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海水 C.矿泉水
D.洁净的空气
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沼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开水沸腾 D.蔬菜腐烂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净水 C.铜丝作导线
B.氢气作高能燃料 D.液氮作制冷剂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向试管滴加液体
5.下列物质与环境问题中的大气污染无关的是( )
A.二氧化硫(SO2) B.一氧化碳(CO) C.氧气(O2) D.二氧化氮(NO2) 6.能用于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最简便方法是( ) A.闻气味
B.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高锰酸钾 B.二氧化锰 C.空气 D.过氧化氢 8.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磷+氧气B.石蜡+氧气
五氧化二磷 水+二氧化碳
C.氯酸钾D.高锰酸钾
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9.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选用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火星四射 D.对于不易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二、填空题
11.(4.5分)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
12.(4.5分)现有如下仪器:a.量筒; b.玻璃棒 c.药匙 d.托盘天平 e.酒精灯; f.胶头滴管(请用序号回答). (1)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2)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3)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13.(6分)将黑色固体粉末A与白色晶体B混合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C,而黑色固体粉末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另一淡黄色固体D在无色气体C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气体E是导致“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 (1)写出物质B的名称: ; (2)物质A在上述反应中起 作用; (3)写出D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
14.(15分)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氧气制取的研究.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b .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择和 或 (填字母编号)组合成整套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若选A装置做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装置,则装置应如何改进 ,理由是 .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明明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一片区九年级
(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秋•临沂月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海水 C.矿泉水
D.洁净的空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B、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点评】洁净的空气是指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例如不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气是洁净的空气,仍然属于混合物.
2.(2015秋•仙桃期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沼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开水沸腾 D.蔬菜腐烂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锅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开水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蔬菜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2016秋•临沂月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净水 C.铜丝作导线
B.氢气作高能燃料 D.液氮作制冷剂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活性炭净化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具有吸附性; B、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C、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液氮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氮的物理性质﹣﹣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4.(2016秋•临沂月考)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向试管滴加液体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2016秋•临沂月考)下列物质与环境问题中的大气污染无关的是( ) A.二氧化硫(SO2) B.一氧化碳(CO) C.氧气(O2) D.二氧化氮(N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所以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都会污染空气,而氧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故选:C
【点评】熟记空气污染的途径,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净化我们的空气而出力.
6.(2016秋•临沂月考)能用于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最简便方法是( ) A.闻气味
B.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可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分析.
【解答】解:A、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故用鼻子闻无法鉴别,故错误;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故错误;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只能鉴别出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有可能熄灭,故空气和二氧化碳不易鉴别,方法不是很好,故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本题的考查,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组合、迁移、应用能力,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7.(2015秋•海淀区期中)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高锰酸钾 B.二氧化锰 C.空气 D.过氧化氢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本题可根据具体物质的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含有氧气要么是氧气本身要么就是混合物. A、高锰酸钾中只含有高锰酸钾一种物质,不含有氧气,故错误; B、二氧化锰中只含有含二氧化锰一种物质,不含有氧气,故D错误;
C、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所以含有氧气;故正确; D、过氧化氢中只含有过氧化氢一种物质,不含有氧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掌握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6秋•临沂月考)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磷+氧气B.石蜡+氧气
五氧化二磷 水+二氧化碳
C.氯酸钾D.高锰酸钾
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氧气故选项正确. B、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
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误. D、高锰酸钾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16秋•临沂月考)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选用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滴管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中不能触摸药品和品尝药品的味道,故A错误;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
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壁,否则会污染药品和滴管,故B错误;
C、在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采用就近原则,量取8mL液体,应选取的量筒的量程为10毫升,选用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产生的误差太大,故C错误;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否则液体沸腾时喷出会伤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2016秋•临沂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火星四射 D.对于不易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并非 所有物质,如:硫、碳等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点燃才发生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的浓度不够,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正确; D、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不易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氧气的化学性质、收集气体所要考虑的气体的性质即可正确解答. 二、填空题
11.(4.5分)(2016秋•临沂月考)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化学式):
水 H2O ;二氧化碳 CO2 ;五氧化二磷 P2O5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水的化学式为: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故答案为:H2O;CO2;P2O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4.5分)(2016秋•临沂月考)现有如下仪器:a.量筒; b.玻璃棒 c.药匙 d.托盘天平 e.酒精灯; f.胶头滴管(请用序号回答). (1)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c (2)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a (3)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 e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f .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该题. 【解答】解:(1)用于取固体药品的是药匙; (2)量筒用于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 (3)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酒精灯; (4)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故答案为:(1)c;(2)a;(3)e;(4)f.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作用,是较为简单的题型,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稍加留心即可做好.
13.将黑色固体粉末A与白色晶体B混合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C,而黑色固体粉末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另一淡黄色固体D在无色气体C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气体E是导致“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
(1)写出物质B的名称: 氯酸钾 ; (2)物质A在上述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3)写出D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
二氧化硫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文字表达式.
【分析】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说明A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淡黄色固体硫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据此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即可;A和B都是固体,反应能生成氧气,并且A是催化剂, 从而可以判断出A是二氧化锰,B是氯酸钾,C是氧气,D是硫,E是二氧化硫.据此分析.【解答】解:依据黑色粉末A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说明A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淡黄色固体硫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A和B都是固体,反应能生成氧气,并且A是催化剂,从而可以判断出A是二氧化锰,B是氯酸钾,C是氧气,D是硫,E是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1)氯酸钾;(2)催化;(3)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
14.(15分)(2016秋•临沂月考)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氧气制取的研究.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试管 b 集气瓶 .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择和 BC 或 BD (填字母编号)组合成整套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 .
(2)若选A装置做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装置,则装置应如何改进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理由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明明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E .(填字母编号)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文字表达式.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故选B发生装置;并依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a是试管,b是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 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BC或BD;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选A装置做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装置,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的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故填: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选择A装置;氨气是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A; E. 【点评】了解实验常用仪器,制取气体的装置选取方法,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玉枕纱厨,帘卷西风,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