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来源:画鸵萌宠网


教 学 计 划

(基础学科)

(201 1 ~201 2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科 目 语 文

校 名 独 枫 小 学

班 级 五

授课老师 胡 晓 明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一、学生基础知识现状分析: 全班学生总体情况是:阅读能力较弱,基础知识不牢固,写作水平较差,有少数同学不按 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 趣,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 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 别为:龙、书、角度、真诚、心愿、劳动、尊严、火与光、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每个单元 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继续学习普通话。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 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 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 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 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 人交换意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 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四、教学重、难点(语文分单元、数学分章) 1、重点: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阅读课文上。 (2)重视学生的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对课后问题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不要去讲。 (4)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 (5)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摘录词句等,认真写字、及时检查 作业中的错别字。 (6)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 想象作文。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学习记叙的顺序,人称的使用。体会写作乐趣,养成认真修 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继续练习给习作写评语。 (7)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 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根据课文和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自读笔记样式(批注、 摘录、心得、提纲)。 (8)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 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课后能够自己检测阅 读的效果。继续练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难点: (1)改正练习中和习作中的错别字。 (2)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批注、摘录、心得、提纲).在古文的学习中, 感知古今字义的不同。 (3)把阅读与习作相结合,学习记叙的顺序,人称的使用。学习写阅读提纲和心得笔记, 体会写作乐趣,在习作中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养成修改的习惯。 (4)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对于单元小结的情况。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五、重点研究课题: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表

周 次 课 (节) 次 1 1 1、2 2 2、3 3、4 4 4、5 5 5、6 6 6、7 7 7、8 8 8、9 9 10 10 龙的传人 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语文天地(一) 语文天地(一)、神奇的书、忆读书 忆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语文天地(二) 语文天地(二)、古诗二首、牛和鹅 牛和鹅、语文天地(三)、用目光倾听 用目光倾听、修鞋姑娘、语文天地(四) 语文天地(四)、凡卡、种子的梦 种子的梦、语文天地(五) 语文天地(五)古诗二首、幸福在哪里 劳动的开端、语文天地(六) 语文天地(六)、囚歌、晏子使楚 为了他的尊严、语文天地(七) 语文天地(七)、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奇异的激光、灯光、语文天地(8) 语文天地(8)西门豹治邺、活见鬼 活见鬼、语文天地(九)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少年旅行队、 语文天地(十)、复习 总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考试分析试卷 教 学 内 容 教 时 清明节 五一劳动节 端午节 备 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7 7 7 7 7 7 7 6 7 7 7 6 7 7 7 7 7 7 7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