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结合项目资源配置情况、技术能力状况,当地气象、水文条件等主要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承台施工作业风险LEC法评估结果表,见
表 。
表 1 承台施工作业风险LEC法评估结果表
序号 桩头凿除 承台施工 基坑开挖 施工准备 作业活动 单元 活动的内容 安全技术交底 劳动防护用品 施工便道 危害因素 安全技术交底是否覆盖全部参建人员以及是否规范。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不规范。 施工便道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便道承载力、便道宽度等不满足要求。 基坑开挖未按照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均衡、限时的方法开挖。 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未采取保证坡道稳定的措施 基坑周边、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超标 基坑上部排水沟底和侧壁未做防渗处理。 临边防护不到位 2m以上高处施工未搭设作业平台,高处作业不符合相关要求 电缆老化、破损,线路乱接,一闸多机,无可靠接地。 潜在事故类型 其它 其它 车辆伤害 坍塌 坍塌 坍塌 坍塌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触电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D=LEC L E C D 3 3 3 3 3 3 10 3 3 1 2 6 3 3 3 3 6 10 10 6 7 3 7 42 54 63 危害级别 二 二 二 三 三 三 二 二 二 二 15 135 15 135 12 108 1 1 1 7 60 30 30 42 1 / 7
序号 作业活动 单元 活动的内容 危害因素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潜在事故类型 起重伤害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触电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坍塌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其它伤害 高处坠落 其它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D=LEC L 1 1 1 1 3 3 3 3 3 3 3 1 1 1 1 3 6 3 3 E 2 3 3 6 6 6 6 6 6 1 1 3 3 6 3 3 6 6 2 C 15 15 15 7 3 3 7 7 7 15 15 15 15 7 15 3 1 3 7 D 30 45 45 42 54 54 126 126 126 45 45 45 45 42 45 27 36 54 42 危害级别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垫层浇筑 混凝土泵管未清洗干净,余料脱空坠落 便道、场地承载力不足,车辆倾覆 电缆受损,电路乱接。 吊绳断裂,歪拉斜吊。 钢筋加工 及安装 起吊作业时,违章作业。 吊索具损坏、吊具掉落。 夜间作业,照明不够。 起重违规作业。 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少于两个吊点,水平吊运少于四个吊点。 5 级风及其以上没有停止模板吊运作业 坠落高度超过2米时,未设置操作平台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没有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浇筑混凝土时,人员立于模板上未踩牢,未做好防护 混凝土泵管未清洗干净,余料脱空坠落 渣土车拉土,挖机回填基坑时,因视线或其它原因造成人员伤亡,地基面承载力不足造成渣土车侧翻 清运渣土的车辆未封闭或覆盖 施工结束后,未及时回填密实 模板施工 砼施工 基坑回填 起重作业 冒险进入危险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地面有其它易滑物,作业场地杂乱。 2 / 7
序号 作业活动 单元 活动的内容 场所 危害因素 潜在事故类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D=LEC L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6 6 6 6 3 E 3 3 3 6 3 3 3 3 3 3 3 3 3 3 6 6 6 6 1 C D 危害级别 作业环境及外观 结构及零部件 吊具 钢丝绳 卸扣 防风防滑装置 报警装置 防护设施 支腿回收锁定装置 电气设备 司机室 起重机械运动部分与建筑物、设施、输电线的安全距离不够。 起重机运行轨道明显松动,或存在影响运行的明显缺陷。 主要受力结构件存在缺陷 未按照规定设置防脱钩装置,或者防脱钩装置失效。 吊具悬挂不牢固可靠。 吊耳出现变形。 钢丝绳使用不规范 卸扣存在缺陷 未按规定设置防风防滑装置 未设置蜂鸣器、闪光灯等作业报警装置,或报警装置失效。 防护罩、防护栏存在缺陷 汽车吊未装设支腿回收锁定装置。 电气设备功能失效。 司机室各操作装置标志不清晰。 起重设备通行道路不平整、坚实 起重伤害 坍塌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15 135 7 7 63 126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15 135 3 1 3 3 7 108 36 108 108 21 三 二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二 三 三 二 吊装业作区四周未设置明显标志或警戒区;夜间施工没有足够的照明。 起重伤害 起重作业 作业前,未检查起重吊装所使用的起重机滑轮、吊索、卡环等。 吊物下方站人,未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大雨、雾、大雪及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进行吊装作业。 3 / 7
序号 作业活动 单元 活动的内容 危害因素 潜在事故类型 起重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D=LEC L 3 3 6 3 3 3 1 3 3 1 6 3 3 6 3 3 E 1 3 6 3 6 3 6 6 6 10 6 6 6 6 10 10 C 15 7 1 3 7 D 45 63 36 27 126 危害级别 二 二 二 二 三 三 二 三 三 三 三 二 二 二 二 二 大雨、大雪天后未及时清理冰雪并应采取防滑和防漏电措施。 电缆线路 配电箱和开关箱 临时用电 供电系统 接地和防雷 采用双机抬吊时,单机载荷超过了额定起重量的80%。施工中未保持起重伤害 两台起重机同步作业。 开始起吊时,未先将构件吊离地面200~300mm后停止起吊,并检查汽起重伤害 车吊的稳定性、制动装置的可靠性、构件的平衡性和绑扎的牢固性等。 汽车吊工作时的停放位置未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机械伤害 汽车吊作业前未将支腿全部伸出,并支垫牢固。 汽车吊作业过程中发现支腿沉陷或其它不正常情况时,未立即放下吊物。 汽车吊当起吊载荷时,起重臂违反规定进行操作。 被吊物品未绑扎牢固,存在散落风险。 钢丝绳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未采用三级配电系统、接零、漏电保护系统。 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没有与保护零线连接。 电缆线路未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或未采取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的措施。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小于0.7m,未设置保护层保护电缆。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超过30m。 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超过3m。 存在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的现象。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15 135 7 7 7 7 3 3 3 1 3 3 42 126 126 70 108 54 54 36 90 90 4 / 7
序号 作业活动 单元 活动的内容 危害因素 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不能防雨、防尘。 分配电箱未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 焊接和切割未采用不可燃或耐火屏板(或屏罩)加以隔离保护。 气瓶仪表损坏(减压阀、回火阀等) 气瓶距离明火距离小于10m。 氧气瓶、乙炔瓶未分开存放。 雨季来临前,未检查、修复或完善现场避雷装置、接地装置、排水设施,易冲刷部位未采取防冲或导流措施。 雷雨时,未停止露天作业。 夜间施工时,作业场所未设置照明设备,照度不满足施工要求。 作业时间未避开高温时段,在高温条件下的施工作业未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施工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未采取防晒措施。 易发生洪水等灾害的施工现场未加强观测、预警,发现危险预兆未及时撤离作业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 潜在事故类型 触电 触电 火灾 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 火灾 雷击 雷击 其它 中暑 火灾 自然灾害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D=LEC L 3 3 6 1 1 1 1 1 1 1 1 1 E 10 10 6 6 6 6 6 10 10 10 10 10 C 3 3 1 7 7 7 3 3 3 3 3 3 D 90 90 36 42 42 42 18 30 30 30 30 30 危害级别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焊接切割 焊接切割 雨季 特殊季节与特殊环境施工 夜间 高温施工 汛期 二、 风险分析结论 对承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出危险有害因素75项,通过评价,得出危害级别为二级(20 5 / 7 序号 作业活动 单元 活动的内容 危害因素 潜在事故类型 危害级别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控制措施 做好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和测量放样 规划固定取土、运输路线 基坑四周划定警戒区,严禁堆载 合理选择设备站位,作业时专人看管 定期维护保养,损坏部件及时更换 定期维护保养,按规定设置脱钩装置 起吊前,检查吊具 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巡视。 起吊前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更换。 基坑开挖 作业环境及外观 结构及零部件 基坑开挖未按照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坍塌 均衡、限时的方法开挖。 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坍塌 施工作业时,未采取保证坡道稳定的措施 基坑周边、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超标 坍塌 起重机械运动部分与建筑物、设施、输电起重伤害 线的安全距离不够。 主要受力结构件存在缺陷 起重伤害 未按照规定设置防脱钩装置,或者防脱钩装置失效。 吊具悬挂不牢固可靠。 吊耳出现变形。 钢丝绳使用不规范 卸扣存在缺陷 未按规定设置防风防滑装置 未设置蜂鸣器、闪光灯等作业报警装置,或报警装置失效。 防护罩、防护栏存在缺陷 汽车吊未装设支腿回收锁定装置。 电气设备功能失效。 司机室各操作装置标志不清晰。 吊装业作区四周未设置明显标志或警戒区;夜间施工没有足够的照明。 作业前,未检查起重吊装所使用的起重机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吊具 承台施工 钢丝绳 卸扣 防风防滑装置 报警装置 防护设施 支腿回收锁定装置 电气设备 司机室 起重作业 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安全人员现场巡查,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 对起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现场管理人 6 / 7 序号 作业活动 单元 活动的内容 危害因素 滑轮、吊索、卡环等。 吊物下方站人,未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汽车吊作业前未将支腿全部伸出,并支垫牢固。 汽车吊作业过程中发现支腿沉陷或其它不正常情况时,未立即放下吊物。 被吊物品未绑扎牢固,存在散落风险。 钢丝绳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未采用三级配电系统、接零、漏电保护系统。 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没有与保护零线连接。 潜在事故类型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触电 危害级别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控制措施 员落实安全责任 供电系统 临时用电 接地和防雷 进行现场巡视,专业电工每日巡查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