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专题闯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1.(2016顺义期末统一测试)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实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将同姓诸侯( ) A.分插到各诸侯国之间 C.集中于王都之地附近
B.布置在边疆要塞之地 D.安置在殷商遗民周围
2.某某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某某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而不是“齐”的原因,下列历史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3.(2017西城期中测试)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 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③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2016北师大附中期中)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个体农业 B.“相地衰征” C.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1 / 10
word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6.在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某某、某某和某某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7.(2017四中期中)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行“殷墟妇好考古发掘特展”,妇好作为商王的正妻之一,生前深得信任和宠爱,死后得以厚葬。某观众据自己的观展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观展记录
A.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
商朝时女性地位很高
一位女将
B.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
这些卜辞是研究商朝历史的一手史料
甲骨卜辞
C.妇好墓中有大型的青
商朝时中国开始有了酒
铜盛酒器
D.墓内发掘出的6 800多枚海贝,经鉴定为货贝
8.(2018西城五校联盟)春秋战国时期是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变化有( )
2 / 10
结论
现在中国的南海地区当时由商王直接管辖
word
①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②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③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④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7丰台二模)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X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10.(2018丰台期末)下列主X与“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11.(2017东城一模)观察下图,序号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采取了焚书控制思想的措施 B.②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C.③诞生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D.④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
3 / 10
) word 12.(2016西城适应性练习)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7文综)(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
年龄段 1—3岁
称谓
孩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0岁以前 孺子 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10岁 13—15岁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男) 15岁左右
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男)
15岁(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
舞象 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男)
满20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分)
4 / 10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
word
材料三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材料四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
——吴虞《说孝》(1920年)
材料五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中华人民某某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孝亲尊师善待人”
——《中小学生守则》
(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14分)
14.(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政治、经济、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会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 / 10
word 材料一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阶级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
——X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在韩非子看来,用宽松而舒缓的礼乐象征来垂戒,靠未必善良的人性自觉来拯救,都是缘木求鱼的迂阔思路。他的思想有两个基点:一个是人性之恶,……一个是……时代变了,治理方法不能不变。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型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不同。(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并指出儒法两家是主X如何来重建秩序的。(10分)
(3)材料三中侯建新认为明清时期商人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是什么。(8分)
6 / 10
word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大意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以王族的血缘关系为依据,逐级分封,建立起以逐级臣属和纳贡为条件的家族系统。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表述都不全面,排除。
2.B 西周最初实行分封制时,分封的对象有三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分封制又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故B项为正确答
7 / 10
word 案。A项与史实不符,两国历史同样悠久;材料与分封制有关,与孔子无关,故C项错误;齐、鲁在分封制下等级体系一样,故D项错误。
3.B 在宗法系统里,天子永远是大宗(宗主),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因此①错误,排除,正确答案是B项。
4.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农业生产出现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生产力极其低下,只能进行集体劳作,本题选D项。A项和C项是在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B项强调按亩征税,与题意不符。
5.C “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有金属部件,因此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步,故C项为正确答案。
6.A 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都是商业中心,④的说法不准确,排除含④的选项,因此A项符合题意。 7.B 通过个例不能得出一般规律,故A项错误;挖掘的实物史料可以作为一手史料,故B项正确;商朝之前就有了酒,故C项错误;海贝的使用不能体现商朝直接管辖南海地区且商朝统治X围未达到该地,故D项错误。
8.D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根据所学可知,①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论述;②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论述;③是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论述;④是从教育的角度论述。故D项为正确答案。
9.D 材料中的“子学时代”指的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X、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所以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在秦朝建立形成的,B项是在汉代。
10.D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主X是法家思想。A项是道家思想,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X,C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故选D项。
11.C 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秦国,焚书控制思想的措施是在秦朝秦始皇时期,故A项错误。②是楚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B项错误。③是鲁国,孔子是鲁国人,创立了儒家学派,故C项正确。④是燕国,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是屈原的作品,屈原是楚国人,故D项错误。 12.D 孔子创办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X,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符合“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是中国思想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
8 / 10
word
来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为秦国实现统一奠定物质基础,但秦朝仅存二世,没有形成百年基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
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10分)
(3)中国古代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教化,孝被视为“百行之本”和“德”之本,注重孝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3分)近代新文化运动受西方某某、自由、平等、独立等思想的影响,猛烈抨击三纲五常,认为“孝”是维护贵贱尊卑的礼教工具,主X父辈和子女相互扶持,人格平等,封建社会“孝”的观念受到冲击。(4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某某和法制体系日益完善,国家立法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同时也弘扬传统美德,将孝敬亲人、尊敬师长写入《中小学生守则》。(3分)总之,对“孝”的理解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作用也由维护等级秩序到真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分)
解析 (1)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第一小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概念的理解,分析材料可知,孩提和孺子两阶段均不涉及礼乐制度;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则体现了礼乐制度对儿童的要求。第二小问,通过对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先秦时期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这套制度培养子弟,儿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对男女的要求也不同。
(3)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以中国传统文化之孝道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材料三介绍了古代的“孝”;材料四表明“孝道”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材料五则主要介绍了“孝”在现代中国所具备的新内容。学生需从背景和评价两方面解释中国“孝道”的发展演变。例如,古代的“孝”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近代的“孝”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强调自由平等,当代的“孝”则立足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具有了新的内涵。
14.答案 (1)不同:封建国家中的诸侯国在国内继续实行分封,由世袭的卿大夫辅佐统治。(5分)
“新型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君主权力大大加强,任命中央和地方的官员进行统治。(5分) (2)状况: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3分)
9 / 10
word
儒家:孔子提倡恢复周礼,提倡人要做到“仁”。孟子主X“性善论”,靠人性自觉来恢复秩序。 法家主X“人性恶”,君主要以“法”“术”“势”来重建社会秩序。(7分)
(3)原因:商人将大量的财富用于科举消费、公益消费、购置田产等,其结果是进一步巩固封建专制、宗法社会和自然经济;资金未能投入再生产领域,使商品经济始终未能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诸侯国的特征和“新型国家”的特征。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儒家可以从当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仁”“仁政”“民本思想”等角度归纳,法家可以从“性本恶”“法治”“君主集权”等角度归纳。第(3)问,从自然经济的制约、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思想文化政策的间接作用等角度概括回答即可。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