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控教材的基本思想,肯定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样应包括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并掌控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形挑选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
2.进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形灵活挑选算法进行运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视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感遭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并掌控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挑选算法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摸索,解决问题,然后通
过全班交换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视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挑选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遭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挑选运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对口令游戏
2、叙述:同学们爱好整十、整百数之类的吗?其实我们运算常常常会用凑整的方法使得运算更简便,接下来让我们连续一起来解决一个与运算有关的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初学交换
(1)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自己尝试解答。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体验多种运算方法
a.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三种不同算式) 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
b.你是爱好用哪种方法进行运算的?为何?
c.那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挑选这三种的哪种方法运算更简便?为何?
2.合作引领
(1)举例: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100-20-80=100-(20+80) 160-32-60=160-60-32 ………… (2)总结规律 讨论总结:
①交换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运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小组交换一下,你们组在运算连减时你们认为怎样运算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也能够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挑选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运算。
③(出示连减的简便运算方法。)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板书:用字母表示 a-b-c=a-(b+c)=a-c-b -▲-■=-(▲+■) 三、反馈提升 (一)相机测评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2.挑选题。看看哪种方法好。 3.数学小医生。 (二)拓展提升
1.运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2 一、谈话引入,激发爱好。
师:同学们,我们在做运算时,总是期望做得又对又快。你要仔细肯定能实现你的愿望,对于有些题目,运用简便方法运算,那将做得又对又快,有爱好学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①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9页情形图。
②师:李叔叔爱看书,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③生看题,知道题意。
④师:看到第66页,是什么意思?
生:看了66页。
师:请你帮忙算算,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演算,小组里交换。 ⑤生汇报。
生甲:234-66-34 生乙:234-66-34 =168-34 =234-(66+34) =134(页) =234-100 =134(页) 生丙: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⑥师:他们是怎样运算的? 生甲:我是从左往右按顺序算的。
生乙:我发觉两个减数相加得100,再用234减去100,得134,这样算比较简便。
生丙:我发觉234-34,恰好得200,200-66得134,这样算比较简便。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算得对。
⑦议一议,你爱好哪种方法?学生自由讨论。
⑧师:遇到这类比较有特点的题目时,可以采取生乙、生丙的简便算法比较好。一个数连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一个数连减去几个数,如果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的部分,把它先减去比较简便。
2.完成第39页“做一做”的第1题。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生汇报。
生甲:528-53-47 生乙:470-254-46
=528-(53+47) =470-(254+46) =528-100 =470-300 =428 =170
生丙:545-167-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教学例20。
①出示教材第40页例2图。 师:看图,说说你所见的。
②师:看左图,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生甲: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就知道了。 列式:56+31+19 56+31+24 56+19+24 31+19+24
生乙:我是这样运算的,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再与100元比较,多的钱与哪本书的价钱接近,把它除去,那么另外三本书的总价钱在100元左右。
生按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师:哪种方法最简便?
生丙:生甲的方法要算四道式题,生乙的方法只算一道式题,都能解决向题。
生丁:我认为生乙的方法好。
师:生甲、生乙的方法都对,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认为生乙的方法比较简便,具体做题时,多动脑,想出好办法来。
③师:看右图,我付100元,买这两套书,找回多少钱? 生小组里交换。生汇报。
生甲:100-48-47 生乙:100-(48+47) =52一47 =100一95
=5(元) =5(元)
生丙:这两套书的价钱小于50,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50-48和50一47,还剩2+3=5(元)。
师:讨论一下,谁的方法最简便? 生丁:生丙的方法最简便。
师:生丙的方法简便。做具体题时,多分析,想出恰当的办法解决。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你会填。在0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52+ ) 1500-28-272= (28○272) 415-74-26= ○( ○ )
2.教材第41页第2题,第39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清楚?能和大家交换吗?
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3 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知道,在实际运算中也有运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运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根据,行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情势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重视与旧知的联系和在乎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知道并掌控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觉进程中训练学生视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别到一样,再由一样到特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并掌控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进程:
一、情形激趣,提出料想 1.情形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庞大的成功,而且,他们立刻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 他们每天都在辛劳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遭到数学的广泛运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换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④运算:(发觉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视察、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觉这两个算式非常成心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视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交换,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摸索
A.触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B.触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显现了一次,在右边显现了两次。
C.运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
2.提出料想
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
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知识、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寻识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觉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在教学。)
二、举例验证,证明公道性
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行判定,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料想的特点。
2.分组举例
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运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3.交换: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
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相同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进程,经历归纳概括的进程。) 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 1.个性概括
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
强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是写不完的。 你能用一个式子将所有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统一认识
教师指出一样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b)×c=a×c+b×c
给出规律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觉了这个非常有趣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进一步认识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等。
齐读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进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特别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运用,深化认识 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问:为何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 2.你会填吗?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何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何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入知道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48+52)
这两个式子你想挑选哪个进行运算?为何?
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运算变得简便吗? 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运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视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运算中的意义。) 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运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 ①34×72+34×28(订正时问:为何不直接算) (80+4)×25
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根据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何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运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运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②21×25 75×99+75
小结:在运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条件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运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觉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学生举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个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4 教材简析:
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算
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控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让学生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判定运算结果的公道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运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爱好和自信。
教学进程:
一、讲授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摸索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当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当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何不能连线?
(1)(58+12)×14应当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干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当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进程完全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运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运算46×12+54×12 视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运算。交换:=(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挑选。)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订。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进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视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摸索题 99×99+199○100×100
视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换进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进程 发觉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进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进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换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1、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发觉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渐知道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进程: 具 体 内 容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摸索:(1)有几种搭配方案 (2)挑选你爱好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挑选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肯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合作交换 (约10分钟) 2、汇报交换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由于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顺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运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精讲点拨 (约8分钟)
(二)视察比较、猜测验证 1、视察比较 2、提出料想。
师:视察上面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们有什么发觉? 3、举例验证。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验证,看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三)总结规律,概括模型 1、总结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觉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很了不得。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规律吗?(生猜测)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齐读)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
2、用字母表示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分配律? 三、测评总结(约12分钟) 巩固运用,训练提升 1、请你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 + )×20
66×28+66×32+66×40=( + + ) ×40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前两道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运用,后三道属于乘法分配律的反向运用。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56×28 (18+15)×26=18×15+26×15 (11×25) ×4= 11×4+25×4 (45-5)×14 =45 ×14 -5 ×14
强调: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能够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3、用乘法分配律运算下面各题。 (40+4)×25 39×8+39×6-4×39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题吗? 86×101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到此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