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上海
200093)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在办学形式、管理方式、办学环境、学生特征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这使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面临特殊要求和挑战。在合作办学进入的新阶段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双重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对策进行研究,将对中外合作办学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更加健康、有序开展办学活动,服务学生享受特色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办学单位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卫生党委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2018年重点课题“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项目编号:2018ZX104)成果。负责人:王丹;参与人:闫绪锋、马前锋、郝红梅、作办学党建工作研究”
郭凯、沈逸鲲、刘斯萌、李古今。
[作者简介]王丹(1982—
),女,黑龙江勃利人,汉族,硕士,讲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外
事办公室(国际教育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合作办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在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的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9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总数2365个,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为50万人。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各类高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为学校自身专业建设改革、办学思路拓展、人才培养水平提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地区行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中外合作办学,在办学形式、管理方式、办学环境、生源组成和师资组成、就业和深造渠道、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面临特殊要求和挑战。
一、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
①”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是“以我为业的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办得好的中学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底线
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都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了中
②
”没有方向方主导权,很好地守住了应有的底线。
的办学势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外合作办学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开展党建工作是基本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一种创新和改革,全球化背景必然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体现育人时代特色;开放式和灵活性办学特征必然使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党建工作指引和保驾护航。2018年9月在第九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教育部国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对外司副司长方军提出
开放的主阵地,多元思想文化交融,加强党的建设
③
”中外合作办学是做好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保障。
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先进知识和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广泛接触国外教育和国外文化,对其加强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成为必要。尤其在合作办学进入“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的新阶段和全面从严治党
25
,这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坚持中主、为我所用”
方主导权,中方主导权是中外合作办学确保正确办
党建纵横
DANGJIANZONGHENG
的新形势的双重背景下,对合作办学的要求不只停留在对知识和教育资源的简单照搬和机械引进,更
要注重引进质量的提高和引进效果的提升,并且要求合作办学要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大局,这样的背景要求中外合作办学要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局视角下审视自身党建工作,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效果,提升事业使命感。
二、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对象思想观念多元,党性意识薄弱,政治信念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在办学形式、管理方式、办学环境、学生就业和深造渠道等方面与普通专业均具有较大差异。合作办学有一定比例的课程是由外方院校完成实施,其教师、教材、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外方,故其在引进国外教学资源的同时,国外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习惯也不可避免被一并带入。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和时尚意识较强,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和外来思想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倾向不可避免会受到外国意识形态和文化
观念的冲撞和影响
。“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观念等诸多方面与我国大有
不同”[4]
,多元文化背景导致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对象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内的学生,其总体党性意识薄弱、政治信念不足、思想观念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大众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认识不足、党建工作创新力不足
如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与普通办学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社会、学校以及办学单位及其师生本身自然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与普通学院(专业)做区别化对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
目)内的学生被自动贴上了“国际化”
“非常态”的标签,在大众观念中,他们的特色是享受从国外引进
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中国教育领域的传统,尤其是党建内容不是他们的特色和所应追求的目标。大众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明显不足。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停于口号、流于形式,很多办学单位是为了应付检查、评估等才对党建工作有所意识和行动,而且大多党建工作保持在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内,与普通专业的党建工作一并开展、简化开展,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创新性、针对性与开展效果不尽理想。
26
(三)中外合作办学自身管理体制给其党建工作提出挑战
按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的常规管理机构是外方人员占一定比例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这就给党组织的“全面领导”提出挑战,容易出现对合作办学的主导、领导权问题的认识错位。“三会”里党员占多大比例,“三会”与党组织的关系如何界定,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党组织与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如何理顺,“三会”中的外方人员对党的领导、党的参与、党建工作如何认识和理解都是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与普通(学院)专业在“党的领导、行政决策、管理模式等
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5]
三、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对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和规律,规范严谨的制度建设和春风化雨的文化活动相结合,深化内涵和
丰富外延相并举,舆论引导与措施建设同进行,刚柔并济、多措并举,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水平。
(一)健全中外合作办学党建规章制度,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不能照搬普通高校传统党建工作的通行做法,而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满足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
”[6]
把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纳入各高校、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依法治校”
、依法治学的轨道上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中外合作办
学党建工作的有关精神和政策,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使得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有法可依,进一步确立党组织对合作办学的领导、监督、保障功能,体现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界定“三会”与党组织的关系;建立“三会”中党
组织人员参与机制;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合作办学重大事项的范围;理顺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党组织与学校相关部门之间隶属关系。团结、凝聚外籍师生和管理人员,宣传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取得外方对党领导和参与合作办学管理面的理解和支持。还要明确党建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提高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教育的内涵,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活动形式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特殊性,普通党建工作模式很难适应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应有所突破和创新。
第一,在内涵上,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不应拘泥于以灌输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党建。各办学单位应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规律、特点、所处阶段,不断深化党建工作的内涵,除了发展党员和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以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外事纪律法规和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西文化比较教育都应列入新时期党的教育的内容。用国际比较和国际交流强化“四个自
信”
,用我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接、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中国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用外事纪律法规礼仪教育、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培养学生在中外交融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下辨别是非能力和抵御腐蚀渗透的能力,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指引和保障。以深化党的教育内涵的方式,增强党的教育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第二,在形式上,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活动受众范围应更宽广、活动形式应更丰富。一是应扩大党建活动受众范围。党建工作的受众不应仅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切对我党有兴趣、有好感以及一切可能被吸收到党组织、可能有助我党事业发展的人员都应成为党建工作和党建活动的受众体,借此扩大对党的宣传。办学单位不仅可以向将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学生灌输党性知识,还可以向外籍教师和管理人员传播中国力量、宣传我党先进事
迹,使他们
“爱华、知华、友华”,助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二是应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在党课讲
座、座谈交流、党员发展等传统党建工作形式基础上,从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投其所好、满足个性,拓展爱国主义电影节、网络党务平台、党史英语沙龙、名人党建讲堂、党员榜样工作站、中西文化课堂、国际形势与外交课堂、外事礼仪培训、党建社会实践与服务等党建活动,增强活动的效果化、特色化、品牌化、吸引力,建设一批结合中国特色和国际文化、兼具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形式新颖、切实有效的党建活动。
(三)营造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文化氛围,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措施建设
针对大众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的现状,除了通过建立健全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机制等刚性手段以外,还应加强舆论引导和文化氛围营造
,“做好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工作”。以全面有效的措施手段和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针对合作办学学生特点,以其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文化氛围、激发党建活动的活力和吸引力,以提高合作办学师生对我党的认识和认同,使师生接受、理解、参与党建工作和党建活动成为自然和习惯,让学生追求入党像追求韩潮日剧一样,成为时尚和潮流。
有规划、无死角,大力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党建有效措施和手段。建立外籍教师价值观监督机制、引进课程和引进教材管理和监督机制、思政理论课管理和监督机制、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校园文化助党建机制、海外学习阶段临时党支部管理机制、学生党团干部示范管理机制。通过措施,把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纳入常规化、正规化、有效化、特色化的轨道中来,真正发挥党建工作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保驾护航作用,确保中外办学保持正确办学方向,更加健康、有序开展办学活动,服务学生享受特色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提升。
注释
①来自2017年4月29日教育部
“新闻吹风会”提法。②据厦门大学中外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统计显示。③来自2017年7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Z].2003.[2]黄金鲁克.中外合作办学“一期”,讲了啥?[N].中国教育报,2018-06-01(6).
[3]张丽敏,吕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及实效性研究[
J].学理论,2015(4):192-194.[4]李倩.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
2016.(2):30-31.[5]曹安.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5):26-28.[6]刘地松.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
2018(6):41-45.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