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台阶》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台阶》教案

知识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2.概述情节方法。

3.学习相关写作方法(围绕中心详略安排材料、前后照应、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等。)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小组相互评价。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做好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通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步骤

一、比一比,看谁读的准(小组抢答)

凹凼门槛涎水砌 黏(尴尬撬 半晌揩

二、介绍本节课流程――攀登台阶、体会弄清 三、与文本对话――讲故事

快速浏览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一般情况,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本文,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花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小组学习,1组交流,7组评价

(参考意见: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教师指导:找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小组学习,2组交流,8组评价

(参考意见: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教师指导:找具体的事 小组学习,3组交流,9组评价

(参考意见: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四、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

教师指导:由人物的言行,归纳人物性格。 小组学习4组交流,10组评价 参考意见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总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与作者对话――悟主旨 探究文章主旨。

教师指导:注意领悟作者在刻画人物过程中,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小组学习5组交流,11组评价 参考意见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六、与同学对话――学写作

问题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教师指导:注意前后照应 小组学习6组交流,7组评价 参考意见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问题2: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教师指导:注意围绕中心详略安排材料 小组学习7组交流,1组评价 参考意见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问题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教师指导:注意人称及环境对人物心理的烘托 小组学习8组交流,2组评价 参考意见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摇来摇去的柳树枝摇动了父亲的心,做高台阶的新屋正是父亲心上飘不去的烟雾。

问题4:“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指导:注意细节描写能成功刻画人物心理。 小组学习9组交流3组评价 参考意见

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

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七、重温经典,理解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教师指导:注意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思想。 小组学习10、11、12组交流,4、5、6组评价 参考意见

一般规律:

一个人小时候,觉得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龄段,血气方刚,即懂事又不懂事,会觉得父亲并不可敬,还以为自己比父亲强。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亲强得多,也会觉得父亲可亲可敬。

八、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误解过.请以,我想对您说”头给你的亲人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九、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2,练笔:(二选一)

a.将父亲,我想对您说: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随笔。b.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