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肾损害的分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6月第5卷第17期 ・药物与临床・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肾损害的分析 余治平 ,张弘。 (1,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辽宁沈阳 110035;2,一汽总医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观察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14例分为三 组,A组为单用甘露醇治疗组51例;B组为甘露醇+甘油果糖治疗组40例;C组为单用甘油果糖治疗组23例。疗程 为5~15 d,分别于入院第1、7、14和28天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减少程度判断疗效。结果:入院第2周时三组脱 水治疗引起的少尿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B组[5.00%(2/40)]和C组[4,35%(1/23)】明显低于A组[15,69%(8/51)】 fP<O.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联合用药和单用甘油果糖脱水治疗具有疗效肯定和对肾损害小等优点。 『关键词1甘露醇;甘油果糖;急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一075—02 表1三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J 甘露醇为临床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利尿药,有降低颅内 压、改善脑水肿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甘露醇的脱水降颅内 压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其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报道也日渐 增多.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通过单用甘露 醇,联合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单用甘油果糖,比较三种方法 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从而为临 床治疗积累一些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毒副作用的发生率B组[5.00%(2/40)】和C组[4.35%(1/23)】 明显低于A组[15,69%(8/51)】(P<0.05)。 3讨论 叠 急性脑血管病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是急性期患者死 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是急性脑血管患 者治疗的关键。甘露醇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脱水剂,它经济, 114例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以来3年中临床治疗急性 脑血管病使用甘露醇及甘油果糖的住院患者。年龄45~92 岁,平均(56 ̄10.15)岁,其中,男性71例,女性43例。全部病 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 准t31,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其中,脑出血64例,脑梗 使用方便,但它常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乃至肾功能损害。而有 死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均无肾病或心功能不全病 史,入院时血常规、血电解质、尿素氮(BUN)和肌酐(Cr)均在 正常范围。 1.2方法 资料显示:①半量与全量甘露醇治疗具有相同的脱水作用; ②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及计量的增加反而降低治疗效果。甚 至加重脑水肿 。故除了尽量减少甘露醇的用量,严格控制 用药时间等措施之外,本文结果发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脱 水治疗的三组患者在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联合用药组 和甘油果糖组在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及尿常规、肾功能异常等 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却明显降低(P<0.05)。 关于甘露醇致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文 献报道多倾向于:由于甘露醇快速滴注引起尿中溶质排泄增 加,从而刺激致密斑激发强烈的肾小管一肾小球反馈。导致入 随机分为A组:用甘露醇治疗(51例),给予20%甘露醇 250 ml快速静滴;B组:甘露醇+甘油果糖治疗(40例),将甘 露醇总用量的一半以甘油果糖代替。根据脑水肿程度,每6~ 12小时静滴1次。两种脱水剂每次用量均为250 ml。两种脱 水剂交替使用;C组:用甘油果糖治疗(23例),给予甘油果糖 250 ml静滴,根据脑水肿程度,每12~24小时静滴1次。所有 治疗疗程均为5~15 d,全部病例均按脑血管病进行常规治 疗。 1-3指标测定 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同时大剂量甘露醇也可 引起肾小管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致肾小管闭塞引起渗透性肾 病17]。急性脑血管病,颅内压的增高也累及丘脑下部及脑干. 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肾血管痉挛、肾缺血和肾 小球滤过低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 病的发生,亦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小动脉硬化。使肾功能逐渐 减退,当甘露醇进入肾小球的速度大于最大排泄速度时.即 发生甘露醇蓄积致甘露醇性肾病,致使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 改变。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分别于入院第 1、7、14和28天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依据神经功 能缺损分值的减少程度来了解病情,判断疗效。用脱水剂治 疗期间每周2次测定尿常规、血电解质、血尿素氮(BUN)和 肌酐(Cr),并记录24 h尿量。 2结果 从临床观察到,单用甘露醇降颅内压的51例患者中有 8例(15.67%)在治疗第1~2周出现少尿,尿蛋白(+~+++)。血 尿,BUN或Cr增高及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停用甘露醇 或改甘油果糖经积极综合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多在1周内 恢复正常。由此说明,甘露醇所致肾功能不全是可逆的,预后 (下转第81页)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三组间其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入院第2周时三组脱水所引起的少尿及肾功能异常等 CHINA MEDICAL HERALD中国医药导报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6月第5卷第17期 ・药物与临床.・ 压未达到目标血压,即增加至160 mg/d。 1-3观察指标 首先增加,比B22微球蛋白敏感,这是由于肾小管对A12微 球蛋白的重吸收障碍先于B22微球蛋白,尿A12微球蛋白 不受尿液酸碱度影响与其他低分子蛋白相比,是较好地反映 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测量血压1次,每次由同一人测 量坐位右上肢血压2次,取血压值相近的2次测量值的平 均值。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尿A12MG、血尿酸(UA)、 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UA、BUN及Cr测定用美国 BECKMAN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仪,尿A12MG测定用放 射免疫法f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均以( )表示,P<O.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肾小管受损的早期灵敏指标 31。 缬沙坦与氯沙坦属不同类沙坦,但两者临床药理作用及 药代动力学大体相似[41,本研究中,氯沙坦50 mg/d或100 mg/d 与缬沙坦80 mg/d或16 mg/d对于老年高血压同样有效,两 药均可显著降低A12MG水平。这种肾脏保护效应是因为AT 受体拮抗后,醛固酮水平下降和选择性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 脉.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降低所致[51。高血压患者有25% 30%伴有高尿酸血症,且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 ~立危险因素_l,q。因此,抗高血压治疗不仅仅满足于降低血压,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 显著性降低(P<0.01),见表1。 表1两组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变化(mmHg)(i ) 更重要的是阻断高血压综合征的自然病程,改善肾脏功能。 本研究表明,每天口服1次氯沙坦50~100 mg,在有效降低 血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尿酸。由于氯沙坦母体化合物比其他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肾小管/氨交换部位有更强的亲和 力.故降低血尿酸作用是氯沙坦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中 独特的生化表现.这种作用只与氯沙坦本身有关,而不涉及 氯沙坦的代谢物It]。总之,氯沙坦和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降压 疗效无明显差异,两药对肾功能均有保护作用,但由于氯沙 坦能够减少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出, 故对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首选氯沙坦。 两组与治疗前比较, 0.O1 【参考文献】 [1]Wang JG,Staesen JA,Fagard RH,et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rum creatinine and uric acid in old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3讨论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1,37(4):1069—1074. 高血压病可引起靶器官肾脏的损害,血尿素氮、肌酐反 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在肾小球受损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 浓度仍可正常,因此不能作为肾脏早期损害的功能测定指 [2]黄家麟,卢文.血、尿A1微球蛋白测定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 实用内科杂志,1999,19(4):199—200. [3]汪伟,陈家林,张爱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微球蛋白测定对肾脏损 害的诊断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5):265—266. [4]曾群英,麦炜颐,何清,等.两种AT1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标。老年高血压造成肾功能受损,表现在肾小球滤过膜的生 理完整性遭到破坏,引起小分子量的蛋白滤出增加,同时肾 小管重吸收功能也受到一定损害,从而尿中微量蛋白排泄增 加l 3l。A12微球蛋白是由167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在淋巴细胞 和肝脏中产生,血A12微球蛋白比B22微球蛋白大,更易受 肾小球滤过膜的影响。当肾小管受损时,尿中A12微球蛋白 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杂志,2001,17(3):182—185. [5]程远植,吴锡桂,熊辉.伊沙贝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 全性的临床研究叨.高血压杂志,2003,11(1):51—53. [6]邓利芝,万新红,冯欣蘅,等.氯沙坦与吲达帕胺对老年高血压血尿酸 及B22微球蛋白的影响叨.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37—39. (收稿日期:2008—03—24) (上接第75页) 好。目前所用的利尿剂均难以达到降颅压起效迅速并持久, 1995,15(5):284. [2]潘风武,刘永孝,王章代_,J、剂量甘露醇脱水治疗脑卒中对肾功能的影 无反跳现象,在体内能迅速代谢而无毒性反应的条件。通过 临床观察,我们的体会是关键在于要依据颅内压情况选择用 药,颅内压高较重的患者可选用起效快的甘露醇,较轻者可 选用作用时间相对持久的甘油果糖;在选择用药时,一定要 注意不良反应,剂量不宜过大,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适当延 响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2):12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 志.1996,21(6):379—38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义.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383. [5]狄晴天,徐俊,张颖冬,等.大剂量甘露醇对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 病学杂志,1998.11(6):3O. 长用药间隔时间;另一方面适当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 颅内压还能减少甘露醇的副作用。本资料结果显示,联合用 药和单用甘油果糖具有疗效肯定和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基 层医院推广应用 [6]徐优芬,李珲.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卒中对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神 经精神病杂志,1999,25(6):260. [7]沈红.对静脉滴注甘露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探讨[J】.中国危重病 【参考资料】 [1]沈群.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肾损害46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急救医学,1995,7(1):45. (收稿日期:2008—03—16) CHINA MEDICAL HERALD巾国医药写报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