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能化现场作业管控平台的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信息:理论与观点信息记录材料 2019年10月 第20卷第10期

智能化现场作业管控平台的建设策略研究

余 雯1,王 闸2

(1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昆明 650033)

(2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217)

【摘要】本研究以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和风险管控体系的相关文件为依据,结合电网企业生产作业管理现状,探究现场作业管控平台构建策略,开展现场作业文件执行到位性及现场作业行为管控的研究;通过现场作业管控平台的建设,固化了现场作业管控流程,有效提升了作业人员现场作业的规范性及现场作业质量。【关键词】现场作业;系统设计;管控策略【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9)10-0046-021󰀁󰀁引言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确保电力安全生产,保证电力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依然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所以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在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设备工艺质量、电力系统运行环境、运行维护人员作业行为等等。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现场作业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作业安全依然是危机电力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与企业特征密切耦合的智能化现场作业管控平台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2󰀁󰀁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2.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为确保重要电力设备试验检测数据的安全,工作人员必须在公司、企业或集团内部的既定网络环境下进行办公,一旦脱离该环境则会引发许多问题,如工作票无法上传到系统,无法进行作业指导书的填报、内部重要邮件无法阅读、无法得到内部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等,这一切不仅让企业管理者难以对员工操作现场进行安全管控,更让工作人员感在工作现场感到疲惫不堪、得不到技术支持,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显然,这种传统的办公模式虽然解决了定点办公的自动化问题,却无法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工作人员外出和出差时间比例不断增加,因此这种依赖固定场所和固定设备的传统信息化体系的弊端正在日益凸现,成为深化信息化应用的瓶颈,人们对于“定点定用”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深感不便,“随走随用”的移动信息化成为需求焦点。

其二,系统无法提供对员工在工作现场的技术支持。由于固定办公模式的限制使得工作人员只能在企业内部使理念和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创新。想要促进基于知识分类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需要从知识咨询服务、知识导航服务、知识推送服务、知识检索服务等路径,优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参考文献】

[1]高媛.数字人文时代高校人文社科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7):42-43+46.

用信息系统,访问技术资料。而在工作现场,由于工作人员不能访问内部信息系统,就无法做到对员工现场工作的技术支持,员工希望得到的技术支持也就无从谈起。

其三,企业管理者对现场管控的盲点。由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并不能延伸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现场,所以对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的工作就难以做出有效的监督与指导。

2.2管控平台构建策略

应用精益工具通过客户之声分析,提出项目关键控制点: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以及客户如何重视那些需求,以及了解客户需求和他们是如何评价这些需求的,具体包括访谈、焦点小组、调查等。对本项目来说,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及供电单位的调研访谈,了解到他们的相关需求及需求背后的驱动因素,最终得到项目的关键控制点为现场作业规范性、报告提交及时性及报告数据准确性三个方面(如图1)。

图1 客户之声分析关键策略

3󰀁󰀁现场作业管控平台的构建

3.1 构建方法

首先通过C&E矩阵,将用鱼骨图分析出来的原因进行汇总打分如表1所示。

[2]颜湘原.基于知识分类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11):132-134.

[3]闫闵,过仕明.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基于读者行为偏好[J].情报科学,2018,36(05):35-40.作者简介:何雨蓉(1988-),女,汉族,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大学图书馆馆员,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从事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和馆藏建设研究。

46

信息记录材料 2019年10月 第20卷第10期 信息:理论与观点刍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闫广军

(白城市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人力物力资源短缺、重视程度不够和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应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建立长远规划、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网站系统、更新管理设备和技术、提高档案信息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确保事业单位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事业单位【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9)10-0047-021󰀁󰀁引言

档案管理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逐渐增加,传

统档案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应以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为契机,通过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

表1 C&E矩阵打分表

输出变量(y)

10

输入变量(x)

y1:现场作业规范性

123456789101112

作业流程执行不到位人员作业随意性高纸质作业记录准确性低缺乏作业报告生成工具人员作业风险意识不强突发性情况频发人员作业流程不熟悉作业气候化境变化作业场景复杂多变作业指导书不完备作业工器具落后作业前工器具准备不足

993093333311

10

8

因果关系

y2:报告提y3:报告数

Total

交及时性

313903100010

据准确性

999303111010

1921721321149084483838302810

其次,运用帕累托图筛选出影响现场作业管控水平的主要原因,发现影响现场作业管控水平的原因为,作业流程执行不到位、人员作业随意性高、纸质作业记录准确性低、缺乏作业报告生成工具。

3.2 关键策略的确定

议题树通常用于理清复杂问题的结构,议题树各部分应该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互关联,各个议题之间必须相互独立,完整统一在主要问题下。本研究利用议题树根据分析阶段得到的影响现场作业管控水平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主要为在作业过程中固化每一作业流程、利用管控工具管控现场作业人员、开发电子版作业记录工具及开发作业报告生产工具等四个措施。

3.3平台框架的确定

(1)生产作业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流程构建:将生产作业管理体系的标准流程和规范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对生产作业开展、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从上至下的全过程跟踪、检查,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各生产作业PDCA的有效执行。

(2)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生产作业管理结合的数据分析:通过对近三年公司责任事故及不安全事件和统计的作业风险数据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现场管控措施,使其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并使其成果能够相互运用。

(3)作业文件规范化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典型作业现场的作业文件进行梳理,寻求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点,从而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将作业文件的关键控制点固化,将作业风险数据及对应管控措施与生产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并运用于现场作业。

(4)现场作业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实现:以云南电网电力研究院的试验工作模式为试点(作为检修人员管理),纳入现场工作管控范围进行统筹考虑,并逐步推广到检修、调试、改造,评审维护管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现场作业管控的规范性和有效监管。

(5)生产作业行为及现场的监督、管控研究:建立现场作业管控智能分析系统,利用该系统将变电站管理工作票制度、作业人员操作规程制度、安全作业要求制度及站内作业工具使用规程等制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各生产作业区域进行智能化、可视化、全过程管控,做到现场作业落地实施规范作业。4󰀁󰀁总结

为实现电网现场作业的信息化管控,在综合考虑ERP服务端+客户端业务场景模式的前提下,应用分析工具形成上述策略及平台设计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

[1]李富强.电力检修现场作业风险分析与控制[J].电力安全技术,2011,3.

[2]彭凌,章耿勇.基于B/S模式的超高压输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机电信息,2018.

[3]王健.电网运行状态认知与控制[M].上海交通大学,2010.[4]李越,侯学良,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安全风险预警研究[J].建筑经济,2015,02.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