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建设材料
一、班级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127班原有学生46人,转学一人,现有学生45名,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
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的学习,有80%的同学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心,没有上进心,报着混日子的态度,一天贪玩好耍,不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叛逆性强,自制力差,加上家庭因素影响(有约半数的家长明确要求孩子只有混到初三毕业就行),加上学校生活单调,对他们缺少吸引力。社会上的知识无用论、拜金主义思想影响,使他们厌学情绪严重,烦躁、逆反心理加剧.有10%的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2人陷入早恋的漩涡(王耀宗、王鸿萱),2人蒙头度日,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马天宇、白帅超)有10%左右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怕吃苦,不愿劳动,(李宁、陈冀康、张硕、李天辰等),学生之间还存在严重的小团体现象,比如左启超就聚集了一小撮男同学,不跟他好,就在QQ群上攻击谩骂同学。
(二)、 学习状况分析 :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决上下“形象的说明了初中三年中各年级学生学习状况。七年级下学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 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根据期末成绩来看,八科总分在600分以上的仅有2人,550-600分的有3人,480—550分的有4人,400分以下的有8人,全科合格学生2人,尾巴比较大,基础差的较多。
目前学生状况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马晓晴、张景墺、张丝怡)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刘宇浩、李嘉华)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王子豪、常美玉等)
第四类: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业不完成,整天混日子。(马天宇等)
二、班级建设目标
三年的中学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健康的成长!
三、治班理念
淡化成绩,培养习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四、“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别
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
1、制定“合情\"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或“千篇一律”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比如 “上学”、“做操”、“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五个方面。除了大家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与学生分别对以上规范进行了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发言过一、两次即为优秀等要求。而后,师生约定既然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个人规范就应共同遵守,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设立“合理”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这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因此,在设立目标时宜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他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3、实现“群体\"决策
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管理论》)
班级作为一个小组织,班主任在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
“群体”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它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班级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班主任可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队、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多做实事、好事。
4、运用“柔性\"管理
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要善于表扬,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地工作。
问题较多、难管的学生,往往性格暴躁,但这些人重义气,假如班主任采用交朋友的方式,接近他,时刻关注他的行为,直到把你认作朋友,他就会倾听你的教诲.
运用“柔性”策略,需要班主任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脉搏,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教育手段,并且不断变化教育方式,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五、 今后措施
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总之,教育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现代师德修养》)可见,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学习方面:
1、加强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强化课堂秩序,培养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提高学习自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班级班风建设方面:
1、一让学生从认识自我做起: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认识自强的意义、认识现在的自我;二让学生学会负责:从对小事负责做起;牢记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了大事。培养学生愿意做小事,学会做小事。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
2、开展“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荣辱观念,继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以使班级学风能有所转变.
3、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推进计划,加强对学生个人目标的过程监督。
4、向兄弟班级和有经验、能力强的班主任老师虚心学习,积极求教,努力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