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一. 名词解释
1. 投射法:是心理学中一种内心研究方法。用来探讨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消费者接受一个可以用多种方式加以解释的模糊刺激,在其反应时会把自己通常隐藏起来的需要、期望、担忧清洁等投射到对这些客观刺激的街市上,调查者可以通过对这些反应的间接推测,了解其内心的深层想法。
包括词句联想法、文章完成法、购物表法、绘画测验法、主题统觉法等。
2. 实验法:是在观察与调查的基础上,在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的情况下,创设一定的情境,促
使一定的心理现象产生,从而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变化的规律。
3.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用以揭示其中蕴含的规律的方法,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广告心理研究中,它常被用于广告活动的心理策略运用和民族心理差异的差异。 二. 简答
1. 如何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2. 广告人要具有哪些心理素质? 3. 广告时如何影响消费者心理活动的? 4. 广告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5.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广告诉求与受众心理的关系? 6. 广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1895年 心理学家盖尔开始最早的广告心理工作 1900年 盖尔《广告心理学》
1903年 斯科特《广告原理》,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 斯科特《广告心理学》
二战之后 请消费者注意 到 请注意消费者
20世纪20-40年代 深入研究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注意、深层记忆 20世纪60、70年代 研究重点是广告作用机制,广告效果及其测量 20世界90年代末 媒体特别是网络和品牌成为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 注意与广告
一. 名词解释
1.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有意注意:指自觉的、有预定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无意注意:指事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 简答
1.“注意”的两个特点? 2.“注意”的三大功能? 3.“注意”的四大特征? 4.消费者注意广告的动机有哪些? 5.如何理解广告的刺激特征与注意? 6.如何理解广告的新颖性与注意? 7.如何理解广告的趣味性与注意? 8.悬念广告与注意?
9.<加题>网络广告如何引起消费者注意? 三.论述
1.引起注意的广告就一定会成功吗?为什么?(书50页)
答:1)如果广告只求新颖,以此吸引人,而最终落脚点不合情理,同时不是成功的广告。 2)广告在吸引广告受众注意的同时,更要考虑诸多其他的因素,如广告受众怎样才能记住它、广告受众的动机、广告受众的情绪情感、文化背景等等,这样才能使广告符合人心,获得成功。
3)注意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
4)不可分裂的分析广告受众的某种心理因素。要有“系统的眼光”。
5)避免常出现的误区:为了注意而注意;人物模特吸引力强;性感广告效果好。
第三章 广告的感觉与知觉
一. 名词解释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心理学家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性的大小事由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3.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4.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 差别感觉阈限:杠杆使人能够觉察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异量,又称最小可觉察。
6.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7. 移情效应:人们习惯于将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务上去,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移情效应”。
8. 刻板印象: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有限的信息,对某事物现象得出一种普遍性结论。
9. 晕轮效应:这是知觉者以偏概全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知觉到外界事物某一方面或某一特点并觉得好时,就会认为这一事物的其它方面或特点也是好的;如果觉得这一方面不好,就会认为其它方面或其它特点也都不好。
10.先入为主:人们习惯于在没有看到事物的根据之前,就先对事情的结局下结论,在对某种事物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判断。
11.联觉:是感觉现象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又称同感。
12.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二. 简答
1. 感觉阈限对广告宣传的影响? 2. 知觉的心理特征?
3. 知觉整体性所遵循的原则? 三. 论述
1. 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的知识,谈谈你对隐性广告的理解?
2. 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是联觉?如何发生的?广告中如何运用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答:1)概念:(见名词解释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