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试卷.doc

来源:画鸵萌宠网
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九周)

设计:

级:. 一、积累运用

姓名:

—家长签字:—

取红(yan)

( ) 卷情(zi) 虐待(ntie) 蝉螭(tuo) 风靡(mi)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两颗(jia) B.喙嚅(niM C.确凿(ZQO) D.褪色(tui)

赫然(he)

成聚(zan) 枸杞(qi ) 剔透(ti)

M (jian)食 渺茫(mi4o) 遴选(nin)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A.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B.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如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

C. 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小蚱蠕……等。 D. “我们去看4. 18晚会,”妈妈说,“你在家好好复习,准备考试。”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 ( 涵。

A. 通过这次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完成搜救任务,让我领会了 “大爱无疆” 的精神内B. 老师把第四届扬州市“运河情”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的具体详情告诉了大家。 C. 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不合格产品,也让我们知道:讲诚信,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前提。

D. 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 不禁地大笑。

4、 下列各句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到了,小草五光十色,到处都生机勃勃。 B、 张华的作业做得不堪设想,受到老师的批评。

C、 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D、 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 5、 将①一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清明时节,天气晴明。o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 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飘散,变成了许多楼台。

③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④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A. 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

D.③①④②

6、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通 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 一生的影响,抒发了 “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 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叙了关于美女蛇的故事,使百草园充满 了恐怖色彩,这与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内涵是不和谐的。

C. 《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 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

D. 《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全面而具 体地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对扬州的倾m。()早已有之,喜欢她的细ni ()、温婉,犹如江南的女子。早春 man ()步瘦西湖,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桃花万点,残红飘落水边。画舫清荡,玉桥 横卧,楼台亭阁依次列去,如珠几串在一起,让人目不xid ()接,而这串珠的丝线,就 是瘦西湖的水了。

8、默写

曲径通幽处,o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自嘲》)。 日初出大如车盖,一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读之竟日。(《赵普》)

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一面》) 不必说,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根;也不必说 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请默写两句有关黄鹤楼的诗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口语交际题

目前,盐城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这个美丽城市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 务带头为创建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请结合下列情境完成相应的题目。

(1)马路上:一个大婶骑着电瓶车逆向行驶。假如你作为志愿者正在执勤,你将如何劝说大 婶?

(2)教室里:班长郑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了一个“隹”字, 然后转过身问:“谁认识这个字?” “dui —”“zhui―” “根本没这个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难怪大家不认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i 一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 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请问:班长造这个字是针对班级存在的什么现象?

(3)家庭里:盐城经贸旅游节拉开帷幕,你的一个亲戚从上海来到盐城游玩,请你用形象的 语言向他描述盐城一景。(6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甲

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北宋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10、乙诗中说\"岳阳壮观天下传”,你能在甲诗中找一句描写岳阳楼壮观的句子吗?找出来,并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11、甲诗中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之情的细节是,乙诗中最能体现陈与义 内心悲凉与孤寂的词语是 O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 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 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蝴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 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 于园可无憾矣。

(选自张岱的《于园》)

【乙】王中翰新居,亦枕山。门前有方塘,贮水可十亩。松桂数十株,森秀蓊郁。寿藤一大

由此登山,可数百步,岩石磊 壁,作殷红色,杂以碧绿。旁有磐石一

左极高阜,望见江及远可亭。中翰乞名,予曰:“可名为远

(选自袁中道的《游居柿录》)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缪坡植牡丹、芍药( ) (2)卧房榄外( (3)显中奇峰绝壑( ) (4)岩石布爵( 13、 找出与文中•\"以实奇”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南一项。( A.遂以名楼 C.以函阴深邃奇

1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B.太祖常劝以读书

D, 一儿以日切远,而日中时近也

) ) )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有磐石一具,可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在说明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中标志性词语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蜜蜂的“冬季俱乐部”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的季节,蜜蜂四处飞舞,天天忙碌不息。 然而冬日里蜜蜂都到哪里去了 ?它们是怎样度过严冬的呢?

冬季是蜜蜂的休闲时期。蜜蜂是变温动物,没有冬眠的习性。作为个体,它无法维持必 要的体温。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温 度的改变而起伏。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寒的冬天,一群蜜蜂则不同。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 来抵御严寒。作为一个机制健全的社会自控群落,蜜蜂具有战严寒抗冰冻的整体实力,因为 它们有自得其乐的\"冬季俱

乐部

“俱乐部”在每年初冬时节开始运作。当外界气温下降,巢内温度低到13°C时,蜜蜂们 在巢内互相靠拢,以蜂王为中心抱成团,形成一个由蜜蜂的血肉之躯构筑的球体。温度越低 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球体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 们拼命地煽动着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着外面的寒冷。在这样严严实实的“包裹\"之 下,里边的温度保持在13°C左右,舒适如春。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的温度最高仍 可达到24°C左右。

为了抵御寒冷,产生更多的热量,蜜蜂只能加快新陈代谢。它们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 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 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蜜蜂则向外转移,不停歇地爬来爬去,经常与外面的工蜂交换岗 位,如此反复换岗,从一定程度上也调节了蜂团的温度,使得蜜蜂家族安然度过寒冬。那么 越冬结球期间它们又是怎样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 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由外向内的互相传递得到食料。这样,外层的蜜蜂保 持为一个动态稳定的隔热层,使里层的弟兄们免受风寒之苦。

蜜蜂的幼虫每天要接受“保姆”给予的1300多次喂食,从而获得了丰厚的热量。但幼虫 无法在单个的巢房中独自越冬,为了使“育婴室”内的温度不低于35°C,工蜂以密集的聚会 形式,结成严密的绝热层,以血肉之躯保全幼蜂免受严寒的侵袭。倘若如此这般还达不到升 温的目的,工蜂就像抱窝鸡那样,振翅飞舞,使蜂房迅速升温,确保幼蜂的越冬安全。

蜜蜂正是依靠这“冬季俱乐部”来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选自《自然科学》,有删改

16、为了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抵御寒冷,蜜蜂须多吃蜂蜜,加强新陈代谢。除此之外,蜜蜂还 有哪些办法来保持蜂团的温度? _

17、“在这样严严实实的“包裹”之下,里边的温度保持在13°C左右,舒适如春。据测量, 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的温度最高仍可达到24°C左右。”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 作用?

1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如此反复换岗,从一定程度上也调节了蜂团的温度。

19、仔细阅读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蜜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材料一)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大批的工蜂和少量的雄蜂组成。它们的形态和职能各 不相同,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正像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乃至一个国家一样。

(材料二)蜜蜂酿的蜜自己吃的很有限,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就行了。它们从 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

语文参考答案

1-6 题 A C C D D B 7、 慕、腻、漫、暇

8、 略 (7)题写诗句可,写阎伯理的《黄鹤楼》中的句子也行。每空添、错、漏一字该句 不得分。

9、 (1)有称呼,语言得体,理由充分(2)针对班级存在的不文明的行为,有同学用脚踢门, 而不用手推门这种破坏公物的现象来说的。(3)语言生动形象,写出盐城一处景观的特点。 (视语言生动程度酌情给分)

10、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从楼上看去,洞庭湖好像把我国的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 分,天地似乎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这是一幅壮阔而生动的景象。

11、 涕泗流、茫然

12、 沿着、顺着;栏杆;陡峭的;堆砌的样子

13、 C 14、(1)瓜州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2)旁边有一块磐石,可以 供人们下棋。(3)谁说你智慧多呢。

15、 都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甲文:前堂一后厅一卧房槛外一再后;乙文有门前一旁一由此 登山。 16、 球体最外面的工蜂,拼命扇动翅膀;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则向外转移,不停 歇地爬来爬去,经常与外面的工蜂交流岗位;工蜂就像抱窝鸡那样振翅飞舞。

17、 列数字,准确说明了蜜蜂在合作下能保持球体的良好温度。平安度过冬天。 18、 体现语言的准确性,说明反复换岗只是调节蜂团温度的一个方面。

19、勤劳精神、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自律精神等。(必须要结合材料分析,语 言表述完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