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心理生成机制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青少年校园欺凌己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近三年,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导致报道的校园欺凌行为频率不断增加,中学生校园欺凌现象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侧重研究校园欺凌的现状和特点。主要调查校园欺凌在不同年龄群体中发生的类型、频率情况。研究表明,男性发生欺凌行为频率普遍高于女性,但女生校园欺凌事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黄向阳,2017;翁光明,2016);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年龄显著相关,主要发生在中学阶段,其原因在于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变化 (黄娟,2014)。②对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整理。认为校园欺凌的产生归因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方面(郅庭瑾,2017;李丽萍,2015;乐国安,2014;佐斌,2009,2014),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抵制诱惑与依赖武力是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张诗雅,2017;陈琪,2015);家庭因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实施欺凌的学生大多来自单亲、经商或父亲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胡春光,2017;陈琪,2015);学校对于重视学生成绩影响校园欺凌(田鹏慧,2012),社会因素则反映在对校园欺凌实施者的惩罚较为宽松,缺乏与之相关的教育法律(柳海民,2015;唐松林,2013)。开始对网络欺凌现象进行研究(黎亚军,2015;任文华,2012;朱莉琪,2010),认为网络会影响同伴关系质量,进而导致校园欺凌(周宗奎,2015)。③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完善立法,健全家庭功能,优化校园教育氛围、营造社会文明环境能够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寇彧,2015;宋雁慧,2014;张旺,2013),并开始借鉴国外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方案(林杰,2017;刘丽琼,2010;邱关军,2010)。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对校园欺凌的类别进行划分,然后分别进行研究,提升了研究的针对性(Yen, CF,2014);②在校园欺凌影响因素上,侧重个体和家庭因素。认为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教养、家庭结构、父母对打架的态度这四个因素能对有效预测儿童攻击行为(Orpinas P,2010 )。开始关注学校及其周边环境因素的作用(Heng Choon Oliver Chan,2015;Roberts, AL,2014;Wang J,2010;Hinduja S,2010)。③在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上,侧重于课程设计,以课程的形式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 Robert A.,2012;Dewey G.,2011)。
(3)以往研究的不足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校园欺凌进行了研究,但仍有以下不足:
第一, 家庭功能影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留守经历和流动经历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有何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特别是针对湖北省青少年学生的研究关注较少;
第二,研究生态效度有待加强,校园欺凌行为中涉及三类人: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以往研究更多是对三类群体的分别研究,忽略了三类群体之间的互动影响;更多关注个体层面的因素,忽略了班级环境、学校文化等中观层面因素的作用机制;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问卷调查方法使用较多,质性研究使用较少,实验法使用较少,这对研究校园欺凌因果关系会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尽管已有成形的干预方案提出,但校园欺凌现象并未停止,因此,需要进一步整合已有研究,提出更有适应力的干预计划。
2、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1)从内在心理揭示校园欺凌的产生机制,拓展学生管理的理论;(2)建构了欺凌者,受害者与旁观者相关联的理论模型,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校园欺凌行为。
实践价值:(1)提供一个综合干预方案,能够为实际减少校园欺凌行为提供帮助;(2)从欺凌者,受害者与旁观者三者之间互动的角度分析校园欺凌,能够为减少校园欺凌提供实践指导。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湖北省中学生,依据新闻媒体报道的湖北省校园欺凌的地域分布,分别选取武汉市(流动儿童多)、宜昌市(对比城市)、来凤县(留守儿童多)等地的中学,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城市、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生在校园欺凌问题上的异同点,并尝试从学校文化、班级环境等特点上分析校园欺凌的特点。
2、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本项目主要有4个研究内容:
一是中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现象学分析。主要对校园欺凌发生的频率,年龄、年级发展规律,地理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获得校园欺凌问题的一个基本概况。我们认为,校园欺凌问题存在年龄和年级差异,在性别方面也存在差别,男生、女生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是不同的。
二是欺凌者和受害者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的认知加工特点比较研究。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行为反应的直接的原因。拟通过深度访谈和大规模问卷调查,对比欺凌者和受害者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知加工特点,找到差异点,为后续的干预研究奠定基础。我们认为,面对欺凌现象,欺凌者和受害者会有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
三是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影响研究。主要探讨旁观者的行为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拟通过对旁观者行为的操纵,探索旁观者因素如何影响校园欺凌,为后续的干预方案提供帮助。我们认为,旁观者的不作为会助长校园欺凌行为,旁观者的言语干预、行为干预能够显著减少校园欺凌发生的频率。
四是校园欺凌的干预研究。依托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以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训练为基础,设计改善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改善旁观者的消极影响,设计一个综合干预方案,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该方案的干预效果。我们认为,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的综合干预方案,能够显著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3、研究重点和难点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1)重点:主要从认知加工水平、情绪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心理因素在校园欺凌中的作用,并构建一个整合模型。
(2)难点:考虑到综合干预方案的生态效度,额外变量的控制成为一个难点,同时,如何评估干预方案效果成为另一个难点。
4、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使用的创新: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的交互使用,相关分析与实验研究互为铺垫,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研究视角创新:从心理变量的视角研究校园欺凌,构建更具生态效度的理论模型。
观点创新: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基本思路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随机选取武汉市、宜昌市和来凤县三个地方的6所中学,采用整班调查的方式,了解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特点及规律。
一是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了解中学生特别是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发生的频率,年龄、年级发展规律、地理特点等,并比较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分析校园文化、班级环境对校园欺凌的影响。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二是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现场实验等方法,分析个体的认知加工与情绪管理能力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旁观者的不同行为如何影响校园欺凌行为,为后续的干预研究奠定基础。
三是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设计综合干预方案,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对干预方案效果进行评估,以提出更有生态效度的干预方案。
2、技术路线
(1)了解现状: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状进行调查;
(2)探讨机制:分别对校园欺凌者、受害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建构理论模型;探讨旁观者行为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建构一个包含欺凌者、受害者与旁观者的理论模型,对校园欺凌提供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3)干预实验:通过课程设计,探讨综合干预方案课程实施对校园欺凌的影响。
(4)对策建议:针对研究发现,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形成研究报告。
3、具体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访谈、问卷、现场实验等方法,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研究。
观察法:主要通过对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进行观察,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分析他们的互动过程,探讨校园欺凌问题的变化规律。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访谈法:通过关键事件访谈,了解欺凌者的心理过程,确定校园欺凌发生的关键变量,为后续的问卷编制奠定基础。
问卷法:通过问卷编制,了解欺凌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对其实施校园欺凌的影响,了解家庭因素,同伴关系质量对欺凌者、受害者的行为影响,了解旁观者的行为如何影响校园欺凌。
现场实验法:通过现场实验,了解旁观者的不同行为对于校园欺凌的影响,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探索综合干预方案对于校园欺凌的效果。
4、实施步骤
阶段一:2018.6 -2018.9——梳理文献。
阶段二:2018.10-2019.1——确定调查问卷核心指标,编制问卷并实施。
阶段三:2019.2-2019.10——问卷调查与现场实验相结合,揭示旁观者对校园欺凌的影响。
阶段四:2019.11-2020.6——利用现场实验法,对综合干预方案的效果进行检验。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