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代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浅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新时代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3T17:32:03.48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2月1期 作者: 李盼盼

[导读]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国家的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李盼盼 吉林省辉南县东街小学 吉林 通化 135100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国家的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家校联系;交流;新机制;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2.2

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扩大教育规模,从而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有研究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

一、密切家校联系,形成相互理解、各司其职的家校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互信的基础,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进行积极友好的交流。家长应该准确认识到,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都有同样强烈的期望。同时,家庭和学校应保持积极友好的交流。通过线上和线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班主任带班的方式;让教师了解家长的性格、气质、纪律观念、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从而实现对家庭和学校学生的全面和立体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系统工程。学校应该因材施教,以学生的诚信为基础。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家长的家庭纪律应该与学校的教育方向和教学方法保持一致。家长应积极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要求,承担起补充学校教育和课外积极引导的责任,及时疏导学生不良情绪,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将家庭教育的分支融入学校教育的主流。

最后,我们应该与多个主体协调,形成战略联盟。学校、家庭和学生应该相互理解,履行各自的职责。家长不应干涉学校和学生履行的基本教学职责。家长要全面监控学生校外表现,落实学生完成学校任务,如实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教育的多个学科围绕同一培养目标是默契的和平行的,共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搭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交流的平台

营造和谐丰富的家校协同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庭协同育人格局,形成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

首先,构建家校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家访制度、家长学校制度、课堂开放日制度等家校协同教育体系,使家校协同育人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家校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

其次,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发挥教师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一是提高家校协同育人意识,提高家校育人意识,将家校协同教育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二是弥补教师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不足。要为教师补课家庭教育,了解当前形势下的家庭教育现状,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科学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实效;“如果人际交往能力也像糖或咖啡一样是一种商品,我愿意付出比阳光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代价来购买这种能力。”我们应该为教师补课,掌握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和技巧,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流动。教师应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够从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学生反映的问题,从而帮助家长找到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我们应该注意与父母面对面交流。现代沟通工具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传统的家访形式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让老师现场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也能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带来的温暖,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

最后,我们要充分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为他们提供有用的、更好的服务。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和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满足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不仅要做记者和听众,还要做家庭教育的引导者;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议、家访、班级开放日等渠道,满足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孩子和老师的需求。学校要进一步办好“山东庄中心小学”微信公众号,提高公众号质量和水平,及时发布学校工作动态,展现师生风采,发挥公众号优势,让公众号成为家长了解学校的新的重要窗口,教师和学生。从问卷来看,家长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不高,学校应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引导。 三、论推进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节点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2-109-01

首先,长效协同,机制先行。在多年来促进家校合作的国家政策指导下,家校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存在的协作理念和意识淡薄、教师和家长相互推诿等问题,正是因为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落实建立“家校生”协作机制。疫情爆发后,在线教育成为未来教学的一种趋势。为了落实青少年居家学习和生活的指导,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创建长期的家校协作机制,创建协作社区,提高家校协作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应该合理化,借助大数据全面了解思想。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一直处于缺乏状态。不仅因为家庭原因,父母也缺席了孩子的教育。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桥梁难以搭建。家校会的传统形式主要表现在家长会和家访方面。然而,这些形式的家校合作针对的是群体,时间有限,无法实现深度影响价值。

最后,以班主任为主体开展家校合作教育。为了落实班主任在促进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应将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组织岗前和岗后培训,定期交流工作经验,组织调查研究,提高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和研究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围绕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相关法律文件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开展系统的强化学习和能力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家校协同育人人才队伍。培养班主任成为优质的家校协同教育人才,要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从事家校协同育人的班主任,搭建成长平台,完善成长机制,加大薪酬激励力度,鼓励班主任开展家校协同办学原创研究。

家校协同育人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路径,在充分统整办学资源,加强社会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发挥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家校协同教育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需要新办法、新理念,要坚持吸收借鉴和创新结合的方式,完善各种制度,为实现家校协同教育跨越式发展做好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静.家校共育,携手同行——小学家长培训与校本课程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0,(08). [2]邱静.为每一个孩子成长“定制”——谈班主任工作的三点实践及思考[J].家长,2019,(18).

[3]达秀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五心”——谈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式与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6,(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