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橘子罐头实验报告
一、实验容:
1.通过食品工艺学实验,了解罐头制作工艺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进行对糖水橘子罐头理化检测: (1)测定橘子罐头的糖、酸含量; (2)测定橘子罐头中Vc的含量;
(3)根据商业无菌(GB/T 4789.26—2003)标准检测罐头中微生物情况。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
1.材料:新鲜橘子、盐酸、氢氧化钠、柠檬酸、白砂糖。
2.设备:玻璃瓶、不锈钢锅、镊子、电子天平、测糖仪、温度计、剪刀、电炉、恒温培养箱。 三、实验操作步骤: 产品制作:
选料→清洗→烫煮→剥皮、去络、分级→酸碱处理→漂洗→洗涤→分选→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检测→成品。
1.选料:选择容易剥皮,瓣形整齐,组织紧密,色泽鲜艳,汁液清晰硬度较硬,风味适口。要求其完全成熟,未受机械损伤,无虫害,无霉烂的橘子。 2.原料处理:
(1)清洗:原料选择后,用0.05%~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洗净泥沙、污物。清洗水应经常保持清洁。
(2)烫煮:将选好的橘子放入80~90℃水中烫煮25~45秒钟,以使外皮及橘络易于剥离而不影响橘肉为佳。注意水温不能过高,时间也不能长,否则易造成果食烫熟,剥皮、去络、分级严重影响质量。
3. 剥皮、去络、分级:剥去果皮,不伤橘囊,逐瓣分开、撕净橘瓣上的拮络,不伤囊包,不出汁水,然后按重量大小选出大小均匀的橘瓣。 4.酸碱处理:此法为冷酸、冷碱处理(温度为25~30℃)。
(1)酸处理:加入浓度0.1%的盐酸水溶液900毫升,甩棒搅均匀后加入橘瓣1千克,在缸搅拌处理20分钟左右,至嚼橘瓣无硬渣感,水发白时即放出酸水进行碱处理。
. . ..
. . . .
(2)碱处理:将液态碱或固态碱先配均匀,配成浓度0.18~0.20%的碱溶液。每缸注满的清水应高出拮瓣面3厘米以上。在不断搅拌橘瓣的情况下,慢慢加入浓度0.18~0.20%的碱液,每100千克的橘瓣加入浓度0.18~0.20%的碱液100毫升,碱液要稀释后加入,以防局部囊衣过度损伤,充分搅拌碱液,处理时间2~4分钟,达到粗囊去净,层囊衣完整后即放碱液,注满清水进行充分清洗。 (3)清洗:碱处理后应马上在流水中清洗,防止过度浸损囊衣。应清洗3次以上,洗至橘瓣无碱液残留,手感无滑腻感为宜。
5.分选:片形完整,剪心口整齐,核去净,无橘络。同罐中片形大小、色泽大致均匀。 6.装罐:
罐型:玻璃瓶,净重300克,果肉180克,糖水120克,糖水浓度18%,分装三罐。 7.排气及密封:
装好的罐头放在热水锅中或通过蒸汽气箱加热排气,要求罐中心温度达到75℃,时间为5~10分钟。 8.杀菌及冷却:
玻璃瓶:杀菌公式5分—15分—15分(即5分钟加热到100℃,并保持15分钟,用15分钟降温至起始温度),罐头入缸水温控制在85,应在10分钟以降低到40以下。
9.贴标储存:把经过处理的成品贴上标签,标签容包括编号、时间、组名等;最后将成品置于阴凉处进行储存。
各种指标的测定:
(一)总糖的测定(糖度计直接法): 1.糖度计工作原理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果蔬汁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温度、压力)成正比例,故测定果蔬汁液的折光率,可求出果蔬汁液的浓度(含糖量的多少)。常用仪器是手持式折光仪,也称糖镜、手持式糖度计, 通
. . ..
. . . .
过测定果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可了解果蔬的品质,大约估计果实的成熟度。 2. 使用方法:
打开盖板,用软布仔细擦净检测棱镜。取待测溶液数滴,置于检测棱镜上,轻轻合上盖板,避免气泡产生,使溶液遍布棱镜表面。将仪器进光板对准光源或明亮处,眼睛通过目镜观察视场,转动目镜调节手轮,使视场的蓝白分界线清晰。分界线的刻度值即为溶液的浓度。 3. 使用注意事项:
(1)在使用中必须细心谨慎,严格按说明使用,不得任意松动仪器各连接部分,不得跌落、碰撞,严禁发生剧烈震动。
(2)使用完毕后,严禁直接放入水中清洗,应用干净软布擦拭,对于光学表面,不应碰伤,划伤。
(3)仪器应放于干燥、无腐蚀气体的地方保管,同时避免零备件丢失。
(二)总酸的测定:(见食品分析P118) 1.原理:
食品中的有机酸在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耗用标准碱液的体积,可计算出样品中总酸含量。其反应式为:
RCOOH+NaOH→RCOONa+H2O 2.使用围:
本法适用于各类色浅的食品中总酸含量的测定。 3.试剂:
NaOH标准溶液(0.097mol/L);1%酚酞乙醇溶液。 4.操作方法:
(1)样液制备:将罐头中的样品用粉碎机或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并混合均匀,然后经过两层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在转移到漏斗(一层滤纸)中过滤,得到相对较澄清溶液为止。
(2)滴定:准确吸取上法制备的样液10mL,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用
. . ..
. . . .
0.097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记录消耗0.097mol/L NaOH标准溶液mL数。根据以上操作做3组平行实验,同时做空白实验。
(三)测定Vc的含量 :(食品分析P285)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1.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氧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2.试剂:
2,6-二氯靛酚溶液;1%草酸溶液(M/V);2%草酸溶液(M/V)。 3.测定步骤:
(1)样液制备:将罐头中的样品用粉碎机或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并混合均匀,然后经过两层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在转移到漏斗(一层滤纸)中过滤,得到相对较澄清溶液为止。
(2)滴定:准确吸取上法制备的样液10mL,快速加入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直到红色不能立即消失,而后在尽快一滴一滴的加入(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还原性杂质,但一般杂质还原染料的速度均比抗坏血酸慢),以呈现的粉红色在15秒不消失为终点。根据以上操作做3组平行实验,同时做空白实验。 (四)微生物的测定:
培养基:
1.酸性肉汤 成分
多价蛋白胨 5g 酵母浸膏 5g 葡萄糖 5g 磷酸氢二钾 4g 蒸馏水 1000ml
. . ..
. . . .
制法:将以上各成分加热搅拌溶解,调至pH5.0±0.2,121℃灭菌15min,勿过分加热。 2.麦芽浸膏汤 成分
麦芽浸膏 7.5g 蒸馏水 500ml
制法:将麦芽浸膏在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滤纸过滤,调至pH4.7±0.2,分装,121℃灭菌15min
3.低酸性食品(每灌)接种培养基、管数及培养条件及结果。
取6支17*180试管,其中4支装酸性肉汤,2支装麦芽浸膏汤,都是装10毫升每支。2支装酸性肉汤,2支装麦芽浸膏汤的试管在无菌台室温下接种,然后放到30摄氏度恒温箱培养96小时后观察结果;
2支装酸性肉汤的试管在无菌台55摄氏度下接种,然后放到55摄氏度恒温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成品质量指标: 1.感官指标:
(1)色泽:橘片表面具有与原果肉近似光泽,色泽较一致,糖水较透明。允许有极微的白色沉淀极少量橘肉与瓤衣碎屑存在。
(2)滋味及风味:具有品种糖水橘子罐头应有的风味,酸甜适口、无异味。 组织形态:橘片(去橘络、种子),半去瓤衣适度,食之无硬渣感觉,剪口整齐,形态饱满完整,大小大致均匀,破碎率(以重量计)不超过固形物的3%。 (3)杂质:不允许存在。 2.理化指标:
(1)净重:每罐允许公差为±5%,但每批平均不低于净重。 (2)固形物:果肉不低于净重的55%。
(3)糖水浓度:开罐时(按折光率)为14~18%。
成品酸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柑橘糖水的酸度。
(4)重金属含量:每千克制品含锡(以Sn计)不超过200毫克,铜(以Cu计)不超过10毫克,铅(以Pb计)不超过2毫克。
. . ..
. . . .
3.微生物指标:
无致病菌及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征象。
四、实验结果记录及其数据处理 1、感官指标:
(1)色泽:橘片表面通红,色泽较一致,糖水比较透明。有白色沉淀极少量橘肉与瓤衣碎屑存在。
(2)滋味及风味:酸甜适口、美味,无异味。
组织形态:橘片(去橘络、种子),半去瓤衣适度,食之无硬渣感觉,剪口整齐,形态饱满完整,大小大致均匀。 (3)杂质:不存在。 2、糖度的测定结果
实验测得糖水浓度:开罐时(按折光率)为15.5% 3、总酸的滴定结果记录及处理:
氢氧化钠标定浓度为:0.097mol/L NaOH(ml) 初读数(ml) 终读数(ml) 耗NaOH(ml) 平均耗NaOH(ml)
分析柑桔类果实及其制品时,用柠檬酸表示,K=0.06或0.070(带一分子水) 结果计算:
分析柑桔类果实及其制品时,
用柠檬酸表示,K=0.060或0.070(带一分子水),本实验取0.060
c.VKV0100V1总酸度(%)=m=0.097*6.17*10/10*0.06/10*100=0.359
实验1 0.02 6.10 6.08 实验2 6.28 12.40 6.12 6.17 实验3 12.50 18.80 6.30 空白实验 0.00 0.00 0.00 0.00 式中:c——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消耗标准NaOH溶液体积,mL;
. . ..
. . . .
M——样品质量或体积,g或mL; V0——样品稀释液总体积,mL; V1——滴定时吸取的样液体积,mL;
K——换算为主要酸的系数,即1毫摩尔氢氧化钠相当于主要酸的克数。
4、测定Vc的含量结果记录及处理:
2,6-二氯靛酚的标定浓度为:T=0.5542 2,6二氯靛酚(ml) 初读数(ml) 初读数(ml) 耗2,6二氯靛酚(ml) 均耗2,6二氯靛酚(ml) 计算结果过程:
x =
(VV0)T100=(2.45-0.00)*0.5542/10*100=13.58 m实验1 4.95 2.43 2.52 实验2 4.85 2.45 2.40 2.45 实验3 4.90 2.48 2.42 空白实验 0 0.01(过量) 0.00 0.00 式中:x——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mg/100g;
T——1mL染液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量,mg/mL; V——滴定样液时消耗染料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时消耗染料的体积,mL; m ——滴定时所取滤液中含有样品的质量,g。 5、微生物检查结果:
接种的6支试管经培养后都没有浑浊,说明无致病菌及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征象。
六.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实验测定糖水橘子罐头糖度为:15.5%;总酸度(%)=0.359;抗坏血酸含量为13.5mg/100g;无致病菌及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征象;感官指标符合相关规定;综上所得的数据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产品合格。
. . ..
. . . .
本次实验关键在于保证产品制作及其保藏过程中要防止细菌的干扰,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同时还应该严格按照实验基本的操作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特别是在灭菌过程中,若灭菌不完全就给予后面的微生物检验造成影响。
通过本次做糖水橘子罐头实验,提高了知识的搜索能力和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不少,但经过我们共同的探讨,相互的帮助,最终得以解决,这说明了协作精神是成事的关键。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面较为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知识的归纳总结,将知识用到刀刃上。
实验数据记录总汇
1.总糖度的测定:
测定糖度为:15.5% 2.总酸度的测定
氢氧化钠标定浓度为:0.097mol/L 序号 NaOH初体积(ml) NaOH终体积(ml) NaOH消耗量(ml)
3.Vc的测定
2,6-二氯靛酚的标定浓度为:T=0.5542
序号 ① ② ③ 空白 ① 0.02 6.10 6.08 ② 6.28 12.40 6.12 ③ 12.50 18.78 6.28 空白 0 0.01(过量) 0.00 . . ..
. . . .
2,6-二氯靛酚初体积(ml) 2,6-二氯靛酚终体积(ml) 2,6-二氯靛酚消耗量(ml)
4.微生物检查结果:
4.95 2.43 2.52 4.85 2.45 2.40 4.90 2.48 2.42 0 0.01(过量) 0.00 接种的6支试管经培养后都没有浑浊,说明无致病菌及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征象。 5.感官指标:
(1)色泽:橘片表面通红,色泽较一致,糖水比较透明。有白色沉淀极少量橘肉与瓤衣碎屑存在。
(2)滋味及风味:酸甜适口、美味,无异味。
组织形态:橘片(去橘络、种子),半去瓤衣适度,食之无硬渣感觉,剪口整齐,形态饱满完整,大小大致均匀。 (3)杂质:不存在。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