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本的宿命:破产
作者:阿 斗
来源:《商业文化》2009年第09期
8月27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通过《人民法院报》发布了关于铁本破产的公告,这也意味着,五年来一直被各方申请重组的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已逃不开破产的宿命。 铁本之痛
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1996年,一个叫戴国芳的农民后生在这里创业起家,尔后搅动起一场轩然大波。
戴国芳,常州武进区东安镇人。东安镇曾经是数一数二的穷村,村里大半村民是戴氏宗族。因家境贫困,他12岁就辍学回家了。先是放牛,后来做泥瓦匠,再后来又和父亲一起靠收破铜烂铁为生。谁曾想,每天的小本生意让他发现,炼铁能赚大钱,于是,在稍稍积攒了一点钱后,他就开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炼铁作坊。当时的东安镇有几家小厂,对废铁的需求量很大。戴国芳顺风顺水地淘到第一桶金后,接连承包租赁了江苏六家濒临倒闭的钢铁厂,随后在常州创建了江苏铁本铸钢有限公司。那一年,他28岁。
以铁为本,发展壮大,这是“铁本”的志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实铁本公司的起点很低,初期基本上是土法炼钢。戴国芳在1998年底从国营钢厂买了二手的电炉进行改造,2000年开始搞转炉。2002年又开始琢磨高炉。经过近十年的奋斗,戴国芳已拥有几十亿元资产,被当地誉为民营钢铁大王。2002年初,戴国芳极度看好钢铁产业前景,他向当地政府申请建设铁本新厂,筹划在常州市新北区魏村镇和镇江扬中市西来桥镇建设大型钢铁联合项目。戴国芳的新项目与常州市政府追求GDP的目标不谋而合,相关部门官员极力鼓动铁本新厂扩大规模,令戴国芳的脑袋更加发热起来。当年5月,他先后成立了七家公司,把项目化整为零,拆分为22个项目向有关部门报批。当年9月至2003年11月,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扬中市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先后越权、违规、拆项审批了铁本合资公司的建设项目。
在所谓的审批程序完成之前的2003年6月,铁本就已进入现场施工。很快,一个设计能力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人民币,占用耕地6000余亩的铁本新厂就有了雏形。此时,戴国芳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为自己挖了一个坑。
2003年,全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96.6%;次年一季度又完成投资334.9亿元,同比增长107.2%。而2003年全国钢产量已达到22234万吨,占世界的23%。面对钢铁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的通知,明确要求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对相关行业的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国务院随即派出联合检查组赴重点地区进行督促检查。恰好,铁本新厂成了靶子。
其实早在2004年2月,违规上马的新铁本就已暴露。此后,国务院派出由相关部委的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对铁本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认定:这是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犯罪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
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责成江苏省和有关部门对铁本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随即,包括常州市委书记、扬中市委书记、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在内的多名官员受到严重警告、撤免、责令辞职等相关处理。其他涉嫌犯罪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为铁本的法定代表人,戴国芳当然躲不过这场牢狱之灾,这是他始料不及的横祸。在拘留所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数次哽咽,满面悲伤,也许那时他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铁本身后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自己还会落到这步田地?
不仅是戴国芳,其实直到今天,坊间对“铁本事件”也存在异议。在人们的印象中,如此大的项目,一旦投产运营,即使遭到查处,最多是被罚款而不是停项。有人认为,中央的查处干扰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尤其是给地方经济造成了损失。还认为,对戴国芳处罚过于严厉,假如铁本不是一家民营公司而是国有企业,国字号老总会因此锒铛入狱吗?而且这里面本身就有当地政府推波助澜的因素,为什么就该戴国芳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显然,这里面存在认识的偏差。 铁本之债
根据常州武进区人民法院的公告,2004年5月8日,该院依法受理了债权人申请债务人铁本公司的破产案。经审查,企业已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符合法律规定的宣告破产条件,因此宣告铁本破产。根据中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清算程序分为企业资产清算、评估、拍卖、分配等多个步骤,一般需要数月时间。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已经有上百位中小债权人进行了登记申报债权,债权人大会也已经开过一次,但是何时进行破产财产的最后分配,时间还没有确定。这位知情人士说,由于目前铁本老厂还在进行生产运营,铁本老厂的资产也会通过挂牌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不过,何时进行挂牌目前也还没有确定时间,需要等待清产、核资、评估工作结束。目前有中介公司正在对铁本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不抵债的铁本公司究竟欠了多少债?这应该是个很容易计算的数字。目前已知,铁本新厂项目被叫停时,已经投资2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25.6亿元;客户订货预付款2.37亿元。此外,公司还将2003年的近5亿元经营利润也全部投入铁本项目建设。
欠债还钱,债务人铁本公司责无旁贷。然而如果将形成这些债务的责任全部归于铁本公司,也是不尽公平的。
据知情人透露,铁本项目的主要贷款银行有三家,按贷款量大小分别为中国银行常州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常州分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常州分行。此外还有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这里面,农行是铁本公司的主要往来银行,其他几家银行都是主动上门承揽了部分承兑贴现业务,而作为铁本公司最大债权人的常州中行,以前与铁本公司并无业务关系。 银行主动献媚铁本,主要是看见了铁本外表的气势,认为有利可图。出于竞争的需要,这几家银行互不沟通客户信息,只想着自己上业绩,出效益,忽视了资金的安全。
当然,在这股贷款热中,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可低估。在2003年10月常州市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上,一位政府负责人就在会上提出:希望金融机构能集中资金投向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对地方经济促进意义大的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常州经济的扶持力度,实现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的双赢。
夭折的铁本新厂非但没有给金融机构和地方经济带来双赢,反倒让参与各方输得一塌糊涂。除了戴国芳,至少跟当地政府的缺乏科学发展观,急功近利,以及当地金融机构对资金安全的忽视有关。事实上,当年铁本公司的固定资产约12亿元,净资产约7亿元,销售收入17.7亿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这样的财力,根本无法支撑上百亿的巨型量级项目。当地政府为什么会鼓励戴国芳和金融机构盲目投入?金融机构为什么对铁本新厂趋之若鹜?这恐怕不单是某个人的问题。
其实,由铁本新厂引发的债务不仅仅表现在资金方面。铁本新厂已停工整整五年,现在,那片土地上到处是废弃的钢筋、砖石。五年的风雨侵蚀已使得那几座没有建完的破败不堪,原先的良田现已无法恢复耕种。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失去这片土地耕种的农民尽在何方?有没有人想过,铁本新厂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其实也是欠下的一笔人情债。
铁本新厂的原先占地已经不能复耕,但这片土地绝不能荒废。新人也要理旧账,当地政府必须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铁本之辨
2009年4月17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铁本事件中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一审宣判。法院经审理查明,铁本在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间, 共将价值2.39亿余元的无票不合格生铁,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开具废旧物资销售发票,申报抵扣税款2389万余元。由于戴国芳主动向税务机关承认错误,并且补交了税款,等同于自首及有立功表现,所以获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5年。 以“扰乱经济秩序罪”开始,却以“抵扣税款发票罪”受罚,这样的判决似乎跟“铁本事件”不是一个逻辑范围。据说有人看见法庭上的戴国芳第一次显现出少有的惊讶,他甚至在私底下对人说,要是当初不主动提交自查报告,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事实上,还有更加简单的问题让戴国芳无法释怀。比如,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权力介入,铁本新厂能够上马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在中央政府否定了地方政府做法后,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地方政府就变了脸,独独把戴国芳直接推到国务院联合检查组的面前。难怪戴国芳在看守所里伤心地说,“所有手续都是政府去搞的,我们也没有去过问这些事。当政府说可以动了,我们就开工了,我都是在听政府的话,这有什么错呢?”
戴国芳当然有错,如果不算后来作为给铁本收尾的偷漏税之罪,他最大的错误是他同意了这种赌博式的投资,并且接受了地方政府与当地金融机构的非理性捧场。他也许还觉得冤枉,因为就在铁本消亡之时,被喻为“铁本第二”的宁波建龙却在2006年3月15日获得新生。而在2004年5月,宁波建龙同样属于违规、越权审批上马的项目受到上方审查,不过是没有遭到灭顶之灾,反而在后来的市场火爆期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两相对比,戴国芳的确有点冤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2004年4月19日锒铛入狱,到2009年4月17日一审宣判,被判处5年徒刑的戴国芳刚好也被羁押了差不多5年,于是,宣判之时也成了他的恢复人身自由之日。不知他想没想过重回铁本,也不知有多少人劝他重回铁本。但是现在,随着铁本进入法定破产程序,他想不想回铁本都成为不可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铁本事件也将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被岁月的浮尘所掩埋。 不过,尽管人们习惯于健忘,铁本事件遗留的课题却值得当事人和旁观者认真思辨。从地方政府的力捧,到省级政府的暧昧和回旋,再到国务院和中央部委对铁本的棒杀,直至法院对戴国芳的最终判罚,无不带有标本性的意义。可以说,铁本事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事件,而是行政权力的特殊展现。甚至还可以这样说,铁本本身的违规做法并不特别,也正是因为铁本事件的普遍性,在宏观调控需要杀一儆百的时候,铁本成了权力出击的典型。 铁本破产了,戴国芳的理想是否也已彻底破灭?
不管怎样,戴国芳曾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因为自己的勤劳获得过常人难以比拟的巨额财富,他也因为自己的糊涂而引来牢狱之灾。哀大莫过于心死。如果他心未死,这位12岁就已经辍学的农家后生,应该是一个最有学问的企业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