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铁道机车专业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研究王
峰
王红红
湖北·武汉
430201)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传统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均是根据学校教学的需求而建,与企业的需求相差较远,而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弥补了传统校内实训基地的缺点,尤其对于专业特色明显的铁道机车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在校企一体化办学框架下,解决和完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最有效的途径。关键词职业院校铁道机车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共建
G712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是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主导的教育,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形成校企平等合作的有效机制和模式,本应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职业教育成为了理论化为主的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上做了大量的探索,例如德国“双元制”模式,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由职业教育机构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招生,学生的培养分别在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里交替进行,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职业教育机构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加拿大CBE教育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从企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提炼完成岗位工作须具有的能力,并以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英国则通过学校授课与企业实践相互轮替的方式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是政府或行业牵头,协调学校与用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高度融合,产教结合共同培养人才,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通过多年的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被证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
1铁道机车专业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高速铁道运输作为我国中长距离、大运量、快捷、安全、低耗、环保的运输形式,是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将达3万公里,高铁路网将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动车组列车承担客运量比重将达到65%。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八纵八横将相继建成,先进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将分别达到2400多列和1万多台。湖北城际铁路以武汉为核心,呈放射型加环状构架,由8条延伸线及环线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6条放射状骨干线网、
组成,总规模约1190公里。全部采用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直达周边城市的“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武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13条线组成,全2028年前全部建成。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良好的长560公里,
发展前景将为铁道机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提供巨大的就业市场和机会。从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新型牵引动力设备及其系统的运用、维护、检修及其管理对从事铁道机车专业的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研取得表1数据,数据分析表明,铁道机车专业人才在企业职工中的比例占88.6%~95.1%,同时在调研中发现高职学历人才是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主力军,是适应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性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铁道机车专业高
表1:被调查企业的铁道机车专业人才现状统计表(%)
项目6.8%27.3%22.3%工作岗位6.5%27.3%9.8%56岁以上51-5541-50管理人员36-4026-3525岁以下16.2%22.0%5.8%16.1%21.8%5.6%17.1%20.7%8.7%8.6%33.5%47.6%6.3%19.4%9.3%6.0%10.0%40.0%6.7%17.9%9.1%5.5%7.4%43.6%085.3%6.2%6.1%6.8%40.6%机车检修人员其它年龄结构1.6%2.1%6.6%企业(人数)A机务段(3810)6.7%58.3%0B机务段(4518)6.2%60.1%0C机务段(5352)8.5%00D检修段(1110)机车司机动车组司机学习司机74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2期/1月(中)—
课|程|教|学
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一方面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大量的铁道机车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基于资金、场地的限制不可能大量建设用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训室,而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拥有大量的设备及工作场所,因此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知识,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无缝对接。但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使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尽快解决。
2铁道机车专业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1安全隐患突显,影响企业生产
交通运输企业的首要宗旨是安全生产,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了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企业制定有各种规章制度,职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才能正式进入岗位工作。以铁道机车专业毕业班学生为例,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后,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需要完成企业组织的三级安全教育以及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双重培训,获取相应的资质,如从事铁路运输的毕业生需要考取学习司机证书后,才能担任学习司机岗位,行驶学习司机职责。但是,对于未毕业的学生来说,既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取得相关岗位的证书,企业是不允许实习生上岗的,有安全隐患的岗位学生只能观看学习,学生对企业的帮助极其有限。尤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学生的实习活动甚至对企业不仅没有帮助,可能还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甚至带去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并且由于学生的特殊身份,这一类型的安全事故处理时尤其繁琐,成本较高。因此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2.2缺少政府层面校企合作制度的支持
目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其实是有担当的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方式。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大多数的专业无法顺利实现与企业的合作。以我校与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共建的实训基地为例,我校铁道机车专业的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经过双向选择,与武汉铁路局签订就业协议,再到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之后直接到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工作,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但实际情况是武汉大功率检修段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检修中心,承担着多个铁路局和谐号大功率机车的检修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拿到相关岗位操作证,也就没有资格进行设备检修,而作为学习人员也会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所以,真正能参与到工作的学生很少。以上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政府层面制度支持。教育部多次提出企业的支持会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观点,会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相信,如果有了政府的指导,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让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我们的校企共建型实训基地将会真正实现校
企的双赢。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也有极少数校企共建型实训基地成功建成的案例,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北彤鑫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数控加工实习工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发电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厂中校实训基地等,这些校企共建型实训基地主要是院校与企业的单纯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训服务、部分出资等方式,企业则通过其生产基地,为基地提供设备,甚至有些有条件的企业还能提供上课区域、住宿等,但这在我国这么庞大的职业教育中,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无法大规模推广。
2.3缺少财政支持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建的实训基地其实质就是“厂中校”,通过实训基地,一方面使得专业教学紧跟企业的要求和行业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即将工作的环境中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尤其对专业特色非常明显的铁道机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毕业后对口的工作岗位为轨道交通企业,通过真实环境的锻炼再进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资金、安全等方面的原因,相关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不愿意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以我2014年共有毕业生院铁道机车及动车驾驶专业毕业生为例,
1009人,大量的学生需要去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涉及到对企业设备的使用和场地的占用,这些消耗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补贴,补贴资金来源是什么,都是需要财政支持。另外,高职学校一般距离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较远,企业又不能解决顶岗实习学生的住宿问题,每日来往产生的交通费用又该如何解决。总之,缺乏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
3铁道机车专业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问题的对策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将会不断的改进,但在这个过程中需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探索出符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针对的问题要找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
3.1政府主导,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
由于缺乏政府的参与,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较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进程很慢,要想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必须积极参与、指导、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和学校,在参与指导过程中,各级政府都要发挥主导性作用。首先从政府层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政府可以鼓励多个企业参与,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变通执政方式,可以出台减免税费、提供一定的公共财政投入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项目,进而增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例如,铁道机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可以由湖北省政府牵头,通过补贴性政策,鼓励相关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的高职院校合作,共建铁道机车专业实训基地。其次,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对于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3.2校企协商,合理规划
院校层面,深化自主发展,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好可行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协助政府,通(下转第92页)
75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2期/1月(中)—
课|程|教|学
动机供应较为稀薄的混合气,使汽车不易启动。接着,教师向学生询问对此故障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点出关键词并在黑板上板书,以便于学生形成长期记忆。最后,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与燃油供应系统、进气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进行系统的划分,将子系统包含的内容列举出来,再将小模块和小元件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作出双向标注。
5系统教学的优势
5.1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汽修教学中,学生对发动机的认识总停留于表面,实际维修操作及个人职业素质要求的水平较低,而系统的教学方式可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系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课程系统制定学习计划。例如,教师在进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时,可事先将发动机系统及其子系统罗列出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子系统的小元件标注在子系统下边,并将小元件与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关系进行连线。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动机电控系统作为学习案例,鼓励学生将该系统的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系统。如此一来,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教师将系统教学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对汽修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术都得提升。因此,系统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及终身学习,还能提高其创新能力。
5.2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时,教师可将全体学生划分为6-8人的学习小组,在预习-课中-课后-复习四个学习阶段中安
参考文献
[1]
陈柱峰.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实训教学设备研究设计[J].企业技术开
发,2017,36(03):61.
[2]张映桥.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7(12):
190.
[3]陈柱峰.基于OBE模式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
技术,2017,16(06):60.
[4]郝盼.项目教学法在技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应用[J].职业,2016(26):90.
[5]黄欲飘.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
(07):182.
排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如此一来,教师不仅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共同协调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延伸学习,小组成员自由组织展开课外发动机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外小组合作中提高个人团队意识。由此看来,系统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效率,还能将在校课堂与课外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自主利用时间展开课外训练。因此,教师在合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还需对课后时间进行规划,借助课后的业余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系统的汽车发动机电控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还能使其在汽车发动机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实操机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了让系统教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师应骈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自主学习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此外,教师在系统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基础,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与社会岗位接轨。
(上接第75页)过校企协商,明确共建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同时把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引入到实习实训过程中,严格各个环节,确实提高实训的质量,使学生通过实训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缩短用人企业对毕业学生的培训周期,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用人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3.3校企合作,帮助解决企业难题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止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更加深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建技术中心。通过技术中心,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项目,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帮助企业获利。学校可以成立企业导师工作室,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担任学校专业课程的兼任教师或客座教授。而且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参与到企业职工的培训及考证等工作中,确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项目,是新时期提高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旨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资源共享的形式,确保我国92
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各方不断的沟通协商,制定完善的管理运行制度,确保我国职业教育走的更远。
基金项目:教改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
(2013420)。参考文献
[1][2]
陈慧英.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陈田,白杨.加拿大职业教育CBE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141-142.
[3]刘一兵.高职教育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
(03):152-154.[4]何语华.创新和完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实训实习,2013(05):
81-84.[5]高建华,彭莉.校企共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衡阳师范学
院学报,2016,3(37):149-151.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2期/1月(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