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概述(第2课时)
[课程名称]
摩擦和磨损
[教材版本]
李世维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摩擦和磨损的危害及磨损的种类。
2、 了解磨损的过程与类型。
二、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摩擦副的摩擦状态和磨损形成机理,能够分析零件磨损的原因,提出减少磨损的具体措施。
三、 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对摩擦磨损的重视程度,做好机器的日常润滑维护与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四、 教学要求
1、 了解摩擦磨损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当尽量减少磨损,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2、 了解摩擦和磨损的种类及形成机理,为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磨损,能根据工作条件分析零件的磨损原因,并提出减少磨损的方法。
[教学重点]
磨擦分类中的边界磨擦与混合磨擦的形成。磨损种类中的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
[难点分析]
边界磨擦和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法、归纳法
[学生分析]
1、 学生对摩擦的危害重视不够,而又不现实地提出不要摩擦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节
内容,使学生能够正视摩擦和磨损的现实,对机器的润滑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2、 该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课中一定要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果,如磨料磨损可举眼不柔沙的实例。
[教学资源]
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安排]
教学步骤:讲授为主,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1学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5分钟)
1、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磨擦,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时间久了鞋底要磨损。为了减少磨损,尽量把地面做得光滑,走路省力又可以减少磨损;但太光滑了却走不了路,如在光滑的冰面上寸步难行。有时候又需要加大摩擦,如汽车刹车时,能尽快地停下来,这是希望路面粗糙些,摩擦力大些,刹车带与刹车轮能尽快闸紧抱住。
2、只要是两个相互运动的表面,就必定会产生摩擦,只要有摩擦就必定产生磨损,这是正常的现象。研究摩擦和磨损的类型和机理,目的是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机械零件的使
用寿命。
二、 新课(35分钟)
重视摩擦对机器零件的影响,目前世界上约有30%~50%的能量消耗在各种形式的摩擦中,约有80%的机器是因为零件磨损而失效。所以减少摩擦磨损,研究摩擦磨损的原因是关系到延长零件使用寿命,节约能源的重要问题。
1. 摩擦
讲授中重点放在摩擦副的摩擦状态来分类,而边界摩擦的内容难以理解,应举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在机器中,纯干摩擦的现象是很少的,大多是相互运动的表面都有润滑油存在。一般处于润滑状态的机器,大部分表面处于混合摩擦状态。要做到纯液体摩擦状态比较困难,处于液体摩擦状态的运动表面其磨损极小,只是在启动阶段表面有些磨损,因为液体对零件表面的摩擦很小。
2. 磨损
任何相互运动的零件的磨损过程的曲线都是一样的,都必定经过磨合、稳定磨损和剧烈磨损的三个阶段,只是稳定磨损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设备的润滑和维护好坏息息相关。延长稳定磨损阶段,正是课程研究的最终目的。
按着磨损的形成机理,可以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和腐蚀磨损。这几种磨损中,唯独疲劳磨损不易理解。
讲授粘着磨损时,要突出两运动表面产生接触、发生摩擦接触,温度剧烈升高,达到
两个运动的表面相互粘着在一起,才产生粘着磨损。如人从滑竿上快速滑下,双手与杆强烈摩擦发热掉皮。
讲授疲劳磨损时,要突出两运动表面反复作用的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零件的运动表面或浅层处形成疲劳裂纹,而且必须有润滑油的存在,润滑油顺着裂纹渗入到表层内,两表面的相互挤压;使渗入内层的润滑油产生高压,导致金属颗粒从零件的表面上被挤下脱落下来,形成许多月牙形的浅坑,即为疲劳磨损。
三、 小结(5分钟)
1、 摩擦和磨损是零件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目的是如何减少磨损,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 常见的摩擦状态为混合摩擦。应努力使零件处于液体摩擦状态。
3、 磨损的类型很多,应当根据磨损的种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