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芽的异质性: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2萌芽力(萌芽率):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3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4活动芽:枝条上的芽在萌发期,能及时萌动的芽,如顶芽、花芽;顶芽以下的腋芽,枝条中上部的芽。
5潜伏芽:枝条基部或上部的某些付芽在萌发期仍以原状潜伏。
6顶端优势: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7花芽分化: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8相关性:树木某一部位,某一器官的生长发育,常能影响另一部位或器官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这种表现为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植物生理学上称为“相关性”。 9根冠比:根系和树冠在生长量上常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根冠比。
10立地条件:凡是与园林树木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生物、人为等因子。 11“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12适地适树: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园林栽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园林功能。
13引种驯化:野生树成为栽培树,外来树成为本地树的经济技术活动。引种是从无到有,驯化是改造树木的习性确保引种成功。
14生态配置:根据树种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合理进行树种搭配、使同树种或不同树种的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益生存,避免或减少因竞争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15栽植:通过起苗、运苗和种植等操作过程,把苗木或树木植于新的地点,并使其成活和正常生长。
16大树移植:大树的界定:一般指胸径在15-20厘米以上,或树高在4-6米以上,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在园林中匀可称之为“大树”。移植后能够起到应有的绿化效果并显示该树种成年树形的树木。
17修剪:是指对植株(局部)的某些器官,如茎、枝、叶、花、果、芽、根等部分剪截或删除的措施。
18整形:是指对植株施行一定的修剪措施而形成某种树体结构而言。 19短截:是剪去枝条的一部分,最常用的修剪方式。
21截干:对干茎或粗大的主枝,骨干枝进行截断的措施。
22古树名木: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或社会意义的木本植物,均属古树名木。
23年生长量:1年内枝条生长达到的粗度和长度。
24生长势:在一定的时间内,枝条加长和加粗生长的快慢。
25层性:受顶端优势作用、新萌发的枝条多集中在枝条顶端,构成一年一层的向上生长,形成树干或枝条成层分布,这种现象叫层性。
二填空、分类
1枝茎的分枝习性,并举例 总状分枝(单轴分枝):云杉、松(裸子植物),杨树等。
合轴分枝式:如榆、柳、槭、槐、桃、苹果等,大多数的被子植物。 假二叉分枝式:如丁香、泡桐、卫茅等。 顶端优势 表现 ①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张。
③树种的差异。乔木顶端优势强可形成高大挺拔的树干,灌木顶端优势越弱,生长矮小
呈丛状。 ④幼树、强树的顶端优势比老树、弱树明显。
⑤树干或枝条出现层性
受顶端优势作用、新萌发的枝条多集中在枝条顶端,构成一年一层的向上生长,形成树
干或枝条成层分布,这种现象叫层性。
2枝的生长分为两个方面: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
3加长生长中新梢的生长划分为三个时期:开始生长期、旺盛生长期、缓慢与停止生长期 三个时期的特点:
开始生长期特点:节间短,叶面小,叶脉稀疏,短寿,易枯黄;其叶腋形成的芽也多是发育较差的潜伏芽。
旺盛生长期特点:节间变大,叶大,寿长,含叶绿素多,有很高的同化能力,此期叶腋所形成的芽较饱满,有些树种在这一段上还能形成腋花芽。
缓慢与停止生长期特点:生长量变小,节间缩短,有些树种叶变小。新梢自基部而向先端逐渐本质化,最后形成顶芽或自枯而停长。
4树冠的形成分为三个时期:幼龄期、衰老期、壮龄期
5花芽分化分为几个时期: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
形态分化期又分为:①分化初期,由叶芽分化转为花芽分化;②萼片原基形成期;③花瓣原基形成期;④雄蕊原基形成期;⑤雌蕊原基形成期。 6花芽分化的类别:、夏秋分化型、当年分化型、多次分化型 7开花类别:先花后叶类(如连翘、桃、杏、榆叶梅等)
花叶同放类(如榆叶梅、如丁香)。
先叶后花类(如玫瑰、国槐、珍珠梅等)
8每年开花次数:一次与多次开花(如柽柳、月季等。)、再(二)度开花 9园林中观果树木,常要求有四个方面:“奇”、“丰”、“巨”、“色” 10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可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
11立地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生物、人为等因子。
12观赏树种包括:观形树种、观叶树种、观花树种、观果树种、观枝树种 13行道树功能:美化、遮荫、防护 绿篱(色块)和树墙功能:分割空间,观赏,防护,。 14生态配置包含的内容:栽植密度、配置方式、树种组成
15园林树木栽植方法分为:裸根栽植、带土栽植
16园林树木栽植的程序:1了解设计意图与工程概况、2现场踏勘与调查、3编制施工方案4施工现场清理
17大树移植前修剪:分为:全冠式、截干式、半冠式
18整形修剪的目的:调控树体结构、调整开花结实、调控通风透光、平衡树势
19整形方式分为:自然式整、人工式整形、自然与人工混合式整形(杯状形、自然开心形、多领导干形、丛球形、棚架形、中央领导干形)。
20常见的修剪的方法:短截、截干、疏剪
21补树洞方法:开放法、填充法、封闭法
22树木物候期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一致性、重演性 三、简答。举例
1不同萌芽力和成枝力的树种:
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榆、松、枫、杨、柳等。 萌芽力和成枝力弱的树种:梨、丁香、国槐、臭椿等。 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桃、杏等。 2顶端优势表现 ① 抽生枝生长势自上而下递减。 ② 分枝角度自上而下开张。
③ 树种的差异。乔木顶端优势强可形成高大挺拔的树干,灌木顶端优势越弱,生长矮小呈丛状。 ④ 幼树、强树的顶端优势比老树、弱树明显。 ⑤ 树干或枝条出现层性 3不同结束生长时期的树种:
油松、樟子松5月初就停止了高生长(前期生长型); 云杉、丁香、臭椿、梓树等停止高生长5、6月;
落叶松、杨树、柳树、榆树、刺槐等9、10停止高生长(全期生长型)。 4果实生长发育所需时间
成熟因树种、品种、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别
a杨、柳、榆最短,b杏、桑次之,c皂角,梓树,刺槐比较长,d松树需两年的时间。 5落花落果原因: ①受粉、受精不完全。②环境条件。③营养不良。④不良的栽培技术,如过多施氮和灌水,种栽过密或修剪不当,通风透光不好,也会加重采前落果。
6根枝叶生长与开花结果关系:①根枝叶的营养生长是开花结实的基础②枝条生长过旺会减少开花结实③果实的发育影响枝的生长
枝条发育质量与花芽分化关系:枝条粗壮且适当平斜的中、短枝,在生长前期如能及时停止生长则容易形成花芽。相反生长细弱和虚旺的直立性长枝、徒长枝,难以形成花芽。 7生长速度的快慢划分为三类:
速生树:20年能达20米,杨、柳、刺槐、臭椿、落叶松。 中生树:20年能达10-20米,油松、园柏、榆树、国槐等。 慢生树:20年能达10米以下,如云杉、侧柏、卫茅等。 8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
①下垫面的改变。以水泥、沥青、建筑面为主形成的下垫面蓄热多热容量大、升温快、降温慢。②城市雾障阻碍热量扩散,产生温室效应。③城市生产、生活放热。 对树木生长的影响:①延长生长期②有利于引种③造成干旱缺水
9城市辐射特点:①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日照持续时间减少。②人工光照强度大、时间长。 对树木生长的影响:①日照持续时间缩短,使长日照植物开花推迟。
②人工光照可能打破树木的正常生长和休眠,不利树木落叶过冬。
10城市土壤特点:肥力差、含水量低、通气不良、土壤紧实、侵入体多 11城市的水文环境特点
1、城市水的收入大于郊区。一般要从外系统大量输入。 2、降水流失严重,蒸发迅速,地下水难以得到补充。
3、地下水位下降
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1、干旱缺水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或死亡2、绿化需要大量灌水,但
用水紧张、费用高
12单体建筑对树木生长影响:
南面:背风向阳,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生长季增长,春季物候早。适宜喜光和暖带之边缘树种。如红花刺槐。
北面:背阴、温度低,相对湿度较大。风大,冬冷,积雪和土壤冻结期长,适耐寒、耐荫树种。如云杉
西面:光照时间虽短,但强度大,变化剧烈。蒸发强烈,空气湿度小,适宜耐燥热,不
怕日灼树木,北方还应选耐寒树种。
东面:光照时间不长,强度不大。适合一般树木生长。 13不同建筑对金银木生长的影响
楼房不同方位金银木生长发育对比
楼房西侧生长最好、开花结果最多 楼房北侧生长差、开花结果少 楼房东侧生长一般、开花结果较多
14园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关系到绿化的成败;关系到绿化的效果;关系到绿化的投资 15园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A、 目的性原则(满足绿化目的的需求)
选择树种要根据树木在绿化效益方面的特点和人们的具体需要来考虑,以满足功能目的的需要。
B适应性原则(适地适树)
即所选树种要与当地立地条件相符合 C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目的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选择来源广、繁殖较容易、苗木价格低、移植 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的树种。 16适地适树的意义
(1)人对环境的改造是有限的 (2)适地适树是相对的、能动的
(3)人为栽培措施可以调节不适应的矛盾
(4)城市园林用地的复杂性 17适地适树的途径:(1)选择(2)改地适树(3)改树适地
适地适树的方法:(1)了解“地”和“树”的特性(2)进行调查分析 (3)优先选用乡土树种、积极慎重引进外来树种(4)总结历史经验
18引种成功的关键:
树种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①对低温的适应,即能否越冬。②对低湿和大风的适应,如白桦从山上引导山下生长不良。③热量能否满足。④生长期是否够。 引种成功的标志:能够正常开花结果(或正常生长),经的起时间考验。 引种存在的问题:热衷于外来种的引入或盲目引种,忽视了乡土种的开发。 19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 ①引种地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的相似性。关键是温度、降水、日照、土壤。 ②引种树种的遗传适应范围 20引种驯化的注意点 ①反对盲目引种②提倡慎重推广逐步进行。③选育要有可比性④加强栽培管理
21引种驯化的方法:1、顺应性引种驯化 2、保护性引种 3、改造性引种驯化 22苗木成活基本原理是:保持苗木体内的含水量,保持水分平衡 23栽植成活的关键:
①加强苗木保护、防止失水。重点是根系和针叶树,这是成活的第一关键。 ②苗木质量。如根系的完整、发达程度、苗木的规格等。 ③栽植时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栽后水分供应充足。 ④其它。适宜的栽植季节和方法;树种的差异等。
24裸根栽植:适合于根系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多数落叶树,多数灌木。 带土栽植:适合生根难的树种和大龄树。主要是针叶树,以及少数阔叶树,如苹果、山
楂等。
25大树移植的特点
1、移栽成活困难或栽后出现生长不良 2、移栽周期长
3、工程量大、费用高
4、有许多限制因子如地形、机械、运输条件、树源等。 5、绿化效果快速、显著
26大树移栽的原则
(一)树种选择原则:1、移栽成活难易2、生命周期长短
(二)树体选择原则:1、树体规格适中2、树体年龄青壮3、就近选择原则
4、科学配置原则5、科技领先原则6、严格控制原则
27深翻熟化
1作用①改善土壤物理特性;②提高土壤含水量;③提高土壤肥力;④促进树木生长。
2、深翻技术
①时间:一般以秋末冬初为宜,也可在早春进行。 ②深翻深度:一般为50-70厘米。
③深翻间隔年限:间隔数年。
④深翻方式:规则式栽植通常在树行间掘沟,其远近不伤大根为度; 自然式栽植一般以树盘为准,在外围掘沟深翻。 ⑤深翻后土层处理表、底土倒翻,促进土壤熟化。 ⑥深翻结合施肥、灌水同时进行
28修剪整形的原则
(一)服从树木景观配置要求(符合绿化目的)
(二)遵循树种的生长发育习性 1、根据顶端优势的强弱2、生态习性3、根据萌芽力的强弱 4、根据树种分枝习性、 5根据各部位枝条的生长状况6、根据花芽的着生和开花习性(具体展开) 29剪口和剪口芽的处理
剪口方式(剪口状态):剪口与芽的方向相反,斜面缓倾,其上端略高于芽0.5厘米。剪口面小易愈合,又利于养分、水分对芽的供应。 剪口芽的方向:应与将来延长枝的生长方向一致。 30大枝锯除法
1、截口位置:切口稍凸成馒头状
2操作方法①先锯下再锯上,上锯口稍超前下锯口。②用利刃削平伤口,伤口平滑,有利于愈合,;③保护伤口。涂上护伤剂以免病虫害侵害和水分蒸腾。 3大枝需采用三步锯截法
31冻害的防治方法
1、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寒力
3、树体保护:①浇“冻水”和灌“春水”;②全株培土或根茎培土;③涂白;④主干或基部包草;⑤搭风障; 4、受冻后树木的护理 ①治愈伤口;
②加强管理; ③对受冻害的树体要晚剪和轻剪。 32造成冻害的有关因素: 1、抗冻性与树种、品种的关系 2、抗冻性与年龄有关
3、与枝条的成熟性有关
4、与枝条休眠有关
5、低温来临的状况与冻害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6、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33)干梢的原因 ①枝条成熟度低,如采用大规格的苗木移栽或秋季灌水,苗木生长过旺,枝条木质化不好;②幼树越冬后大风造成树木“冻、旱”,即生理干旱。③全期生长型易发生干稍。 黄金柳、馒头柳、毛白杨、刺槐、红叶小檗等引进树种都有抽条现象。
34条裂(撑裂)的原因 主要是一些速生树种,采用大规格的苗木截干栽植,由于树体积累养分充足,萌发枝条生长迅速或枝条集中在一侧生长,而树干的直径生长明显滞后,结果在分支处的树干部位形成明显的肿胀,造成树皮撑裂(一般在生长枝条的对面)并向下延伸。如柳树、刺槐、
35 树木伤口的治疗
刀刮净削平→药剂消毒(2-5%硫酸铜液,0.1%的升汞溶液,石硫合剂原液)→涂保护剂(沿油、接蜡、地板蜡)。
36确定栽植密度的原则
总的原则是:树木成年后冠幅不重叠,通常株行距为2-7米。
1、根据树种的生态特性确定 2、根据生长特性确定 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 4、根据树种用途确定
5、根据栽植方式
6、其它如人流、车辆多易稀、反之易密;楼前易稀。
大型论述题:(太长了,不打了) 1混交林配置要点
2绿化类型对树种选择的要求 3种内种间矛盾的调节措施 4不同栽植季节的利弊 5大树移植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