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文阅读 【例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呼 唤 谢 璞
一次偶然的机缘使我和一只美丽的斑鸠交上了朋友。
一天,我在家乡的土屋里写作,一直写到腰酸背痛才起身运动四肢。见屋外阳光那么迷人,便从后门走出,想到屋后的一片树林子里去晒晒太阳。
我刚走出几步远,便见一只鹞鹰从高空俯冲下来,伸出铁钩似的爪子,一把猛抓住一只什么鸟,可是没抓紧,猎物惨叫一声逃窜掉了。鹞鹰很生气,好似责备我不该突然出现,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响。猝然身子一斜,翻了个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气势汹汹地飞远了。
出于好奇心,我四处张望。希望找到那只死里逃生的鸟雀。我很快发现了,原来是一只斑鸠遭到了袭击,它像一个标本似的,钉在我家屋子后墙上,连气也不敢出,爪子很深的扣进泥墙里。当我把它从墙上小心翼翼地拿下来时,它浑身哆哆嗦嗦,没有一丝反抗的力量,头颈软绵绵地,耷拉在我手掌的虎口,背上流着殷红的血,眼睛里仿佛还有泪花。
我借了一只方形的鸟笼子,把斑鸠关在里头。它也安静了一阵子。我用紫药水给它涂伤口,用小茶杯盛了黄豆和清水放在笼子里供它吃喝。然而,它只用宝石般的小眼睛瞅了瞅,没有动口。不一会儿,满村的孩子都来看望斑鸠了。
突然,斑鸠张皇失措地乱冲,神色大变。我仔细一看,才发现不远的灶台上的老猫在发野。它如饿虎将要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还利箭似的动弹着。孩子们见了,一阵吆喝,把恶猫从灶台上赶走了。
谁知,还有只不识时务的公鸡,它也凑热闹,竖着脖子上的五彩羽毛,张开一对翅膀准备向斑鸠发起进攻。孩子们当然不客气地把它轰走了。
考虑到斑鸠的安全,我发愁起来,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还会受到侵犯。这时,我听到走廊上有节奏的手杖敲击地面的笃笃声,这是年过八十的父亲来了。一听我说起斑鸠的来历,便微笑着叫我把笼子挂在屋檐下,并递手杖给我往高处挑。果然这一来,任何侵略势力都威胁不了它了。
1
从此,我天天用清水和黄豆喂它,不到一个月功夫,它的伤口愈合了,也换上了不少新的羽毛,脖子下端还有个花圈儿,孩子们也经常光顾它,仰着头对它说话。
它只照例偏头瞅着人,从不用声音来作回答,似乎对万事万物都很冷漠。 不过对于我却不同,只要我往笼子下边一站,它就在笼子里舞蹈似的跳跃一阵。当然,它也从不用声音同我说话。
久而久之,孩子们都说它是一只哑巴斑鸠,我也暗暗怨它不该作哑,真希望有一天它能突然歌唱。
说也怪,立春那一天,它终于了开金口“咕咕„„咕咕„„”地叫了几句,而且正是全家按传统习惯在立春那天吃生萝卜片的时候叫唱的。它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都称它是一只“报春鸟”。不过,我听出来那叫声有点心酸。
可惜,叫了这一次后,它再也不开腔了。我似乎有点明白了那声音中的心酸,但与斑鸠朝夕相处的不舍,和对斑鸠身体状况的担忧,还是让我放弃了让他回归蓝天的想法。
终于有一天上午,父亲坐到我写字桌边。“你没有忘记斑鸠立春那天是怎么叫的吧?”父亲双手握住手杖,微微含笑着说,“鸟雀是通人性的。斑鸠平时高兴就‘鼓舞„„鼓„„’地叫,立春那天,它是向你喊‘给我„„给我„„’当初,你搭救它,不是为了一辈子囚住它,而是要放它回天大地宽的世界,照它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是呀,该让它按自己的愿望生活了。让它飞回大自然,分享它应得的一份生活乐趣。想想自己,虽然给过它治伤的紫药水,给过它恢复身体的黄豆,但给予它更多的是囚禁。而我居然还埋怨它没有天天给搭救过它的我唱歌,我暗自愧疚!它作哑,其实是一种愤怒吧!于是,我决定等到天气暖和点便开笼,让它飞回大自然。
可是,等不到那暖和的一天,一个大雷雨的清早,它从笼子的缝隙间挤出身子逃走了。从此,屋檐下只挂着空笼子。
它的逃走,我并不惋惜,只佩服它向往自由的勇气。不过,还担心它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是否真的能自由自在的生存下去。过不了几天,一个坏消息让我吃了一惊。孩子们告诉我村西头的一个孩子用弹弓打死一只鸟吃了,我按捺不住便去问那孩子究竟打死过一只什么鸟?他说是一只斑鸠,我听后鼻子酸痛起来。
2
谁知到了清明前一天,有一只斑鸠飞进屋里来了,它落在那只吊挂的空鸟笼上,一点不怕人,宝石般的小眼睛好像在询问我们:“你们还认识我吗?”
我高兴得像个孩子,和全家人指着斑鸠说:“它一定就是那一只,他还活着,若不然,他怎么会飞到屋子里来东张西望?”我立即拉开笼门,想请它吃还留在笼子里的黄豆。可是它翅膀一振,又从进来的地方飞向了碧蓝的天空,一路“鼓舞„„鼓舞„„”地叫唱着,声音里包含着无尽的欢乐。
斑鸠的归来使我们一家人非常愉快。后来,我们经常听到屋前屋后有几只斑鸠奏鸣,我们猜想:其中会有一只是我们的老朋友。
时光如风,吹走了很多记忆,偏偏我忘却不了这件小事,也许是因为一生只救过这一只鸟儿,也许是因为此间总有一种哲理在不断地呼唤我„„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俯冲( ) ②惋惜( ) ③询问( ) ④碧蓝( ) .... 2.草木鱼虫,飞禽走兽,历来是文人笔下的爱物。文中一只斑鸠的经历牵动着“我”的心。通读全文,说说这只小小的斑鸠经历了哪些事?
3.本文的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鹞鹰和花猫独特的形象。请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两句话在表达上的作用。
①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响。猝然身子一斜,翻了个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气势汹汹地飞远了。
②它如饿虎将要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还利箭似的动弹着。
3
4.文章写到斑鸠被救助时说“它只用宝石般的小眼睛瞅了瞅”,写到它回来看望我们时又说“宝石般的小眼睛好像询问我们”,请你体会作者两次提到“宝石般的小眼睛”的用意。
5.鸟儿在欢愉的时候常常放声歌唱,久不开口的斑鸠在立春那天突然“咕咕„„咕咕„„”叫几声,让全家人都异常高兴,可“我”为什么听出它的叫声里“有点心酸”?
6.草色变得翠绿是对根的回报,百花争奇斗妍是对叶的回报。文中得到人类帮助的小鸟,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我们这一家人的感激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这是一篇情理交融的散文,营造了深厚的情感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意蕴。情由事起,理在情中。文章的标题为“呼唤”,结尾再一次提到“总有一种哲理在不断地呼唤我”。你认为作者“呼唤”的是什么?
【例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狗情未了
天下文章
儿子喜欢狗,曾跟我多次说要养狗。我说:“咱们养自己还很困难,哪还有精力养狗啊!”儿大不由爷了,儿子到了既有经济实力,也能自主的年龄了,没太在意我的意见,自己暗中买了一条心仪已久的萨摩犬。说绝对的“不由爷”,
4
也冤枉了儿子,他还是考虑到我们的难处,将狗暂时寄养在他准岳母家。以往总是我来唤儿子起床,并用保尔的话“起来,不是已经睡过了吗”来激励他起床,他已经是不受任何英雄激励的一代人了。今早照例唤儿子起床时,却发现他不在屋,床上的被子乱扬着。没听到他外出时的门响,儿子又从来没有早起外出的习惯,顿时让我和他妈有些着急,打电话又关机。焦急中突然发现儿子留下的一张便条。
老爸:我去姗姗家。萨摩不舒服,我去照顾了。
儿子
原来如此!还没到吃早饭的时候,儿子回来了,面容疲惫,头发蓬乱,想必是一宿都照顾狗而不得睡觉。现在看来放在他准岳母家也是不妥了。
让人喜忧参半的萨摩从此开始了它浮萍式的生活。
儿子又决定把萨摩寄养在好朋友家。那小两口都很喜欢萨摩,儿子似放心了许多。几天以后,儿子想狗坐立不安,当爹当妈的也于心不忍。狗既然买了,我们抱着克服困难的决心,满足儿子的心愿。翌日,我向儿子热情宣布:“欢迎狗狗回家!”我没有得到期望中的那种热烈回应,但狗狗还是回来了!它通体雪白,毛绒似毯,毛长似鬃;瓜子脸,尖下颌,两眼炯炯。虽然才2个多月大,但足以看出它未来硕大的发展潜能。它有“我到家了”的感觉,对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东闻西嗅,东张西望,大爪子敲击在地板上掷地有声。儿子他老妈回家时看见这个“庞然大物”,如同见到出笼的老虎一般惊呼。
儿子虔诚地请我为狗狗起名。我起了一大串名字候选,其中有“追风”“乌骓”“公子小白”“赛虎”等,儿子选中了“赛虎”。
赛虎的到来改变了家庭平静的生活。出入门要紧关,因为有一位见狗如虎的;赛虎被关在儿子房间里,寂寞难耐,经常挠门;它要吃喝拉撒,还会时常掉点毛;雨天带它遛弯回来,儿子虽然给它擦了爪子,地板上仍是斑斑点点的。晚上,儿子把赛虎放在没有上盖的大笼子里,它总是往外蹦,或如困兽一般乱撞。儿子大了,眼里透着焦急,家里条件实在有限,他开始理解父母了,最后又决定把赛虎送回到那位朋友家寄养。
那天儿子很晚闷闷地回来了,我“通感”出了一种感觉。儿子告诉我,赛虎再回到朋友家时,小两口抱着狗非常激动地说:“这两天想起赛虎就难过,谁也不敢提赛虎,现在好了,好了!”儿子定期去看赛虎,我们经常听到赛虎的消息:
5
长大了,长壮了;又长高了,又长壮了。言谈中能看得出儿子对它牵肠挂肚,在不远的远方有一个让他牵挂着的生命!
时光荏苒,赛虎近一岁了。那一天我出差回来,一个胖乎乎的白练似的大狗亲热地扑到我面前,它已经是靠近它的名字般的威风凛凛了!原来赛虎的养主新与别人合租一房,而合租者不喜欢狗,赛虎不得已被“退”回家了。
在外飘泊半年多的赛虎,又一次给我们平静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麻烦。已与上一次有着本质的不同了,它把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过程的结果呈现在我们面前,温顺中带着野性,蜷居一隅时带着悲鸣,门一开就要往外冲,一有钥匙开门声,它就在屋内急促地转圈、挠门。它随意地跳到儿子的床上无拘无束地躺着,床单上还留有它的爪印,它总愿意跳上窗台向外眺望,那眼神令我无限地爱怜。赛虎的“为所欲为”,使儿子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舍和不舍间痛苦着。
渐渐的我有些理解了有些人叫爱犬为“儿子”的“荒唐”了。我打电脑时,赛虎就依偎在我的脚下咪咪兮兮地假寐。我常想,这个世界人是主宰,狗作为附属,它在假寐时不会什么都不想吧!我串休的那几天简直不忍把赛虎独自留家,当我要给它套上链子时,它知道是外出,竟能像小孩似地配合着给它“武装”,表现出极度的兴奋、急切„„
好景不长,赛虎又要易主了,这个小家实在有点容不下这个庞然大物了。儿子在赛虎和老妈之间难以鱼和熊掌得兼。儿子在焦急中物色着下一个养主。
最难忘、揪心的时刻到了,赛虎又要面对第三位主人了。北方的倒春寒使气温骤降,下了一整天的冷雨还没有休止,使人感到了暖气走后的寒冷。儿子打来电话,“老爸,我晚上六点带朋友来接赛虎”。顿时,赛虎在时的千般嬉闹化作一腔怜意和不舍。儿子和朋友来了,他们快速地收拾好东西带着赛虎走了。我站在阳台上,看见儿子在雨中抱着赛虎打车。因为有条大狗,很多车都“拒载”,儿子在雨中抱着赛虎焦急地等待能够停下来的车。我的心情很复杂,为赛虎,更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在横刀夺爱?
我在家很不安地等待儿子回来。很晚,儿子回来了,我知道他要多陪陪在陌生环境中的赛虎。我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和儿子打招呼,“回来了,儿子?”“哦,回来了„„”然后儿子关上了自己的房门。我来到儿子的房间。高高大大的儿子在哭,他说:“我上车时赛虎要跟我走„„”我记得有一句诗说:“一句话,染苦了草原。”空气凝重了,为赛虎,更为儿子。赛虎走后儿子的痛苦就在眼前,
6
儿子走后赛虎的痛苦不想也知。那一刻,我甚至希望儿子就霸道地让赛虎生活在家中,可儿子懂事了!儿子懂事是父母的期望,此时,我竟不期望它的到来,因为儿子把痛苦独自吞咽了,这是一位父亲所不忍接受、面对的!
儿子少有的没上网便睡下了,第二天给自己放了假,出去洗个澡,回来又是睡了一整天。
我时常怀着对儿子的歉疚想赛虎。有一天偶过狗市,在一群京叭中看到了一条鹤立鸡群的萨摩犬,它被主人牵着待价而沽,儿子当初领回赛虎时就是这般大小。我久久地伫立一边看着它„„
人狗情未了!人类在热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当热爱其它的生命。人生在世,责任当先,对动物也要讲责任的,当你无法承担这种责任时,远离也许是一种明智之举!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硕大( ) ②潜能( ) ③飘泊( ) ④歉疚....( )
2.“让人喜忧参半的萨摩从此开始了它浮萍式的生活”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萨摩犬赛虎的“浮萍”历程。
3.“北方的倒春寒使气温骤降,下了一整天的冷雨还没有休止,使人感到了暖气走后的寒冷。”请你说说这处环境描写有着怎样的作用?
4.文章对父亲着墨不多,但透过他对儿子的关注,我们分明感到他内心的不平静,请你通过“我的心情很复杂,为赛虎,更为儿子”“空气凝重了,为赛虎,更为儿子”这两句话,品读父亲当时的心境。
5.文中的儿子虽然“已经是不受任何英雄激励的一代人了”,但在他身上的
7
确有着许多值得称道之处。在阅读全文后,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儿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6.动物,是人类的伙伴,尤其是忠诚的善解人意的犬类。可是文章的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远离也许是一种明智之举”?这里包含作者对动物怎样的态度?
7.经典影片《人鬼情未了》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再现了生死不渝的真情境界。本文作者化用了这个影片名,将文题定为《人狗情未了》,请你谈谈这个题目好在何处?
【例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失去了的书桌
冯骥才
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当初是什么颜色。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份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每当坐在小桌前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的珠子。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
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
8
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只有一次例外。那是一节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前桌女同学的两条黄辫子拴在她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一副黑边的近视镜遮住他的眼神,穿着随意而朴素。上课前,他总是操着戒尺在讲台上踱来踱去,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毛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
“真该死,这破桌子!”
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的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就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我过去的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也会无声地提醒我。
它就摆在我窗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
9
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在一起投照在我小小的桌面上。
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桠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我终于失去了它。
1976年,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哪!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一个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了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呵,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愧悔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晦黯( ) ②摇曳( ) ③荫凉( ) ④废墟( ) ....2.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朴实的叙述中恰切地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①每当坐在小桌前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②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3.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从文章内容上看,
10
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写作中,语言的前后照应会使文章行文紧凑,脉络清晰。第八段中,“用毛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一句与前六段中哪句话相照应,把该句抄写下来,并请分别指出这两句话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文章写到我与小桌的关系时,多处用语饱含深情。请你从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①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 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②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的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
忘在一旁。它就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6.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表现了人物置身于环境中的感受。文章第15段对四季景色的描写似与小桌关系不大,但仔细想来却很有韵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7.文章结尾一段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浸透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请联系与小桌有关的内容谈一谈“呵,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愧悔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所爱之物谈谈你喜爱它的理由。
11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