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4期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8N0.42006年8月JournalofLiupanshuiTeachersCollegeAug.2006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湛曦(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会贵州水城553004)摘要: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发挥凝聚作用、制衡作用、疏通作用、纽带作用、特样作用。关键词:高校;工会;构建;和谐校园;作用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06)04-0043-03TheImportantFunctionoftheLaborUnionoftheUniversitiesandCollegesinSettingupHarmoniousCampusCHENXi(TheLaborUnionHENofLiupanshuiTeachersCollege,Shuicheng553004,China)Abstract:Thelaborunionofuniversitiesandcollegesshoulddevelopitscohesivefunction,thecheckandbalancefunction,the击edgingfunctionandthelinkfunctionKeywords:thelaborunion;setupharmoniouscampus;function近年来,教育工会坚持把师德建设列为工会内涵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工作的重点,要求广大工会干部认真贯彻“以德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治国”的重要思想,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把高尚的师德作为一种重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学校工要的教育资源,开展讲师德、正师风、树师表、铸会应在上级教育工会、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师魂教育活动。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道各党政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既教书又育人的行为自以“和谐校园”建设为核心,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力觉性,建立一种互敬、互信、互帮、互学的和谐的量,服务大局,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教育活动,努力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为全面推进社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在重视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应有的贡献。教育工会科学管理、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激活教师的主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中,学校工会组织有以下人翁意识,促“他律”为“自律”,增强事业心和创几方面的作用。造力。要重视情感激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充分调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凝聚作用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师充分认识和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管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理以和谐为追求目标,正是这一“人本”教育思想再次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创的最好体现。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新型教师”活动。实施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注人活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品础工程,是新时期赋予高校工会新的使命,进一德高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树立步发挥工会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广大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会教师的教育理论创新能力、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参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就要充分履行自己的教育获取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职能,发挥高校工会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师德建创新能力、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创新能力。同设,培养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凝心聚力,加快时要表彰先进,弘扬新道德、新风尚,并以此影响收稿日期2006-02-26作者简介湛曦(1972-),男,贵州织金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43一和带动全校教职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教师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二、切实履行维权职能,发挥制衡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地为职工服务。”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为高校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高校工会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努力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把建立完善维权机制作为重点和着力点。高校工会要认真处理好维权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推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制衡作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等维权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化,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将显得更为突出。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教职工工作、生产、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机制、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等,把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纳人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切实维护好教职工劳动权利,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送温暖扶贫帮困等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关心教职工生活,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特别关注困难职工、外聘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主动配合校党政解决职工培训、再就业问题。同时,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做好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教职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通过正常的渠道、运用合法的形式来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源头参与机制,提高依法维权水平。在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源头参与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制定,要把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让教职工的权益从源头上得到保障。要充分运用《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把维权工作由主要依靠政策推动逐步转变到依法维权。提出积极建议,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学校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保持教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积极~44一促进构建和谐校园工作,保持学校的稳定和谐。三、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疏通作用民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高校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在联系教职工方面的联系疏通作用,真正构建起具有公平公正、民主畅通、充满活力的新型的和谐校园。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职权,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教职工对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各级工会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让教职工更多地参与民主管理,更多地为学校的发展及工会工作出谋划策。工会要切实承担教代会工作的有关职责,做好闭会期间教代会职权落实和日常民主管理等工作。规范校务公开工作。要把校务公开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完善党委领导,行政主抓,纪检监察、工会等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师生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把校务公开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融合,校务公开要以教(职)代会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促进公开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发挥纽带作用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广泛的沟通。高校工会要建立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畅通教职工参政议政渠道,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敦促校党政领导要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推广实施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另一方面建立教职工思想信息反馈机制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各种心态,洞察职工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预测和分析职工队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依据工会的各项职能加以积极的处理与调节,为学校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搭建坚实的平台。发挥激励作用,通过评优、表彰等措施,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于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与呼声,解决劳动关系方面出和谐校园的建设之中。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觉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发挥榜样作用五是切实提高工会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加强高校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搞好工会新的能力。要善于把实践中创造的经验上升为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工会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论,努力解决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方计。因此,加强工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开展“建家”面存在的问题,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活动,充分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应着重提高五方面的能力:一是提高服深人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增强基层工务大局的能力。工会紧紧围绕学校党政的中心任会活力,提高基层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协调劳动务开展工作,服从服务于大局,增强政治意识和关系,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责任意识,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深人开展“三个工程”即凝聚力工程、健康工程和去把握、去部署,找准工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切人送温暖工程建设。通过创新建家思路、丰富建家点,提高工作的水平和实效。二是提高动员和组内容、拓宽建家领域,努力把工会建成维权监督织职工的能力。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之家、思想教育之家、文体活动之家、生活温馨之工会中来,创新基层工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家。方式,增强他们的会员意识,努力增强工会组织总之,和谐校园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提高表达和维护职工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新的历史法权益的能力。加强维权工作理论、体制、机制、时期,高校工会组织一定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环境及队伍的研究和建设,拓宽维权渠道,增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党委领导下,坚定地把构维权手段,敢于维权、善于维权、依法维权。四是建和谐校园作为工作的重点,发挥高校工会在切实提高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能力。及时反“和谐校园”的构建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川任炳胜.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田.贵州教工.2005(6):8-9[2]陈建华.学校“和谐”的关健是教师“和谐”田.贵州教工.2006(3):13-15[3]周游.管造优美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一浅论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田.贵州教工.2006(3):18-19一45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