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文是一种需要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文是一种需要

作者:沈秋萍

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08年第02期

作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语言文字教学,可据专家最近对45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77.8﹪的学生不喜欢写作,这批学生中有54.6﹪的人认为没有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我想写作还没有走进这批学生的生活,还没有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本位:

一、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需要。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1、体验学校生活

在校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把作文教学与各种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让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成为孩子们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个过程,自觉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表达,让作文为开展好活动服务。

我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周活动,我带领全班同学参观了交通安全知识图片展,一起起的交通惨案令人触目惊心!孩子们和我一样,看到这些血的教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中一个孩子非常认真地对我说:“沈老师,我希望这些悲剧不要在我们身边重演!”我心中一阵激动,为她的善良。后来回到教室里,我陆陆续续听了很多同学的感慨。于是,我也激动地说:“同学们,现在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也许一不留神,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被永远困在了车轮底下,湮没在了车轮扬起的尘土之中。孩子们,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有的说:“我要写一封‘致全人类的倡议书’,让大家珍爱生命,远离车祸!”有的说:“我要把今天看到的图片写成文章,读给我的小伙伴听,让他们也要注意交通安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心中暗喜:孩子们自己提出要写倡议书,自己提出要写文章,这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就应该满足于孩子们生活的需要。于是,我组织孩子们开展“交通安全使者”行动,他们自己分了组,制订了行动计划,有的制作了“小手牵大手”宣传单,利用双休日到凤鸣街道集镇分发、宣传;有的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并配上图画,编成小报,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内;还有的小组写了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演讲稿,利用班队课到一年级的学弟、学妹班中进行演讲……看着这一封封的倡议书,读着小报上那一个个的精彩案例,再去聆听那一次次的演讲,我的心中只有感动,因为那些文字中没有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强加的痕迹,有的只是孩子们心声的坦露,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这整个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为整次教育活动服务,为孩子们坦露心声服务。后来,我又以此为契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连环写话活动,孩子们写下了此次“交通安全使者”行动中的很多小插曲。这原本是一次单纯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策划、创意、交际、习作交融的多角度、多元化的综合性实践训练,学生的组织、协同、合作活动也得到了提升。 2、感受家庭生活

每个家庭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和育儿方式,每个孩子在家庭中都有各自精彩的一面,这些都是作文中可贵的素材。于是,我每到周末都会给学生留一题实践性作业。有一次,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当一天账房先生”,星期一一大早,学生们就在交流各自当账房先生的感受,各种乐事、趣事、麻烦事都有,班里最不喜欢写作文的“调皮鬼”说得最起劲,这不是口头在做作文片断了吗?后来我请孩子们写下来,于是,《今天爸爸真窘》、《“账房先生”的酸甜苦辣》等一篇篇精彩之作也随之诞生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家中的人、事、物,灵活变通,就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说写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习作素材。着眼于人,文才能写得好。生活,让孩子有了倾吐、表达的需要。 3、走进社会现实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于是,我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设计说写活动。

记得有一次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我班部分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天女油漆厂。去的时候,孩子们异常兴奋。到了那里,听了厂领导的有关介绍,集体参观之后,有的孩子还深入车间,详细了解油漆制造的过程;有的孩子采访了辛勤劳作的工人;也有的孩子去了解了油漆的有关用途。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就叽叽喳喳议论开了,他们都在谈论着自己的观察所得、采访所得。他们还说,回去以后,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了解到的告诉其他同学。我想,孩子们已经会自觉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了,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就回到本位上去了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地让作文教学渗透到孩子的个人生活中去,让作文成为孩子个人生活中乐于表达的窗口。

二、 作文是情感宣泄的需要

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要懂得儿童。”的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懂得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要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身为语文教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有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为我除了要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自己必须会变小孩子之外,还拥有读懂孩子心灵的另一块阵地——作文。

我班里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滴水集》,顾名思义,孩子们每天都会记下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点滴感悟。有一次,我读到了小崔的一篇文章:“最近妈妈的肝病又发作了,无论我做什么菜,她都不喜欢吃。看到妈妈的样子,我真的很难过,但是我从来不在妈妈面前哭。爸爸离开的时候告诉我,要做一名真正的男了汉。”看到这些,我立刻对他的家庭状况进行了调查。没想到这个瘦弱的、默默无闻的小男孩,在家里还背负着生活的重担!之后没几天,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从此他便成了孤儿。后来,我通过与校领导商量,使他与有关单位结上了对子。几天之后,交警队的同志也给他送来了一辆自行车,就在当天的《滴水集》上,他这样写着:“今天,我真高兴,因为以后我不用再走那么远的路去读书,我有自己的自行车了。我虽然没有了爸爸,也没有了妈妈,但我拥有了更多的爸爸和妈妈!”读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润湿了,我感到我的学生长大了,他会用作文来倾吐自己的心声,作文成了孩子情感宣泄的需要。

三、 作文是交际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我想交际也是一种鲜活的作文语言的运用过程。在我们班,老师不再是学生作文的惟一的忠实读者,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交际场——习作展示园。每次作文之后,学生都自觉地把文章贴到作文展示园中,同时孩子们可选择多篇文章与小作者进行对话,我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其他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要给予表扬。可打上“★”或写上批注、评语等,对于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评改的同学可找到文章的小作者商量,交流各自的想法。习作展示园成了孩子们交际的乐园,无论你何时走进我们班,总能看到三五个同学站在那里,孩子们学会与人分享,学会了赏识别人,也拥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习作展示园的开辟,改变了单由教师评改作文的方法,扩大了参与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变单纯的师生之间单向的感情交流为多向的交流,真正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如果使学生感到作文就是自己的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一定会主动地、积极地倾吐自己的见闻、思想和情感,就会把作文当作—种乐趣,—种自觉的行动。作文教学,也就回归本位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