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以一种便捷、快速、安全的形式出现在交通系统范畴,它从城市的地下轨道穿行,是现代交通快速发展下的高效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地铁车站建筑是一种对安全性和功能性都要求较高的建筑,它的作用主要是供乘客乘降、换乘和候车,再次,车站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地铁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技术设备;建筑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traffic, the subway with a convenient, quick and safe in the form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scope, it from the city underground rail travel, is the modern traffic fast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public transport one. In metro station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safety and functional require high buildings, the role of the mainly is for the passengers take down, transfer and the waiting, again, the station should hold the main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Keywords: the subway station; Urban rail traffic system; Technical equip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1 地铁车站特征分析
地铁车站,顾名思义,它作为城市地下车站形式存在,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建筑。总体来说,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因为其建在地面下,安全、施工方便和投资成本是首先要考虑到的,因此在保证完整功能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比较简单的施工模式;
第二,地下完全没有光线,需要依赖人工采光;
第三,地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必须设立大功率的空调和通风设施,以确保地下环境的安全和舒适度;
第四,为了使乘客能快速、方便、安全的乘降、换乘和候车,各个地方都必须设立明显的指示标牌和消防设施;
第五,地面出入口的地下部分需要采取人防措施。
另外,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之前,必须要先对车站的功能和需要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解析其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使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人性化、规范化的设计。地铁车站的不利因素概括来讲有以下几点:
第一,地下空间相对封闭、狭长、建筑结构大致类同。封闭的空间使乘客感到压抑和压迫,类同的结构使乘客丧失方向感;
第二,站内噪音较大,地铁车站封闭的空间,加之地铁建筑材料本身的吸声系数过低,使得站内噪音反射过大;
第三,处于地下,使得站内的整体湿度较大;
第四,地下施工较为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处置过程较为困难;
第五,地铁处于城市地下,没有自然光,湿度过大,必须采用人工照明以及大型的通风设备,以保证地铁车站的正常运转。
2 地铁车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1)地铁车站在设计时应坚持以乘客为核心,保证乘客在地铁车站里步行最短的距离,为乘客带来最大的方便。
(2)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应以乘客乘车方便为主,尽可能使出入口与地面车站相临,让乘客出出入口通道就可以乘车,也能够坐车直接到出入口通道附近下车。
(3)避开突发性大型客流集散点,如学校到上下课时间就会有突发性的客流,所以地铁车站最好离学校这类会有突发性客流的地方远一些,避免突发性客流对与地铁车站的乘客有冲击,车站出入口最好离这类有突发性客流的地方300M以上的距离。如有突发性客流更大的地方,相应的距离应该离得更远为宜。
(4)地铁车站布设应该与城市道路网相结合,以达到地铁与城市道路网、公共交通网的协调性,还要达到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使之达成统一性、协调性。地铁路线的密度和车站的数目远比地面上的公交线路少得多,因此,必须要依托公交路线来更大限度的吸引客流。用地铁快速、便捷、安全的特点来使之成为骨干的交通动脉。在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处设立地铁车站,使地铁车站在公交路线的车站旁边,让乘客能更方便的换乘。
(5)车站布设前应该先了解旧城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以减少不必要的拆迁,降低造价。还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来预算地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在设置换乘站的时候,要根据周边的环境特点来布设,还要考虑车站近期和远期站位换乘方案的方便和快捷的情况。而且应该根据远期客流的要求来分期实施工程,合理选择适合周边环境的车站建筑方案,使车站能发挥出最大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6)车站分布应顺应乘客购物方便的要求,并使各个车站之间的距离相对均匀。让乘客在货比三家、选择购物场所的时候,不会因时间和步行的距离而且止步。地铁车站离购物中心最好不要超过500M。
3 地铁车站的布局形式及结构类型
(1)地铁车站的设计就建筑布局的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浅埋式和深埋式。浅埋式车站的特点在于因车站的埋置深度浅,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例如土方少、技术难度小、出入口通道离道路上下高度小等特点,可以相应减少建设投资。这种车站布设的前提必须是不影响城市管线和道路,且适合地下轨道线路走向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深埋式车站恰好与浅埋式车站相反,就是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线路的走向而不得不加大车站埋深,相对的就会出现一些难题,如土方大、技术难度大、出入口通道离道路上下高度加深、投资加大等。
(2)地铁车站的设计从结构类型上可分为两种:矩形箱式地下建筑、圆形/椭圆形隧道式建筑。矩形箱式车站,故名思义就是采用地下大挖开,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方式,将其做成矩形,这种类型的车站在施工的时候对周边环境和地面交通都有一定的影响,土方的量也大;而圆形/椭圆形隧道式建筑,也叫暗挖车站建筑,可以采用盾构掘进的方式来减少土方量,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地面交通的影响,但是其需要的技术含量和盾构掘进的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这两种类型的车站都有利有弊,因此,车站的型式应该根据线路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而定,衡量其中的造型、结构和施工的实施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尽可能做到与地面环境结合,减少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的影响。
地铁车站的设计需要涉及的专业较多,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地下建筑的特点,地面周边的环境情况,各专业相互协调配合好,尽量不在中途更改设计,影响施工。
地铁车站是一个人流量相对集中、来往人流量大的交通建筑,所以在设计时必须着重考虑到安全和便捷的问题,包括人流进站和出站以及换乘时各处的通道和楼梯的宽度是否满足要求,还有上下楼梯的设置能否方便、快捷的接纳客流,另外还要设置足够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用来满足技术设备布置和运行管理的需要,使车站能更好的为乘客服务。
4 地铁车站的组成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主要由车站主体建筑设计和车站附属建筑设计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车站主体建筑又主要由站台、站厅,生产、生活用房组成;车站附属建筑设计主要由出入口通道,风道及地面风亭等组成。
地铁车站主体的主要用途就是满足乘客的使用空间和车站运营的技术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的空间要求。
乘客使用空间:即为了满足乘客的需要,直接为乘客服务的场所,例如站厅
层公共区、站台层公共区,其中车站公共区又可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站厅层公共区就是有足够面积的公共区域来满足高峰时段客流的集散,还要有能够为乘客服务的足够售检票设备及一些另外的公共服务设施;站台层公共区就是有足够服务乘客的站台,均匀分布的楼梯、自动扶梯以及列车编组停靠的有效站台。
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即能保证车站能够正常运营的条件和营业秩序的办公用房,它们一般位于站厅层和站台层的两个端部。
车站地面的附属建筑设计都应该受制于当地城市规划,尽量将附属建筑的立面设计成简洁、大方型的建筑,使之能与周边环境协调;出入口的设计应该考虑市政的便民措施,出入口的数量需根据车站近期人流量和远期预计的人流量来算,最好不要少于四个,车站客流量不大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但最好不要少于两个;出入口通道的宽度,要通过预测最高峰时期人流量和自动扶梯或楼梯布置的情况来计算,还有一些车站要兼作城市过街通道的,要将过街人流量也计算在内,以保证在出现灾害的时候可以满足紧急疏散要求。车站的出入口分布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布,最大程度考虑乘客的乘降和换乘方便;车站出入口和风亭的设计要简洁、大方,尽量使之能与周边的建筑相融,以城市建设的要求为主,造型尽量与城市的建筑风格一致,力求美观。
参考文献:
[1]姚勇,王汝恒,王月明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
[2]鲍先凯 薛刚.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方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