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的构建.doc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的构建

作者:朱颜娟 张 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6期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低下的现实,提出了“效能”模式的概念,阐述了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的五个环节,即提高教学效能、提高效率效能、提高渗透效能、提高导向效能和提高队伍效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效能”模式

[作者简介]朱颜娟(1965- ),女,广东清远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会社科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张辉(1964-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51066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批名教师培养对象教学研究课题“高等技术师范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M008)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1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它具有职业性、社会性和大众性等独有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其育人教化的重要功能。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由于高职教育的起步较晚,加之又受外部社会环境困扰和内部各种因素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效能低下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教学论的视域下,认真探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成因,在遵循教学的方向性、职业性、主导性、师生协同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起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分析

“效能”,在教育学中是指以有限的教育资源产生最大化的教育效益①。所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就是把“效能”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以有限的资源和较低的成本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既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的创新,也是对其教学实践的有益探索,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人类步入21世纪后,社会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加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在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风气不正等问题,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非常大,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压力,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外部环境的困扰而长期效果不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然而,内因是根本。笔者认为,没有真正地按照教学规律去进行课程建设与发展是造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第一,结构失衡的课程内容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主要原因。以往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政治教育比重偏大,道德教育比重偏少,导致了层级结构倒置,这必然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低下、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低水平徘徊。第二,形式呆板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重要原因。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多年的情况下,不可否认的是,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停留在以灌输为主的呆板、单一的形式上。从而形成“表里不一、言行相悖、欺骗的诚实、背离的统一等心态及心形错位的客体人格结构”。第三,环节脱节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另一原因。以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观念上还存在偏颇,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所以就出现了落实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参与不广泛等问题,从而导致本应为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各环节脱节。第四,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必然原因。以往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第五,素质薄弱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基本原因。毫无疑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的构建,需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减少“外部环境”困扰,努力消除“内部因素”的制约,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模式的构建

1.遵循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规律,组合精炼、实用的课程内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遵循职业性规律,真正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作结构性的调整。要把道德教育即让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基础层、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要以“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为原则,精炼内容、保证学时,有所针对,做到学以致用。

遵循教学内容职业性的规律,就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生产第一线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并突出那些社会急需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因而,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适度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来创新高职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②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界人士共同研究制订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安排和实践方式等方案。

2.遵循教育教学师生协同规律,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率效能。教学论中的师生协同规律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中。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坚持主体性、互动性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接近一线实际工作需要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遵循教学方法的师生协同规律,就要经常开展参与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咨询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向法、研究法、辩论法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参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教学中来。在这些方式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以模仿为主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多地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在师生协同互动中培养和提高敏捷的思维能力、即兴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能力。

3.遵循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建构多环相连的实践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效能。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就是要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创造能力。所以,遵循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规律,开展多环节的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有可为的鲜明特色。

首先,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积极开展课内实践,加强认识性环节。就是利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主动实践、自我教育的目的。其次,与学生社团活动同行,开展校内课外实践,加强理解与体验性环节。校内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组织学生开展观看录像、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实践能力。再次,与社会和专业实习联手,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深化运用性环节。一是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要积极接纳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利用高职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到校外实践教学中去③。可以把课堂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请生产生活第一线的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做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通过他们以身示范、典型激励来达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二是与团委、学生工作部门联手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品德践行能力,做到知行统一。三是在学生专业实习中、在学生参与企业技术革新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创造条件使高职生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更多地开展技术服务。通过富有深度的专业实践,让学生较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验证、反思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4.遵循教学评价的方向性规律,建立全面动态的考核机制,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效能。教学评价的方向性规律是指教学评价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今天,我们所说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确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要以教育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德才身心全面发展、以教育教学是否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评价标准。

首先,应建构一个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体系。其次,建立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体系。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改变以往的标准单一、内容残缺等问题,使评价的功能逐步从总结性功能向教育性、发展性功能转移;评价的内容从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知、情、意、信、行”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其道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的测评;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层次性”;评价对象——大学生由被动等待到主动参与;评价方法由单纯依靠考试的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出大学生品德、思想、政治素质的真实风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功能。

5.遵循教育教学的主导性规律,建设“双师型”、多样化的师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队伍效能。首先,以“双师型”结构为特色,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夯实基础理论,构建合理知识结构。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开展科学研究。还要不断改变知识结构,以课程专业知识为核心、广泛涉猎各门具体学科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三是坚定信念、完善人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信、真教、真做”,要把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其次,以“多样化”构成为路径,建设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实行开放办学。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也必须多样化、社会化,如可以聘请生产生活第一线的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做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主要由他们承担实践教学的任务。他们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丰富纯熟的实践技能是对学生最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 [注释]

①查广云.高职“效能德育”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0):85-86.

②③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4-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