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题
一、复习指引: ▲ 两个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三个难点
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2.农业生产条件评价 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 两个方法技巧
1.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方法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方法 ▲ 一个分析思路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加深理解知识框架
1
农业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归纳总结2.区域农业开发条件(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评价时既要明确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又要明确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①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的不足。②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内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明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
农业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归纳总结①根据优势定方向: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优势产业。②根据问题定方向: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措施,确定农业调整方向。③根据市场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区位选择的(难点)“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某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所有条件都满足,唯独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该条件即为限制因素如水源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3)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如地形是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重点)1.自然因素(重点)自然因素热量(积温)气候水分(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光照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农作物产量、色彩(着色作用)农业生产类型(水田、旱地、灌溉农业)农作物的质量(水果的甜度)农业类型及分布(平原种植业山区林牧业)农作物的种类及产量茶耐酸、甜菜耐碱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重点)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对农业的影响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宏观调控调整布局和结构市场范围,商品农业的区位改造自然条件、提高效率、质量如温室大棚、培育良种、冷藏技术等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类型
4
二、做真题● 把握命题规律
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6~18题。
16、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17、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18、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读图3。完成9~10题。
9. 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1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 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 D.扩大销售渠道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2)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4-5题。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6
图5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5,完成18~20题。
18.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2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据此完成6—8题。
7
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99年 1980年 大城市郊区 70% 20% 其他农区 30% 80% 20.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 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是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10分)
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3分):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快。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4分): 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3分).
8
22.19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试种茶树成功,从此,茶叶一直是斯里兰卡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此外,斯里兰卡也出口橡胶和椰子,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分析图文资料,推测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的原因。(10分)
答案要点:斯里兰卡位于热带(赤道)地区,纬度差异小,(平原地区)水热条件的空间差异较小(全年高温多雨)。根据放射状水系和山峰(海拔2 524米)推知,中部地区为山地(四周海拔较低,为平原)。(6分)各种作物相比较,茶树更适合在山地种植,其他作物(橡胶、椰子、水稻)适合在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区)种植。(4分)
图9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6分)
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4分)
9
西藏年楚河河谷(图6)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纬度低、地势高,(2分)作物(油菜)生长期长,(2分)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2分)(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2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