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省咸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来源:画鸵萌宠网
陕西省咸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学地选择了实验材料(豌豆)和严谨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假说一演绎法)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A.所控制的性状不同 B.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3.下列关于性状分离及分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属于性状分离 B.—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同定的 C.两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固定的 D.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相互影响

4.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K:yr=3:3:2:2,若该生物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 A.6%

B.13% C.25% D.26%

5.下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3个极休小染色体组成是

A.都是2、4 B.都是1、3

C.1个极体是1、3,另两个极体都是2、4 D.1个极体是2、4,另两个极体都是1、3

6.在显微镜下观察某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最可能取自

A.人的骨髓 B.小鼠卵巢 C.绵羊肝脏 I).家兔胚胎

7.—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的外孙女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0

8.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9.某夫妇的一方表现正常,另一方是色盲。子女中女儿的表现型与父亲相同,儿子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由此可推出母亲、儿子、父亲、女儿的基因型依次是 ①BB

②XX③Bb ④XX⑤bb ⑥XX⑦XY ⑧XY

C.⑥⑧⑦④ D.②⑦⑧②

BB

Bb

bb

B

b

A.①③⑤⑤ B.④⑦②

10.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被相关的酶水解后,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P标记噬菌体,培养时间越长,含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就越高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1.有关下图DNA分子片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32

32

A.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C.该DNA分子复制4次共产生12个DNA分子

D.把此DNA分子放在含N的培养液中复制2次,子代中的DNA分子中都含N

12.下图为红色而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5

15

A.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红色面包霉仍能存活 B.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红色面包霉仍能存活 C.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以由鸟氨酸合成 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13.棉花某基因上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对发生了改变,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该基因转录出的mRNA上的部分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B.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C.该细胞中转运RNA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1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

B.诱发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15.某雌雄同株的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某杂合的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B.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C.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D.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16.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八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八倍体小黑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 B.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C.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17.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解离和压片 B.视野中计数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分裂中期 C.该实验只能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休的形成

18.人类的蚕豆病是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情况不同,说明该病是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多基因遗传病 D.性染色体单甚因遗传病

19.人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夫妇中妻子仅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丈夫表现型正常,他们生下一个仅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9/16 B.3/8 C.3/16 D.5/8 20.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F1花药经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用较高浓度的盐水长期浇灌水稻植株,从而选择出耐盐的新品种

C.将含水稻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玉米抗病植株 D.搭乘神舟飞船返回的青椒种子经过多年选育得到产量提高20%的新品种

21.2018年5月初,美国农业部公布了美国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标准中关于生物工程食品标识的拟定规则,对食品中含有多少“生物工程加工成分”须标注为生物工程产品等规定征求公众意见。文件建议食品生产商使用“生物工程”来标注这些食品,而非常用的“转基因”。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生物体内导入了外源基因 B.转基因食品一定对人类健康有害 C.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不一定改变

D.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2.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的相互适应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

23.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Z分别表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

A.选择、隔离 B.突变、隔离 C.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D.突变、生存斗争

2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生物表现型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C.经长期由然选择,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降为零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可遗传变异提高了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种群内部个体间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相关分裂图像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图A〜D代表同一细胞分裂,则分裂的正确顺序为。(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B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条,图F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条;图G细胞的名称为。 (3)图A〜D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图E〜G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有。 (4)图H中,de段的变化原因是,图A〜G中与图H中cd段对应的有。

Z7.(13分)某动物的肤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肤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肤色为黑色,而且随着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黑色会逐渐加深(A和B的遗传效应相同)。现将两只肤色相同的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中肤色有白色个体和4种不同深浅的黑色个体。(注:该种动物一胎可以生产多只子代,肤色遗传与性别无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个体颜色最深的基因型为,白色的基因型为,亲本的杂交组合为(写基因型),F1的肤色为 (填“黑色”或“白色”)。

(2)F2中黑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共有5种类型,数址比例依次为,F2的所有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3)取F1中一个体与某只黑色异性个体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1,则该黑色个体

的基因型

为。

28.(13分)图1、图2表示了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2中①~④表示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1中以甲链为模板合成乙链为DNA分子的复制,该过程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期,发生的场所是,条件除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填酶名称)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丙链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应是。

(2)图1中以乙链为模板合成丙链时,需遵循原则,在(填酶名称)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丙链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应是。

(3)图2表示的是过程,图中①是,④代表的氨基酸是。

(4)某mRNA分子中含有1500个核糖核苷酸,在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的情况下,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个氨基酸。

29.(12分)现有一个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自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已知控制秆的高低和抗病与否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对该品种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期待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请分析并回答:

(1)高秆和易感病分别为、(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本实验用到的育种方法是,利用该方法(填“一定”或“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类型。

(2)如果用γ射线照射后得到一株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小麦,导致该新品种小麦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高秆基因发生了突变或高秆基因缺失。 ①该新品种小麦由髙杆基因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

②如果该新品种小麦(第一代)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通过杂交育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该方法的原理是。如果要快速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方法是。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D 2.B 3.A 4.D 5.C 6.B 7.A 8.D 9.C 10.D 11.C 12.A 13.C 14.B 15.A 16.A 17.C 18.D 19.B 20.C 21.B 22.C 23.B 24.C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C→B→D→A(2分)

(2)4 0 初级精母细胞

(3)B、C(答不全不得分,2分) E、G(答不全不得分,2分)(4)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B、C、D、G(答不全不得分,2分) 27.(13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AABB aabb AAbb×aaBB 黑色 (2)1∶4∶6∶4∶1(1分) (1分)

(3)AABB或AAbb或aaBB(1个1分,共3分) 28.(13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间 细胞核和线粒体(1个1分,共2分)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1个1分,共2分)

(2)碱基互补配对(2分) RNA聚合酶 AGUGAA (3)翻译 核糖体 甲硫氨酸 (4)500

29.(12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显性(1分) 隐性(1分) 诱变育种 (2)①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 ②基因重组 单倍体育种

不一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