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提高医疗行业生态文 明建设水平,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 18〕 10号.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要求,决定在医疗机构率先实施生活 垃圾分类管理。现将有关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开展医疗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实施范围。所有医疗机构(含中医医疗机构,下 同)应当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其中,《实施方案》中 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和区域,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属 地要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未实施强制分类的城市 和区域,医疗机构应当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 活垃圾分类管理,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 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有效衔接,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以上。
二、明确医疗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要求
(一)明确分类类别。医疗机构应当按照 《医疗废物 管理
条例》等相关规定严格医疗废物的源头分类管理.规 范收集暂存,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医疗机构内产 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属性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 和其他垃圾四类。
1、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 池、
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 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2、易腐垃圾。主要包括食堂、办公楼等区域产生的餐 厨垃
圾、瓜果垃圾、花卉垃圾等。
3、可回收物。主要包括未经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 等污
染的输液瓶(袋),塑料类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 纸张.纸质外包装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经过擦拭或熏蒸 方式消毒处理后废弃的病床、轮椅、输液架等。
4、其他垃圾。
(二)明确分类投放要求。
1、有害垃圾投放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安全、便利、 快
捷的原则,集中或定点设立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收 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
2、易腐垃圾投放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在易腐垃圾主要 产生
区域设置专门容器单独投放易腐垃圾,原则上应当采用 密闭容器存放。
3、可回收物投放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可回收物的 种类
和产生量,设置专门容器和临时存储空问,定点投放和 暂存,必要时可设专人分拣打包,做到标识明显。
(三)明确分类处置要求。
1、有害垃圾处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与有资质的危险 废物
处置单位签订合同,根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合 理确定或约定收运频率。
2、易腐垃圾处置要求。医疗机构可与易腐垃圾专业处 置单
位签订合同,每日产生的易腐垃圾由易腐垃圾专业处置 单位上门收集并处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生物转化有 机肥等技术就地处置易腐垃圾。
3、可回收物处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处置本单位 产生
的可回收物,与再生资源回收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 计工作,实现可回收物的可追溯。再生资源回收单位向再生 资源利用单位提供输液瓶(袋)类可回收物时,应当说明来 源并做好交接登记,确保可追溯。再生资源利用单位利用这 类可回收物时不得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不应危害人 体健康。
(四)明确使用后愉液瓶(袋)的分类管理要求。
1、对于未被患者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 袋),
应当在其与输液管连接处去除输液管后单独集中回 收、存放。去除后的输液管、针头等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 处理,严禁混入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及其他生活垃圾中。
2、残留少量经稀释的普通药液的输液瓶(袋),可以 按照
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处理。医疗机构应当科学、规 范、节约用药,提高药物使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药品消 耗和环境
承载压力。
3、存在下列情形的输液瓶(袋),即使来被患者血液、 体
液和排泄物等污染,也不得纳入可回收生活垃圾管理。
(l)在传染病区使用,或者用于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 病
患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的其他患者的输液瓶(袋),应当 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输液涉及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如肿瘤化疗药物等) 的
输液瓶(袋),应当按照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
(3)输液涉及使用麻醉类药品、精神类药品、易制毒药 品
和放射性药品的输液瓶(袋),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 理。
三、加强医疗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一)完善体系衔接.畅通处置渠道。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落实责任,在积极推进医 疗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同时,加强与社会生活垃圾分 类体系的衔接。逐步拓宽回收渠道,改进处置方式,发展循 环经济,提升各类垃圾的回收、处置和资源再利用能力。地 方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提供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名 单及联系方式,地方住建部门应当提供易腐垃圾专业处置单 位名单及联系方式。
(二)加强业务指导,落实主体责任。
1、医疗机构是医疗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责任主 体,
应当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内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暂存的主 体责任,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和 技能培训,
并安排专门部门负责落实。
2、各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贵加强行业监管和沟通协作, 防止
出现监管空白,促进形成回收规范、监管到位、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垃圾综合处里模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 药管理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 管理。住建部门负责对生活垃圾专业处里单位的行业指导和 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对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环境监管。发展 改革部门负责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商 务部门负贵对再生资源回收单位进行行业指导和管理。工业 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利用单位进行行业指导和管 理。
(三)突出宣传引导,确保取得实效。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报道医疗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经验,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形成良好社 会舆论氛围。医疗机构应当加大机构内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 度.通过采取宣传栏、海报、机构内宣教显示屏、宣教节目 和新媒体等宣传手段,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建立垃圾分 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引导医疗机构 工作人员及就医群众自觉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