设备残缺不齐,师资力 量单薄。 3.农村医疗公共卫生形势严峻。自上世纪8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由于我国在工业化初期实行“以工促农”政策, 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化为工业积累,同时又通过 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 “户籍制度”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缓 解城市空间发展压力,可以说,中国农民为城市工业 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 直接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需要国家财政 的鼎力相助。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来看,虽然绝对 额逐年增长,但是从相对额来看,则呈现逐年下降 的趋势,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远低 来,农民就毫无医疗保障可言了。“看病难、看病 贵”的情况一直困扰着农民,2003年我国实行的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 但从具体的实施情况看,该制度不单报销比率低,而 且程序繁杂,不能帮助农民摆脱因病致贫、返贫的困 境。 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_4 这使农村公共 4.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重重。第一,我国农民参 保率低,保障项目少,无法与城镇居民所享受的保障 相提并论;第二,家庭养老模式仍占据着农村养老保 障的主导地位,农民仍将自己的老年生活期望寄托 于依靠子女。第三,“四・二・一”家庭结构给家庭 产品供给总量更加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在我国农村,已有水 收稿日期:2o12—03—20 作者简介:陈秋芸(1987一),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现代化。 14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2往 养老带来挑战。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仍有许多弊端,没 有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要求。表现为: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目前,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实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 这种具有强制性、统一性的决策机制下,农民丧失了 度落后,为了迅速完成工业化所必需的资本原始积 累,国家采取“重工轻农”、“户籍制度”、工农业产品 价格的“剪刀差”和“抽农补工”等非均衡政策,农村 经济遭受严重剥夺,逐步形成了城乡分割治理的二 元化社会、经济结构。政府财政统筹包揽供给城市 所需公共产品,而农村所需的公共产品则大多由农 民自费提供,最终造成了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供给 表达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话语权,基层政府的供给 偏好起主导作用。实际上,基层政府只注重能在短 期内见效的、体现政府官员成绩的、非农民急需的, 如大型水利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等“政绩工程”建 设,这样一来,农村公共产品供需严重不符。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公共产品 的供给者——基层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人”它们更 关心个人职务的升迁。所以,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上,它们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重新 建,轻维护;这样一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 过剩”同时存在,供给结构严重失衡。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权责失衡。各级政府 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应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 体系。 (--)政府权责配置不当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政府权责配置不当, 首先,是中央与地方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职责 界线不清晰,中央政府在把事权下放给乡镇政府的 同时没有给予其相应的财权,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 革以至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政府财源更加雪上加霜, 加剧基层政府权责的不对等。其次,是乡镇各部门 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职责模糊不清,且“不求 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盛行,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角 色无人扮演。此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还存在多 头领导问题,造成管理部门推诿责任和争夺权力行 为,导致行政管理支出虽多,但公共产品供给却很 少。… 则,进行责任划分。但在我国,情况恰恰相反,掌握 财权多的高层政府,承担的事权却少,掌握财权少的 基层政府,承担的事权却多。尽管转移支付力度较 大,但由于改革造成的减收超出了基层承受的能力, 很多乡镇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只能维持低水 (三)农村财政困难 由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和2006年取消农业 税,中央和省级政府财力不断集中,农村财政收入大 幅缩水,所占比重大幅缩水(见表一)。为此,上级 平运转,办公运转、事业发展经费捉襟见肘。 4.“一事一议”制度缺乏操作性。农村税费改 革后,村集体兴办公益事业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 办法来解决,但“一事一议”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首先,“一事一议”制目标的二元化,使其制度绩效 政府采取“纵向转移支付”制度以弥补地方财力,但 实证研究表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数量难以弥补 乡镇财力空缺。所以,即使地方政府很想为农村提 供发展建设急需的公共产品,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 不足。故这种由各级政府共同分摊支持农村公共产 品的供给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更不是长久之计。 表一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情况表 单位:亿元、% 低。其次,“一事一议”制所筹集的资金十分有限, 难以满足农村公益事业的现实需要。最后,“一事 一议”制程序上的严格和复杂性也降低了它的可操 上述问题,均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 作性。 而,找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成因已迫在眉睫。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成因 学术界认为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本文在综合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认 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城乡二元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采取的是忽 建国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经济建设极 第3期 陈秋芸: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15 视农民的需求偏好和个体差异的“白上而下”的决 策机制,它剥夺了农民的话语权,不能客观的反映农 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 不符。税费改革后,农村推行“一事一议”制度,以 解决部分村级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可“一事一议”制 度事实上并没有赋予多数人决定的法律和行政强制 力,从而无法解决少数人拒绝缴费的难题。 因此, 可操作性低。可见,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难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 足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不足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从往至今,“二 元结构”拉大城乡差距,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 公,制约农村发展。因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 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城乡社会协调 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繁荣发展、有利 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以,打破城乡 “二元结构”是保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必要 措施。 (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一致,造成了我国农 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和供给不平衡同时存在。 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完善针对农村基层政 府的转移支付体系;以事权定财权,确立各级政府提 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分工体制。 其次,增加财政投 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和比例的逐年增长也很 重要;尤其应加大对农民缺少的、急需的公共产品的 投人力度;此外,还必须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 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三)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避免公共 产品供需不匹配,就必须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 制的改革力度。首先,将原来“从上到下”的命令式 供给模式转变为“从下到上”的民意式供给模式。 因为,归根结底,农村公共产品是提供给农民的,为 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才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 的公共产品。 其次,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要想解 决该制度中农民筹资筹劳规模小的瓶颈问题,可把 国家的财政支持与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最 后,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另一个缺陷是农 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加强法 律、群众和舆论三大监督的作用之余还要注重行政 监督。唯有将公共资源的使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 下,才能提升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可见,改革 供给机制,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表达机制和有 效的监督机制对保证公共产品有效提供有多重要。 (四)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渠道的多元化 目前,在我国单纯依靠公共财政来提供高水平、 全覆盖的公共产品还不实现,因此,采取多元化的筹 资渠道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物质保证。在公共产 品的供给上,可利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积极引导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改革。吸引市 场、私人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对投资农村公共产品的 个人、企业或组织的利益要给予保护,最终建立多元 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参考文献 [1] 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 民邮电出版社,2008:147. [2] 曲延春.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与治 理——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分析[J].理论学刊,2011 (5):80—84. [3] 陈凤鸾.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和对 策建议[J].理论学习,2010(5). [4]刘建民,索瑞芳.新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策路分 析[J].经济师,2011(6):35—36. [5] [6]曲延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根源与对 策[J].生产力研究,2011(5):29—31. [7]马砚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问题与对策[J].合作 经济与科技,2011(10). [8] 贺雪峰,罗兴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税费改革前后的 比较与评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5):28—34. [9] 徐全忠.收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与对 策[J].经济论坛,2009(17):21—22. [10]施鑫蓬.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和制度创新[J]. 企业管理,2010(13). [11]高鉴国.中国农村公共物品的社区供给机制[M].济 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下转第42页) 42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2正 和雪莱的诗歌译人中国的人,而且还给中国的青年 带去了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影响。他在翻译史上的功 绩是永远也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朱少璋.曼殊外集一苏曼殊编译集四种[M].北京:学 苑出版社。2009. 苏曼殊.苏曼殊作品[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o4. [5] 柳亚子.苏曼殊全集:四[M].北京:中国书店,i927. [6] 柳亚子.苏曼殊全集:五[M].北京:中国书店,1927. [7] 王向远.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Lt本浪漫主义[J]. 中国文化研究,1997(3). Susan Bassnett&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 es- 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1. 柳无忌.苏曼殊传[M].北京:三联书店,1992. On the Reasons of Material Selecting in Su Manshu’S Poem Translating XIANG Yang (Modem Chinese Poetry Institut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Su Manshu,as a modem writer,had translated the poems of Byron and Shelleywho were the representa. ,ives of the Western Romantic poets,and Su Manshu also had compiled four anthologieswhich named as“WenXu— f.eYinyuanChaoYin Byron Antho ̄gy’’“HanYingSanMeiJi”.His choice of translating those poems has two reasons. One is being influenced by Japanese literature.The other is being impressed by the pursuit of reedom off Byron and Shelley in Being the first man to teanslate Byron’S poems systematically into Chinesehis achievement is undeniable ,in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their romantic temperament and revlutionary spirits. Key words:Su Manshu;poem translation;romanticism;Byron;Shelley 一+-+一+・ (上接第l5页) Public Goods Supply Status Quo,Causes and Coun rmeasures of Rural … CHEN Qiu—yu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status quo is the sho ̄age of gross supply and the unreasonable supply mechanism in ILl— ral public goods,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the unreasonable rural public goods sup. ,ply mechanism,misallocation of government'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rural financial diiculfties and 80 on.It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Therefore,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break down the urban—rural dual stuctrure,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improve the system of transfer payments, increase the financial input,transform the rural bublic goods supply mechanism.and realize the channel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Key words:rural;public goods;status quo;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