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本例题 (2)搜索有关“对称”的知识 二、教与学的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材分析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s/19900.htm(青岛版教师培训:教材

解读)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

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百度图

片:选取其中的精美图片用来制作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打印轴对称图形,每个小组准备剪刀1把、彩

1 / 6

纸、铅笔、小直尺。

五、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

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六、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喜欢过节吗?(喜欢)。你知道哪些节日?(学生列举:春节、元宵节、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你知道民俗节吗?学生回答:不知道。师:民俗节上可热闹了,我的一个朋友去参加过时照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欣赏时可要认真看,动脑想: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件出示)(使用:中课件的2——5张)

师:你发现这些照片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欣赏后跃跃欲试:

放手让孩子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这些照片很漂亮……最后总结出这些照片的共同特点是:学生会说——两边一样,两边相等,师引导出:两边完全一样,就可以说是两边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

2 / 6

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想一想、做一做

刚才我们说这些照片的两边一样,两边相等,我们的猜测是不是对呢?你想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量一量、折一折……

师:好,老师把这些照片的图形都瞄了下来,我们就动手试一试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吧。

这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这一环节教师注意学生小组活动时,参与活动或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学生讨论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答案可能是:左右两边一样、对折后两边重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选择性的进行板书(板书:沿直线 对折后 完全重合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称)

活动二:折一折、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可能回答:这条折痕把图形正好分成两半,这条折痕是图形的中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

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

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完全重合图形的折痕——叫做对称轴。 活动三:画一画、找一找、动一动

画一画:师 把手中的图片对折后画出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板书:对称轴)教师演示对称轴的画法后,让学生

3 / 6

自己画出手中图片的对称轴。

找一找:1、我们学过的字中有对称的吗?2、我们身上的对称现象。3、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动一动:请你自己为自己设计一个对称的动作。

(设计意图:就是通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活动四:折一折、剪一剪

学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用剪刀、彩纸创作一幅作品,提醒学生制作时注意安全。

学生创作后,可将作品展示,并进行简单的学生自评、互评。 活动五:试一试

(三)拓宽应用。(课件出示) 活动六:辩一辩

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对称欣赏。(课件出示)

1、欣赏对称 : 自然风光(山 水 )(图片:选取其中的3

幅山、水轴对称图形)

欣赏对称 : 自然风光(鸟、蝴蝶等)(图片:选取其中

的3幅蝴蝶轴对称图形)

(图片:选取其中的2幅丹顶鹤轴对称图形)

看完这些美丽对称的自然风光,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桌交流)

2、欣赏对称:民间工艺品(剪纸、刺绣荷包、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

看完这些美丽的对称工艺品,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桌交流)

师总结:对称是美妙的,你一定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更美的对称图形,来装扮我们的生活的。

(五)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学生畅所欲言。) 附板书设计:

4 / 6

对 称

沿直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 ——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完全重合图形的折痕——对称轴

5 / 6

七、反思: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猜测、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创造,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体验了数学美和创造美。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