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基础提速练
(2018·襄阳期中检测)如图中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据统计,其支流总数超过1.5万条。读图回答1~3题。
1.该河河口处近1 000 km的海域被称为“淡水海”,是淡水鱼和咸水鱼共同的家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 B.河流水量大 C.大陆架宽浅 D.处在鱼类迁徙路线上
2.该河输沙量巨大,河口处却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 B.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C.泥沙等悬浮物被强大的洋流搬运 D.泥沙等悬浮物被挖沙船搬运
3.能体现出图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 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 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 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
解析:1.B 2.C 3.A 第1题,图示为亚马孙河流域,流经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入海水量大,在沿海的河口地带的海水变淡,因此淡水鱼与咸水鱼同存。选项B正确。第2题,河口处不在板块交界处;河口处风力弱,与三角洲形成无关;河口附近有强大的洋流流经,泥沙等悬浮物被搬运,难以沉积;人类活动不能阻止三角洲的形成,且该处人口稀疏。选项C正确。第3题,图示为亚马孙河,流经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体现;当地以平原为主,地形不是复杂多样;西侧为山地,水热不充足;河流水量大,但含沙量较小。选项A正确。
2
读下表,完成4~6题。
我国季风区某山地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表
海拔/m 坡向 阳坡、背风坡 阳坡、迎风坡 阴坡、背风坡 阴坡、迎风坡 林带 1 700~ 1 800 10% 13% 17% 30% 1 800~ 1 900 18% 35% 70% 90% 过渡带 高山苔原带 2 100~ 2 200 —— 3% 3% 8% 1 900~ 2 000~2 000 5% 9% 19% 29% 2 100 0% 6% 9% 13% 4.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5.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相似的植物可能是( ) A.苔藓 C.樟树
B.马尾松 D.茶树
6.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C.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加重 D.降水减少
解析:4.D 5.A 6.C 第4题,从表中自然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从海拔1 700~2 200 m,依次为林带—过渡带—高山苔原带,说明该林带应为比较耐寒的森林,故选D。第5题,从表中可知该森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迎风坡,和苔藓生长环境最为相似。第6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山地温度升高,适合森林生长。
(2019届高三·惠州调研)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如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 ) A.四季常青 C.喜阴喜湿
B.根系发达 D.耐盐耐碱
8.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 ) A.1月 C.7月
9.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 ) A.热带植被南界 C.暖温带植被南界
B.亚热带植被北界 D.中温带植被北界 B.4月 D.10月
解析:7.B 8.D 9.C 第7题,丹霞梧桐主要在崖壁上,并且主要分布在阳坡,说明丹霞梧桐根系发达,喜阳耐旱,故B对,C错。秋季叶子变黄,故A错。丹霞山位于南岭地区,降水较多,土壤呈酸性,故D错。第8题,丹霞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常绿阔叶林,由材料可知,丹霞梧桐秋季叶子变黄,容易在树林中被发现,所以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为10月。第9题,丹霞山地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分界线之一,而生长于此的丹霞梧桐是落叶植被,说明这里是暖温带植被南界,故C正确。
(2019届高三·郑州质检)如图为广西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完成10~11题。
10.①代表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1.图中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 A.甲地 C.丙地
B.乙地 D.丁地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10.B 11.D 第10题,图示区域位于广西,当地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当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类型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故选B。第11题,一般来说,纬度越高,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海拔越低,图中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在丁地最低,仅为250 m,故丁地的纬度最高。
B级——重难提分练
(2018·邯郸质检)某群岛面积12 200 km,由大约200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一座城镇。岛上植被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土生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存在。读图完成1~2题。
2
1.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阴凉多风的气候 C.过于单一的地形
2.群岛禽鸟丰富得益于( ) A.靠近大陆的位置 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
B.流经沿岸的洋流 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 B.过早与大陆分离 D.火山的不断喷发
解析:1.A 2.B 第1题,根据经度位置判断该群岛常年盛行西风,加之海洋上摩擦力小,导致风力强劲,大风会吹走表土,使土壤贫瘠,而且该群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阴凉多风的气候不利于树木生长。第2题,禽鸟丰富的原因是食物丰富,食物丰富得益于沿岸有寒流流经,鱼类饵料丰富,鱼类数量多;大型食肉动物的存在、靠近大陆对鸟类影响不大;该岛上有城镇分布,不能判断人类活动影响强弱。故选B。
如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4.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南岭
B.太行山
C.天山 D.大兴安岭
解析:3.B 4.A 第3题,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4题,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太行山、天山、大兴安岭均在北方,无亚热带植被,选A。
(2018·江西九江十校联考)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代号中表示九江市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 C.丁
B.戊 D.乙
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戊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解析:5.B 6.D 第5题,丁、戊、己对应的降水量大,植被类型应为森林,且己→ 戊→丁温度呈增加趋势,因此己表示针叶林,戊表示阔叶林,丁表示热带雨林;甲、丙对应的降水量小,且甲对应的温度较高,故甲表示荒漠、丙表示苔原,则乙表示草原;九江市地处江西省,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正确。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表示荒漠,乙表示草原,荒漠和草原在非洲分布广泛,排除A选项;沙漠地区由于下垫面(比热容小)及天气状况(降水少,多晴天)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大,排除B选项;戊表示(温带落叶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典型分布区为亚洲东部,这些区域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或夏半年),排除C选项,故选D。
(2018·潍坊统考)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大(一般大于650 mm),土壤的脱钙作用明显,钙质含量较低。如图示意祁连山某山峰南北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模式。据此完成7~9题。
7.该山峰的林带主要分布在( ) A.2 000~2 600 m的南坡 B.2 200~2 600 m的北坡 C.2 600~3 000 m的北坡 D.2 600~3 000 m的南坡
8.导致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C.海拔
B.坡度 D.坡向
9.该山峰3 000 m以上,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差异较小的原因是( )
①上半部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影响弱 ②两坡面积较小,植被多样性减少 ③两坡距离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 ④上半部空气稀薄,两坡光照充足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7.C 8.D 9.B 第7题,据材料可知,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大,最可能有林带分布,所以林带主要分布在2 600~3 000 m的北坡,C正确。2 000~2 600 m的南坡以暗灰钙土及山地灰钙土为主,2 200~2 600 m的北坡以灰褐土为主,2 600~3 000 m的南坡以山地栗钙土为主。这三个区域淋溶作用弱,说明降水少,不适合森林生长,A、B、D错误。第8题,南北两侧山坡土壤垂直带谱差异明显最可能是因为坡向的不同,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带谱复杂;南坡为背风坡,带谱简单,D正确。该山地山麓南北两侧均为暗灰钙土及山地灰钙土,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坡度对土壤垂直带谱差异没有影响,B错误;同一座山,南北两侧山坡海拔没有差异,C错误。第9题,3 000 m以上的山峰,海拔高,空气稀薄,其坡面面积小,植被多样性少,②对;该地区南北两坡距离较近,水热交换作用强,生物差异小,③对。B正确。人类活动对带谱差异的影响小,①错;两坡都光照充足,所以不是两坡带谱差异小的原因,④错。A、C、D错。
(2018·南充联考)读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山可能位于( ) A.亚洲中部 C.南美洲西部
B.非洲中部 D.欧洲南部
11.影响该山地基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C.洋流
B.海陆位置 D.地形
解析:10.A 11.B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叶林带一般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较高,自然基带是荒漠带,且荒漠化的分布范围较广。因此该山地最有可能分布在亚洲中部地区,故选A。第11题,该地区地势海拔高,深居大陆
内部,距海远,受山脉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化分布十分广泛,故选B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