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12-20T14:06:46.34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8月第8期 作者: 杨金雄 曾兴[导读] 探析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指征与疗效。
洞口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 422300
【摘 要】目的:探析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指征与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DL和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ADL评分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手术治疗时,应该严格掌握指征,并且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能够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
脑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缺血性脑卒中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70%-80%左右,并且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占10%,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大面积脑梗死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1-75岁,平均(57.6±15.9)岁,36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40例为左侧、26例为右侧,其中20例双侧瞳孔均扩大、46例单侧瞳孔扩大,按照患者病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的疾病严重程度、性别比等资料对比无区别(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主要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包括营养神经、脱水剂利尿、运用血管扩张剂、脑细胞保护剂、抗感染治疗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再运用200U纤溶酶+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0d。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患侧朝上,选择颧弓上耳屏到顶骨正中线作为手术切口,在颅骨上钻5个孔,对骨瓣进行游离,在顶部骨瓣旁将正中线切开约3cm,尽量咬除蝶骨脊外1/3,使蝶骨平台和颞窝充分显露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骨窗大小,一般为10cm×15cm,将大骨瓣去除,使颅中窝充分暴露,并且对周围蛛网膜和硬脑膜进行大范围松解,对脑组织的张力和搏动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彻底止血后,运用人工硬脑膜对脑膜进行缝合,结束手术,术后运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好。同时,运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得分与疗效呈反比关系[1]。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GOS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治疗效果划分为4个等级:①生活自理:COS为5级,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且可以自主生活;②轻度残疾:COS为4级,患者部分肢体功能恢复,且基本可以生活自理;③重度残疾:COS为3级,且患者无法自理生活;④死亡[2]。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运用X2检验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并且运用均数±标准差(x±)表示计量资料,而组间ADL和NIHSS评分比较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ADL和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NIHSS和ADL评分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上升,且NIHSS评分下降明显,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主干脑动脉急性闭塞有关,具有较大的脑组织损害范围,常见症状有颅内压升高、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脑干受压、脑中线移位、脑疝以及脑水肿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3]。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时,保守治疗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的机体创伤,但是不能迅速改善脑水肿,无法有效降低颅内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研究发现,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及时清除脑水肿组织,使颅内压迅速降低,使脑组织血氧供应得到改善,使中线移位减少,从而降低病死率[4]。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时,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①经颅内CT检查,结果显示脑梗塞范围明显扩大且合并脑出血者;②已发生脑疝或者脑疝前期者;③肢体运动障碍、意识状态呈现出进行性恶化者;④颅内压升高明显,经脱水利尿治疗效果较差者;⑤GCS评分为4-11分[5]。此外,去骨瓣减压术能够降低颅内压,预防继发性再出血,有助于恢复患者意识,使病程缩短,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8%,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上升,这一结果与张子非[6]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去骨瓣减压术,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陈海霞,许振东.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4):1869-1870. [2]杜从斌,王世民,徐小林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指征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88-90. [3]李天栋,李建亭,白红民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0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4,20(10):1129-1130. [4]李传勇,刘海东.超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474.
[5]金虎,曹作为,余丹等.早期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7):410-411.
[6]张子非,郑雪丹,韩雅玲等.去骨瓣减压与内科保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初步疗效的比较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7):526-5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